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长,可以不太懂教育

2016-07-21 10:06知子花心理研究员田婧莹
辅导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潜意识陪伴篮球

知子花心理研究员 田婧莹



好的家长,可以不太懂教育

知子花心理研究员 田婧莹

我是专业从事家庭教育的,每天都在写文章告诉家长该怎么做,但是最近,遇到一位家长,让我深深地反思:家长们“迷信”各类教育指南,深陷于“家长”的角色,对自己、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有位妈妈二年级的儿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打架、欺负同学……同学不停地告状,老师不停地找家长,让她格外苦恼。她告诉我,她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辞职,专心在家陪孩子。为此,她还专门下单订了十多本家庭教育的书。我忙制止了她。我问她:“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她说:“当然喜欢啊!我在公司是一个小高层,现在干得也算是风生水起。但是为了孩子,我决定牺牲自己,放弃这一切!”

后来,我单独跟孩子聊时,孩子说:“我跟妈妈在一起会紧张。因为妈妈老批评我,即便知道妈妈的批评都是为了自己好,我还是会害怕。我很喜欢上学,因为学校里没有妈妈的批评。”

我不敢想象这个妈妈辞职后她家会发生什么。当一个家长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会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归因于孩子并把自己的失落、压抑转移到孩子身上。当孩子做错事,或没有达到家长要求的时候,家长会格外失望,也会想: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可是你这点东西都做不好,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对得起我!

此时,孩子的负罪感是爆棚的。这种负罪感会让他在做事的时候更加紧张,更容易出错,家长就会更生气。还有可能,家长时时刻刻的陪伴,对孩子来说,代表着管束、压制。因此,他在脱离家长的学校里,就会更加调皮捣蛋,以此来释放自己。

人有着丰富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左右着人的行为:人们想懒散、想安逸,不想被批评、不想被约束……而这些潜意识,是不能被完全压制的。这是人类无法抹杀的天性。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孩子?当孩子受到了过分的强迫和指责,这些潜意识就会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孩子可能会厌学、叛逆,后果不堪设想。

当家长把自己的后半生赌在孩子身上时,对孩子的爱,很可能就会变成伤害,这爱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家长消磨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和孩子之间相互的耐心和爱。这样苦修般的亲子关系,真的好吗?或许,那个在职场叱咤风云的家长,正是孩子心中闪闪发光的偶像;而现在迷失在“家长”这个角色中,同样也令孩子迷茫。

曾经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家长说自己多么尊重孩子的喜好,给了孩子多少自由。孩子小的时候,她给孩子报了各种体验课,让孩子从中找自己的兴趣点。

等孩子长大点,孩子想报什么兴趣班自己就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但是,她现在很苦恼,因为孩子说想参加艺考,以后当插画师。家长的原话,我至今都记着:“我怎么能让她去学画画?这样我对她这么多年的培养都白费了啊!”原来家长对孩子的“自由、多元培养”只是为了让她能按照您的意愿当一个“全面发展”的白领精英,而不是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当一个自己喜欢的插画师。

“让孩子自由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在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有多少家长嘴上说着给孩子自由,但还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随便“指点”孩子的行为?当家长迷失在“家长”角色中,把自己当成一个权威型的教子专家,就不再能看到孩子特殊的优点。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担忧和不满。为了孩子的“幸福”,家长不停地规划、安排孩子的生活,而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特有的色彩。

做一个积极的陪伴者、无条件地接纳你的孩子,做起来真的很难。但当你真的做到了,孩子会开出你意想不到的珍奇的花。当孩子摔伤了,你是自己给孩子缝针,还是带着孩子去医院?当孩子有不会做的化学题,你是自己从初中的化学课开始补习然后教会他,还是让他去问老师?当孩子在篮球课上拿了低分,你是自己练成专业运动员再训练他,还是直接给他找个专业的教练?我想各位家长一定都是先给孩子做简单的处理,然后带着孩子火速赶往医院,除非自己是一个医生,可以在家处理好伤口;家长一定会让孩子去问老师,而不是自己花好几个月学会然后再教给孩子,除非自己是一个化学行业的专家;家长也一定会给孩子找专业的教练训练篮球技能,而不是自己学,除非自己就是个篮球高手。

当今的社会,分工是明确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任务,又何必要迷失在“家长”这个角色里?家长只需做好真正的自己,积极地陪伴孩子、接纳孩子。当遇到问题时,积极求助专家就可以了。大部分家长都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即便是教师,更多的也只是关注孩子的学科成绩。成为教育专家,谈何容易?就像医生需要数十年的学习和实践,化学家需要数十年不断的钻研,篮球高手需要数十年的训练和实战——教育专家也需要数十年的钻研和积累。教育专家们脑袋里装着人类千百年教育理念的精粹;专家眼睛里看到的是经过多重分析、考量出的问题的症结;专家用的是自己帮助过千万个孩子所积累的经验。家长不是专家,也不需要成为专家,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更好、更实际的选择。

平心而论,家长买很多教育孩子的书、转发很多教育孩子的文章,但这些书和文章,都认真看了吗?看了又照着做了吗?况且,铺天盖地的家庭教育指南里,有太多绑架家长的口号。不要迷信这些话。当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时,家长要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不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为家长,确实有义务教育好孩子,但这并不代表要被各种鸡汤口号绑架。

活出你自己的样子!当你带着爱、尊重、善意来陪伴孩子、接纳孩子时,他也会带着幸福感、安全感茁壮地成长。一旦你的孩子出现了你无法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要火速去找专家,他们会用专业的素养,帮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帮你解决问题。

(实习编辑 韩东芳)

猜你喜欢
潜意识陪伴篮球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