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农民参与式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疏勒县为例

2016-07-23 01:58高晶马建荣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高晶,马建荣,陈彤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 830091)



少数民族农民参与式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疏勒县为例

高晶1,马建荣2,陈彤2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目的】研究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农户参与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186份实际调研数据,采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行为。【结果】劳动力人数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极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1),农户行政职务、组织化程度、参加产业培训情况、对村发展了解程度、对参与行为的认识和对参与式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5),农户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家庭总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参与态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县农户参与发展的程度尚不高。应采取加大教育力度,增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创新多种参与形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和组织作用;扩大非农就业,实现农户多元增收等措施,促进当地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关键词:农户行为;参与式发展;影响因素

0引 言

【研究意义】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全区总面积16.2×104km2,耕地总面积530.46×103hm2,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92%,农民收入水平较低[1]。为改善喀什地区农村的发展现状,参与式农村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农村发展模式被引入。农民更多的参与行为能启动农村内部的发展,使农村的发展方式从“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农民的参与在改善生计和自身素质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效率。了解参与式农村发展主体的参与行为,实现参与式、包容式、融合式的发展,对推动农村的参与式发展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参与”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被提出。Cohen,Uphoff认为“参与”是指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介入到项目决策、实践、利益分配及评价过程中并影响项目实践和方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2]。在国内,李小云最早引入了参与式思想和参与式发展理论[3-4]。目前我国对于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多。张宁[5]结合相关调查运用参与式管理理论,构建了浙江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模型,分析了农户的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罗小锋[6]从农户参与意愿比率和参与模型两个层面,研究了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杨东宣[7]分析了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宋浩昆[8]在分析了参与性发展的优点、限制、挑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及以往讨论的意见总结出了参与性发展在中国实践中的五大表现。【本研究切入点】国内外对于农民参与式的研究较多,但对少数民族地区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行为的研究还很少。研究以喀什地区蔬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ISM模型,对影响农民参与农村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调查分析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少数民族农民参与发展的现状,运用Logistic-ISM回归模型研究农户个人特征因素、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农户参与式发展特征因素对农户参与式发展行为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参于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 料

选择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7村及15村所属少数民族农户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选取农户自身特征因素、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农户参与式发展行为的特征因素共14个解释变量。

1.2方 法

1.2.1模型选择

1.2.1.1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属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主要应用于某些现象发生的概率,其特点是被解释变量只取两个值(0和1),适用范围是因变量为二项分布的情况。因此,研究模型的因变量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为“0”或“1”,Logistic的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pi为农民i参与农村发展的概率,参与为1,不参与为0。β0为常数项,β1是自变量回归系数,表示第i个影响农民参与发展的回归系数。xi表示第i个解释变量,(i=1,2,3…n)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影响因素的个数。

1.2.1.2解释性结构模型(ISM)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本质为结构模型化技术,其传统应用领域为现代系统工程领域。解释结构模型法有七个步骤:实施ISM小组:选定相关领域专家、协调人及参与者;设定关键问题;选择影响问题的显著因素构建系统S,且S=(S1,S2…Sn),S1~Sn表示系统中显著因素的个数;列举各显著因素的相关性;根据所得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将可达矩阵分解,构建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表1 模型变量选取

1.2.2变量选择

研究中农户是理性经济人为基本假设,以农户参与式发展行为的选择为被解释变量。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结合现有研究,共选取了14个解释变量。表1

2结果与分析

2.1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现状

研究表明,参与过村发展的人数为73人,占所调查样本的比例为39.2%;没有参与过的人数为113人,占60.8%。其中,以参加村民讨论大会方式参与的人数为46人,占63%;以投资等其他方式参与的人数为27人,占37%。没有参与的村民样本中,希望以参加村民讨论大会的方式参与到农村发展中的人数为71人,占62.3%,希望以投资投劳等其他方式参与的人数为38人,占33.3%,另有4.4%表示不愿意参与。由于该村的实际情况与农户参与能力条件的一些限制,农户能参与的实际项目主要有参与本村的生活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建设及村容村貌建设等。参与项目的实际情况显示,参与过村生活设施建设的有18人,参与过村生产设施建设的有45人,参与过村容村貌建设的有36人,其中既参与了村内生产设施建设,又参与过村容村貌建设的共有26人。表明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为村生产设施建设。表2

表2 农户参与农村发展实际情况

注:数据来源为经调查问卷整理计算所得,下同

Note: data source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the same as below

2.2调查数据性统计

2.2.1农户个人特征因素

研究表明,被调查农户以31~50岁人数居多;多数被调查者为非党员农户;调查者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54.8%;在被调查者中仅有34.9%的家庭有兼业;被调查者中共有54名村干部,占29%。表3

2.2.2农户家庭特征因素

从家庭的劳动力人数来看,多数家庭的劳动力只有1~2人,其中包括少数贫困及低保户的家庭没有劳动力。家庭种植规模方面,耕地面积总体较少,拥有6 667 m2(10亩)及以下耕地面积的样本数最多。在家庭纯收入方面,大部分家庭收入处在5 001~15 000元,所占比例达到57%。在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参与农村合作社的农户仅有51户,可见该村的组织化程度并不高。被调查农户参加产业培训的情况为,仅33.3%的农户参加过第一产业培训,参加过第二、第三产业培训的农民较少。表4

表3  农户个人特征统计

表4 农户家庭特征统计

注:1亩≈667m2

Note:One mu≈667m2

2.2.3农户参与式农村发展特征因素

研究表明,46.8%的调查农户表示愿意参与本村发展。大部分的农户对村发展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多数农户对参与发展的相关政策了解较少,部分村民认为村发展与农民有关但关系不太大,表5

表5 农户参与式农村发展特征因素统计

2.3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回归结果

2.3.1模型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诊断

Logistic模型在变量的筛选及参数估计中, 要求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若自变量间并不独立,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依存关系,即存在多重共线性,则可能会增大估计参数的均方误差和标准误差,甚至可能会对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有影响。因此在进行模型回归前,先对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所有相关系数均小于0.7,初步认为,两两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但并不能因此断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需引入方差膨胀因子诊断法(VIF)和容忍值法(Tolerance)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定。

方差膨胀因子(VIF)的表达式为(1-r2)-1,VIF越大则显示共线性越大,通常认为当0

2.3.2模型回归系数估计

为了解所选择的14个变量对农户参与发展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逐步进入法。在模型回归前,需先检验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该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29.853,且该报告值越小说明似然函数值越大,因此可认为该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cox&smellR2和NagelkerkeR2是在似然值基础上模仿线性回归模型的R2解释logistic回归模型,一般小于1且越接近1则拟合程度越好。研究显示的值分别为0.692和0.938,则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

在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如果解释变量的沃尔德值越大或者sig值越小,即表明该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越强。通过sig值对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水平进行判断得到,共有7个变量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分别为农户的行政职务、家庭劳动力人数、组织化程度、农户参加产业培训情况、对本村发展的了解程度、农户对参与行为的认识、农户了解政府参与发展的政策。表7

表6 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表7 农民参与发展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显著性小于0.1、0.05和0.01

Note:"*", "**", "***"represent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0.1, 0.05 and 0.01

2.4 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

研究采用ISM模型进行分析,首先确定系统S的构成,即S=(S1,S2…Sn)。研究中系统S共由7个显著因素组成,S1表示行政职务,S2表示家庭劳动力人数,S3表示组织化程度即农户是否参与专业合作组织,S4表示农户是否参加过产业培训,S5表示农户对本村发展的了解程度,S6表示农户对参与式农村发展的认知,S7表示农户对国家参与式发展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研究在分析讨论并征询有关专家学者的基础上,可得到上述7个变量间的的逻辑关系。其中“V”表示行因素对列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A”表示列因素对行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0”表示相互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图1

图1 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按照Si对Sj有直接影响赋值为1,Si对Sj无影响赋值为0的赋值方法,对上述逻辑关系进行赋值,可得到各元素间连接状态的矩阵即相邻矩阵A。由邻接矩阵A可得到可达矩阵M,利用MATLAB软件得到可达矩阵M如下所示。

图2 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

3讨 论

3.1农户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

农户自身特征因素中,仅变量行政职务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影响显著,且该变量为深层根源因素。农户的行政职务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4.755。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一定,如果户主为村干部,则农户越倾向参与发展。村干部对有利于农村、农民的事也相对积极。这与余霜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认为若户主为村干部,则可接受更多的宣传,具有更高的觉悟。

3.2农户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

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中,变量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参加过产业培训、组织化程度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影响显著。家庭劳动力人数为表层直接因素且与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1.685。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一定,如果农户家中的劳动力人数越多,则农户参与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可能在于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的劳动力越多即越有优势,劳动力相对较多的家庭,也越具备参与发展的能力[9-11]。

农户是否参加过产业培训为表层直接因素,且该变量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3.889。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一定,如果参加过产业培训,则农户参与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可能在于,参与发展的行为是由所具备的禀赋所决定的,参与产业培训的农户,可以获得更多更科学的生产信息,具备更高的生产技能,有利于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这与刘林[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认为参加过产业培训的农户更具备参与能力。

农户组织化程度为深层根源因素且该变量对农户参与行为,回归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3.315。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一定,如果参加过专业合作组织,则农户参与本村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可在于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获得技术服务、讨论并进行信息的交换,农户可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参与的农户家庭相对较富裕,自身素质也相对较高,因此农户具备一定参与发展的能力及意愿。这与蔡荣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认为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增加农户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起积极作用。

3.3农户参与式发展特征因素的影响

农户参与式发展特征因素中,农户对本村发展的了解程度、农户对参与式发展行为的认识、农户对参与式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影响显著。农户对村发展的了解程度为中层间接因素且与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2.981。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一定,对本村的发展程度越了解,则农户参与的可能性就越高。原因可能是农户如果对本村的情况知道的越多,越了解,才会清楚自身的乡土知识可以实践应用到哪些具体项目中,从而激发农户的参与行为,这也与理论预期所一致。这与徐卫涛等[13]的研究成果相一致。

农户对参与式发展行为的认识是表层直接因素且该变量与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在5%的水平显著,系数为1.653。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一定,认为农户自身的参与对加快村子的发展越重要的,农户参与的可能性就越高。殷小菲等[14]认为农户认识的不足会使农民参与责任感缺失,主动性不强,一些参与也仅流于形式。

农户对参与式发展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为中层间接因素且该变量与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2.559。即若其他条件一定,农户对参与式发展的相关政策越了解,则农户参与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与孙凤莲等[15]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认为农户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则农户对于该项建设未来可能带来的各类收益问题考虑的更加成熟,因此该变量起促进作用。

4结 论

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受到农户行政职务、家庭劳动力人数、组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产业培训、对本村发展的了解程度、农户对参与行为的认识及农户对参与发展政策的了解7个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上7个解释变量与农户参与行为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得到变量家庭劳动力人数、农户是否参加过产业培训及农户对参与发展的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变量农户对本村发展的了解程度及农户对参与式发展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为中层间接变量;变量农户的行政职务、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为深层根源变量。

农户参与发展的程度不是很高。应采取加大教育力度,增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创新多种参与形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提升村干部能力和组织作用;扩大非农就业,实现农户多元增收等措施,促进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国统计出版社[J],新疆统计年鉴,2009~2013.

China Statistics Press[J],Xinjiangstatisticalyearbook. 2009-2013.

[2]CohenJM,UphoffN.T.Rural development participation[M].RuralDevelopmentCommittee,CornellUniversity,1977:317.

[3]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8-32.

LIXiao-yun. (2001).Introduction to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M].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press:18-32.(inChinese)

[4]李小云,唐丽霞,李周,等.参与式村级扶贫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林业经济,2007,(1):74-76.

LIXiao-yun,TANGLi-xia,LIZhou,etal.(2007).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PartionaryPovertyAlleviatingPlanningSystematVillageLevel[J]. Forestry Economics,(1):74-76.(inChinese)

[5]张宁.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及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7.

ZHANGNing.(2007).StudyonParticipatoryManagementandEfficiencyofRuralSmallWaterConservancyProject[D].Zhejiang University. (inChinese)

[6]罗小锋. 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556户农户的调查[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3):29-34,142.

LUOXiao-feng(2012).PeasantHousehold'sWillingnesstoParticipateConstructionofAgriculturalInfrastructureandInfluencingFactors:BasedontheSurveyDateof556PeasantHouseholdsinHubeiProvince[J].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3):29-34,142. (inChinese)

[7]杨东萱.对参与式发展理念引入扶贫开发实践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0,(7):36-39.

YANGDong-xuan(2010).Thoughtsontheintroductionoftheconceptofparticipatorydevelopmenttothepracticeofpovertyalleviationanddevelopment[J].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7):36-39. (inChinese)

[8]宋浩昆.浅析参与性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11):15-22.

SongHao-kun(1999).AnalysisofparticipatorydevelopmentanditspracticeinChina[J].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11):15-22. (inChinese)

[9]余霜,李光,冉瑞平.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140-144.

YUShuang,LIGuang,RANRui-ping.(2014).ResearchonCouplingandCoevolutionforTourismSystemoftheNon-optimalDistrictinTonglingCity[J].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3):pp.140-144.(inChinese)

[10]王翠华. 农户参与耕地保护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

WANGCui-hua.(2010).StudyonBehaviorsofPeasantHouseholdsParticipatinginCultivatedLandProtec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D]. Sichuan Agrieultural University. (inChinese)

[11]刘林.新疆贫困地区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00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3,(3):67-73.

LIULin.(2013).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Poverty-strickenAreasFarmerstoParticipateinPovertyAlleviationActivitiesinXinjiang:Basedon3000HouseholdQuestionnaireSurveyoftheEmpiricalAnalysis[J].Northwest Population,(3):67-73. (inChinese)

[12]蔡荣,蔡书凯. 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安徽省巢湖市740户稻农为例[J]. 资源科学,2013,(8):1 661-1 667.

CAIRong,CAIShu-kai.(2013).RiceFarmers’AttitudesTowardsFarmlandIrrigationFacilitiesinAnhui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8):1,661-1,667. (inChinese)

[13]徐卫涛,张俊飚,李树明. 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33-37.

XUWei-tao,ZHANGJun-biao,LIShu-ming.(2010).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onFarmerParticipatinginCircularAgriculturalProject[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8):33-37. (inChinese)

[14]殷小菲,刘友兆. 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5,(3):317-324.

YINXiao-fei,LIUYou-zhao.(2015).BehaviorsandItsInfluencingFactorsofPeasantHouseholdtoParticipateinProtectionofCultivatedLandQuality-ACaseStudyinDantuDistrict,ZhenjiangCity,JiangsuProvince[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3):317-324. (inChinese)

[15]孙凤莲,王雅鹏,叶慧. 影响农户参与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1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11,(10):86-96.

SUNFeng-lian,WANGYa-peng,YEHui.(2011).Anempiricalanalysisonthefactorsinfluencingfarmers'willingnesstoparticipateintheconstructionofbiomassenergyforest--Basedonthequestionnairesurveyof182farmersinHubeiProvince[J].Chinese Rural Economy,(10):86-96. (inChinese)

Fundproject:Supportedby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supportprogram:Inthesouthernareasofgrain,cottonandfruittechniquesofIntercropping

doi:10.6048/j.issn.1001-4330.2016.06.026

收稿日期(Received):2016-01-3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疆地区粮食、棉花和果树间作技术模式研究”(201003043-11)

作者简介:高晶(1991- ),女,河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E-mail)459253190@qq.com 通讯作者(Cotresponding author):陈彤(1962- ),男,陕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E-mail)ctelay@163.com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16)06-1166-11

AnalysisontheInfluenceFactorsofMinorityFarmers'participatinginthedevelopmentoftheruralbehaviorinKashiRegion

GAOJing1,MAJianRong2,CHENTong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China;2.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rumqi 8300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Method】Using a combination of typical investigation and sample survey, combined with 186 actual survey data, using logistic-ISM model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Result】The number of labor for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behavior(P<0.01),Farmers administrative duties,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industry, understanding degre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of farmers, farmer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the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P<0.05), age, political outlook, education level, and industry situation, total family income, family cultivated land area, participation attitude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behavior.【Conclusion】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is not very high.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 can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n rural development, they are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enhance skills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rmers.; Innovate ways to participate in a variety of ways and establish incentive system; Enhance the ability of village cadres;Enhance the ability and organization of village cadres; Expanding non farm employment.

Key words:Kashi region; Farmers’ behavior; Participate in development; Influence factors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