农村土地抛荒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

2016-07-19 03:55刘欣桐
中国市场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

刘欣桐

[摘要]文章在国家惠农政策的背景下,首先阐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的现状;其次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的薄弱、自然条件的限制、组织管理的不完善、务农收益低而轻视农业;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四点具体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国家惠农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惠农政策;土地抛荒;“三农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022

中国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现有耕地面积仅为国土面积的14.2%,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我国农村诸多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抛荒现象,现有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比重大,土壤普遍存在退化现象。[1]自2004年起,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以“四取消”和“四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惠农政策。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再次强调“三农问题”,将其作为我党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出台了诸多财政补贴和保障措施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条件。然而在这样的优惠政策条件下,农村土地抛荒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好转,所以我们需要深层次地剖析造成土地抛荒的现象及原因,并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对策,以更好地指导国家下一步惠农政策的制定。

1 农村土地抛荒相关概述

对于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王春艳认为土地抛荒是一种将适宜耕种的土地不予耕种,主观任其闲置、荒废的现象;[2]徐莉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土地抛荒形式分为显性和隐性共两种,前者是我们所熟知的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闲置状态,而后者是指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所以,笔者认为,农村土地抛荒是指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土地拥有者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处于自主的意愿或者迫于无奈,直接或者间接地废弃或闲置可用土地的过程。

据调查统计,农村抛荒现象较为严重,2009—2014年期间,虽然江西省耕地和有效使用耕地总面积逐年递增,分别增加了26.70、16.16万公顷,但是土地抛荒现象更为严峻,土地抛荒面积在6年间增长了10.54公顷,并且以2009—2010年增幅最大(见图1)。由于土地抛荒问题的存在,导致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也有所下降,2010年粮食总产量比2009年减少了47.86万吨,棉花、芝麻增幅分别减少了7.31%、2.04%,随着国家惠农力度加大,2010年后各类农作物的产量逐年回升,但是增幅不大(见图2)。由此可见,土地抛荒会使可用耕地和播种面积减少,最终导致农产品产量的下降,给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农村土地抛荒也是一种粗放使用土地资源现象,是对土地资源的不恰当处理。

2 农村土地抛荒原因

2.1 城市基础设施齐备,人力资源外流

较之于农村,中国城市在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更为优越,加之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目前城市对农村有较强的拉力作用。基于此,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家中仅留下老人和小孩打理农田,受体力和精力的限制,只能完成部分农活,而无力耕作的田地便会被闲置,从而进一步演变为荒地。

2.2 自然条件不利,农业受限

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优质耕地并不多,现成的优质耕地大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北方以平原地形为主,土壤也是优质的高肥力黑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作业,但是缺水及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大量优质田因为缺水而被荒弃。南方水热条件很好,但是多山地而且耕地较为分散,大多数山区靠把山地改为梯田来耕作,受地形限制,加之连续耕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多种多样的条件限制为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农民迫于无奈只能将部分土地抛荒。

2.3 组织管理不完善,土地利用率低

农村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土地的管理与组织不够严格,农田分散至每家每户,但是每户所拥有的面积并不大,使农业生产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小片土地收益不大,拥有者便有可能将它弃置。由于管理不到位,农民弃置或闲置土地的现象受不到制约,导致土地闲置不用或者是滥用于他处的现象存在,良好的农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发生隐性抛荒。

2.4 务农收益低,轻视农业

在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下,较大地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受到金融危机以及结构性、阶段性的低水平的影响,务农的成本仍在逐步提高;加之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需求稳定、净利润额不高,导致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生产积极性因收入影响而受限,只能放弃农业去从事其他职业谋求生路,最终导致了土地的抛荒。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读书走出农村,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务农,年轻人潜意识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大学生毕业后只有较少的人愿意回到农村来务农,导致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逐渐减少,目前甚至出现有田无人种的局面。

3 惠农政策下农村土地抛荒解决途径

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连最基本的道路硬化都还未完成,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其他设施的配套必然流于空谈;其次,教育设施的建设也极其重要,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较为简陋,改善教学环境,配套与城市相近的教学条件,让农村的儿童享受与城市同等的教育权利,有助于减少农村人口的外流。最后,由于部分基础设施的缺乏,在灾害时期,基础设施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所以要防止农村人力的外流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制体系的建设。

3.2 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地平整土地

中国南方的地形以山地为主,田地分布支离破碎,人们通常垦山为田,但是盲目性地修建梯田只能解决短期的田地和作物需求问题,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土地的肥力也会逐年下降,最后变成无法种植的荒地。所以在扩大种植面积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统一、规范地平整和扩大,通过扩大土地面积来提升农民的积极性,从而避免小片土地弃置的现象出现。

3.3 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由于农村部分地区土地管理的不合理,土地闲置或转为其他用途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要加强宣传和组织管理,严格制定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及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管理土地的有效途径。通过与群众协商和下村宣传,将已抛荒的土地或者正在逐渐转化为荒地的土地统一整治平整后进行招租或者统一管理,亦可以将土地承包给农民。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促使农民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从而将土地的浪费减小到最低。

3.4 提升农民收入,纠正轻农观念

农业生产的成本过高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可以通过缩小农业成本以及农业的机械现代化保障农民的收入,首先,加强类似“杂交水稻”的高产作物的培育,通过集约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手段降低农业的成本;其次,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气候、水文条件进行研究,找出最适合当地的作物,利用适宜的自然条件种植如“南丰蜜桔”“蒙自石榴”等品牌级的农作物,避免“南柑北枳”的情况出现和错误的决断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中国的农业目前还处于基础阶段,机械化程度低,大量的工作需要靠人力来完成。美国一个农民的产出粮食总量可以养活72个美国人,但一个中国农民一年所产出的粮食总量只能养活1.5个中国人,基本只能满足自己的温饱。中国农民辛苦的工作换来的低收益导致大量的中国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所以在制定惠农政策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在人们思想中对于农业生产的印象。

4 结 论

国家的根本是农业,农业的根本是土地,我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但是抛荒问题依然存在,所以通过政策鼓励农业来治理土地抛荒是不够的,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地区的固有自然条件量身定制合理的种植方案,并且积极推进机械化的发展,提升人们对于农业的认同感,进而逐步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减少抛荒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杨涛,王雅鹏.农村耕地抛荒与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探析[J].调研世界,2003(2):15-19.

[2]王春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32):270-271.

[3]徐莉.我国农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8):60-64.

[4]许丁.新形势下对我国惠农政策的再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9(3):80-82.

[5]回良玉.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 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J].求是,2011(5):3-8.

[6]孙凌岩.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6(12).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