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沁入幼小心田
——北京育才学校红色教育纪实

2016-07-21 10:06张立红
辅导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育才红领巾延安

张立红



让红色基因沁入幼小心田
——北京育才学校红色教育纪实

张立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革命干部把子女留在了根据地延安,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奔赴了战场。党中央为了照顾好革命后代的生活和学习,决定创办收留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的学校。1937年3月,以徐特立同志为校长的鲁迅师范学校附设了干部子弟小学班;1938年1月,“延安干部子弟学校”正式成立。由此,一所在战争年代被称为“马背上的摇篮”的学校诞生。她就是北京育才学校的前身。

北京育才学校创建于抗日烽火中的延安,已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发展至今,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几代领导人都曾为学校亲笔题词,对学校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寄予期望。学校秉承着“发扬育才光荣传统、实施现代先进教育”的办学宗旨及“和谐发展、优长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使这所有着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的学校,乘着时代的列车步入了现代化教育的快车道,也让红色基因沁入孩子们的血脉,为他们的人生打上了红色烙印。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育才学校,去结识一群有着红色情怀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共同感受红色教育的魅力!

庄严的少先队队仪式

光荣历史记心间

对育才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步入美丽校园的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展览馆”,了解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爱校教育;他们走进少先队队室,开展队前教育,学习少先队知识,激发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立志做党的好孩子。

胡伟嘉同学采访延安时期学校的第一任大队长邢立统爷爷

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

在“校史展览馆”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张珍贵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和孩子们的合影照片,还有反映孩子们站岗放哨、军事训练、学习文化知识的照片;玻璃柜里摆放着一件件孩子们曾经的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一幅幅画着党徽和团徽的作品,一个个写着“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作业本……正是在这里,育才学校的孩子们认识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聆听着延安的战斗故事,从中了解到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讲解员的经历让王曼晨同学对学校的光荣历史充满了自豪感,那张当年同学们排着长队打饭的照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艰苦的环境下,延安的孩子们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让王曼晨尤为敬佩。少先队员胡炜嘉说:“参观校史馆时,看到延安的小伙伴依偎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身旁,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虽然延安时期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育才学校少先队队前教育由大队部统一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干部队伍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小辅导员。少先队队室就是孩子们了解少先队历史、学习队知识的课堂,也是学校少先队的荣誉室。队干部们给孩子们讲少先队的历史和少年英雄的故事,组织他们观看《鸡毛信》《王二小》等爱国影片,教他们戴红领巾、唱队歌,使他们知道了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感受到党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期望。

从校史馆到少先队队室,育才学校始终坚守着红色阵地,使红色教育一脉相承,成为学校育人的主线。辅导员说:“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始终关心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对他们寄予着殷切的希望。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的传家宝,薪火相传是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校史、队史有机整合,自编了《队前教育校本手册》,分校史篇、队章篇、学习篇、志愿篇、行动篇,让跨入校园的每一个孩子都牢记光荣校史,向往少先队组织,激发他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红色精神来传承

学校教育者认为:对孩子来说,红色精神就是理想、信念、爱国、团结、奋斗、不怕困难……而传承红色精神,需要创设环境,进行实践体验。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红色教育的主体,用以引导队员们在活动中感受厚重的红色文化,加深对“延安精神”内涵的理解。

如今,红色传统活动已成为育才学校一项常态化工作。每年的新队员入队仪式上,孩子们都要观看学校自己创编的儿童剧《红领巾》。通过剧情,孩子们似乎穿越了时空隧道,走进战火纷飞的“儿童团”时代。在炮火中,儿童团员为保护同伴光荣牺牲,让现场的每一名队员真正理解了“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真正含义;当各中队执旗手接过中队旗,嘹亮的誓言在空中回荡时,每一名刚刚迈进少先队组织大门的队员都格外珍惜胸前的红领巾。在《红领巾》剧中扮演“少先队大队长小伟”的刘吉耀同学说:“在一次次演出中,我不仅是一名表演者,也是一名少先队员,更是红领巾精神的传承者。表演不是目的,我要通过表演再现革命力量,让红色精神根植于心中。”

红色体验营中的“小红军”

每年学校都组织队员们奔赴延安,开展“寻根”活动。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延安保小,走进一座座窑洞,与那里的小伙伴建立深厚的友谊。清明节,学校开展“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做最美少年”主题活动,队员们来到北京陶然亭公园高君宇、石评梅烈士墓前,捧一束菊花,寄托哀思。在松树间,挂上一只只蝴蝶,让“化蝶传奇”的美好愿望激励新一代不忘历史,用行动传承革命精神。每年“六一”,学校都开展“红色体验营”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形式,模拟当年红军战士送药品、运军粮、爬雪山、过草地、爆破碉堡、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人人学做小小情报员、争当神枪手……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队员们了解光荣校史,学习英雄模范,培养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团结合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和品质。

去年建队纪念日,学校请来了延安时期的第一任大队长、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的邢立统爷爷。年事已高的邢爷爷,胸前佩戴着纪念章,面向全校队员精神抖擞敬队礼的那一刻,全场沸腾了。那是一座丰碑,在孩子心中树起,崇敬之情也溢满了每个孩子的胸膛。邢爷爷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保小孩子”的故事,勉励队员们“发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小主人”,红色的种子也悄然埋入了孩子的心中。

利用建党纪念日、国庆节、建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是育才学校的一大特点。对孩子们来说,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是对延安精神的深入了解和传承。“七一”建党纪念日之前,队员们开展阅读红色书籍的活动,了解党的发展历史,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现在美好生活”的道理。各中队还开展了寻找国旗、国徽、国歌的历史渊源活动,让队员们在追寻革命足迹的过程中,理解“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016年,学校少先队创编了《传承红色精神铸就博爱之魂——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红领巾志愿服务手册》,要求在校园、社区

设置红领巾志愿服务岗。在志愿服务中,让队员们体会红领巾志愿者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也是红色精神的传承。

多措并举保传统

刘继忠校长在学校制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四个”育才的思想,其一就是“创建红色育才”,要求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为此,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红色精神永续相传。一是借助课题研究,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学校申报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二五”课题——《以红色精神融入“三结合”教育》,对红色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二是以红色文化为重点,培养辅导员的红色理念。如,学校每学期结合校史,组织辅导员进行红色专题学习,观看《百团大战》,讲育才人的故事,提升辅导员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三是以红色活动为载体,形成红色教育体系。将继承与弘扬“红色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正气相结合。四是建立家校联盟,发扬红色精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项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提出:“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很有必要。今天的孩子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教育会给孩子们精神动力,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健康成长。”红色教育使家长和学校的理念达成了统一,家长们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成为学校红色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80年的辉煌校史,承载了厚重的红色文化,折射着耀眼的红色精神。新一代育才少年,必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特邀编辑 柯 英 助理编辑 李俊彦)

猜你喜欢
育才红领巾延安
红领巾要戴好
《红领巾》的“童年照”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王育才
“红领巾”是谁
智取红领巾
育才中学
走进延安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