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2016-07-20 11:05李慧方婳婳
2016年24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大学生就业整合

李慧 方婳婳

摘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大学的神圣任务,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自我认识内容分类上分析了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冲突,并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整合自我认识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自我认知;偏差;整合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生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怎么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认识你自己”是人的最高智慧。古希腊特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概述

人生是不断认识、了解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自我是个复杂的系统,从科学心理学角度研究自我问题的第一人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将自我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划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将自我区分为可能的自我、理想的自我、现实自我三种基本存在状态。现代心理学从内容上将自我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形式上将自我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只有对自我做出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才有可能深入细致的认识、了解自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个体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相对成熟,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由难以将自己作为主体从客观世界中区分开来到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再到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直到最后的成熟和成长。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中提到,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这个时期的心理危机不能克服,就会造成“心理社会迟滞”,不利于未来成人角色的适当发展。这期间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的发展、亲密感、道德发展、性与性别角色等。精神学家弗洛姆也认为,青年期最重要的课题是寻找和确立一个自我形象,即探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

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逐渐完善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从少年走向成年的典型过渡期。这一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心理迅速成熟又未完全成熟,自我认识正经历急剧变化动荡进而趋于稳定的阶段。“只要一个人还是青年,那他必然经历这种‘迁徙的矛盾,‘脱离旧的同一性和向往新的同一性的矛盾,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分离的边缘感。”①总体来说,大学生自我认识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过去我的探索不深入。自我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他人、事件都会对自我认识产生深刻的影响。脱离环境,讨论自我认识,很难找到现有自我认识的成因。通过对于成长环境的探索,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大众媒体等。挖掘在与这些环境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他人,诸如父母、同学、老师、偶像等以及呈现出的重要事件,包括求学、父母离异、亲人亡故、留守、交友、恋爱等,从而更高好地环境,了解自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普遍存在一些误解: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跟别人有什么关系?或者,我还不了解我自己吗,笑话!最为突出的是,在现行高考体制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剖析自我,也无暇探讨什么是自我认识,何为自我认同,以至于缺乏对于自我的独立探索主动性。由于这种自我认同建构基础的缺乏,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无法发展出主动探索能力,“造成中国大学生同一性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②。

(二)对现在我的认识模糊。大学生时期关注的重点由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对内部“自我”的关注,这也是个体自我发生分化的时期,同时是个体自我存在矛盾的时期,同样是个体自我整合的时期。

首先,自我认识处于“延缓偿付期”。大学生脱离家庭束缚,开始独立生活,老师也不再像高中阶段那样耳提面命,事无巨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他们希望在各个方面实现独立,摆脱成人的束缚,独立的面对和处理一些问题,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体验和控制自我。但是心理上和经济上又常常依赖父母或者他人的资助,较少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做到真正的人格独立。因此,生理我、心里我和社会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交往需求与自我封闭的冲突。马斯洛的自我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有寻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需要朋辈群体的关心和支持,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倾诉,期望分担痛苦,共享欢乐。但是由于家庭、自身、学习、各种经历的原因,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常常有较强的戒备心,缺乏安全感,很多学生羞于甚至怯于敞开心扉,很少发表个人意见,也使内心在这种矛盾情绪中倍受煎熬。

再次,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大学生情绪处于一个易于波动的时期,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情绪低落,经常处在波动、不易控制的状态。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这种发展特质表现得极为苛责和不认同,认为是一种病态表现。其实,这是跟大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有极大的关系,这一阶段,他们既想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尤其是当个人无法很好的平复二者的差距的时候,冲突表现更为明显。

当然,大学生还存在很多其他的认识缺陷,如:过度敏感、过度自信、过度自卑,过分苛责、过于自我表现、过分自我掩饰。

(三)对未来我的定位不清晰。未来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青年群体对未来都有憧憬和期待,在由青少转变为成年的过程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想做的事情。“在通往未来主义的取向,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为竞争地位而竞争的激励,通过把自己想象成为在未来成功的精英,而形成对精英分子的强有力的认同”。③然而对于能不能成为精英分子和如何成为精英分子,如何缩小从对精英的认同到转变的过程中的差距,这些知之甚少。在中国,读书是个人实现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将考入大学作为最重要的一项人生任务。认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就拿到了步入中等阶层的通行证。然而,现实是,每年的就业季,数百万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由于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人成为“屌丝”、“待业青年”,本以为考入大学意味着希望和梦想的实现,殊不知现实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理想的影子。

三、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整合

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矛盾冲突,应通过主动探究和认识整合来构建积极自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肯定自我。积极自我的建立是在充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经过痛苦的调整和抉择后建立的。这种认识相对而言,更加清晰、全面、系统而深刻。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更加开放自我,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使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以及理想中的我趋于一致,生理我、现实我和社会我趋于统一,更好的面对挫折面对人生。

(二)悦纳自我。树立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整体评价。有些大学生在经历失败和挫折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价值感和自我否定。另一些学生则相反,脱离实际,盲目自信,自我陶醉。这都是自我评价片面,缺乏客观评估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正确的做法是认为缺点和优点都是自身的一部分。对于短处和不足,正确面对,不断修正和完善,对于那些无法弥补的缺陷,譬如身高,勇于承认,泰然处之;对于优势和长处,发扬光大,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三批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探讨——基于《自我认知与成长》课程的实践与研究(部分成果)

注解:

①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②李文道、赵霞、邹鸿,中国大学生的同一性状况-对6项同一性实证研究结果的整合,《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12期.

③[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王俊等译,《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279).

参考文献:

[1]勾金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研究”,上海大学,2014.

[2]徐晓飞,认知行为训练改善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实验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5).

[3]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4]李文道、赵霞、邹鸿,中国大学生的同一性状况-对6项同一性实证研究结果的整合,“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5][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王俊等译,“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大学生就业整合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