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分析

2016-07-25 09:17李爱巧吴星星杨小亮王文秀周棕长施远翔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006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00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8009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800新疆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800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对策分析

李爱巧,王 涛,吴星星,刘 剡,杨小亮,王文秀,何 生,周棕长,施远翔(.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006;.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00;.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 8009;.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 800;.新疆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00)



新疆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分析

李爱巧1,王 涛1,吴星星1,刘 剡2,杨小亮1,王文秀1,何 生3,周棕长4,施远翔5
(1.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2.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3.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19;4.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5.新疆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传入风险,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全市3个家畜布鲁氏菌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县和8个区县中的3个牛羊定点屠宰场、2个活畜交易市场和短期牛羊育肥畜群进行监测,共采集12 672份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抗体总阳性率为1.17%。χ2检验分析显示:流通环节与本地养殖环节的牛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流通环节的羊阳性率明显高于牛;全市8个区县的羊阳性率和不同来源地的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通环节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是布鲁氏菌病传入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威胁;乌鲁木齐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不同区县要采取不同的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

关键词:家畜布鲁氏菌病;流通环节;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策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1]。家畜中牛、羊最易感,感染后可引起母畜流产、产死胎、不孕、跛行或后肢麻痹,公畜出现睾丸炎和关节炎等,导致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周围环境,传染给更多的牲畜;布病不仅给乳、肉、皮、毛加工业带来危害,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进入21世纪,我国畜间布病感染率逐年上升,感染范围不断扩大,人间病例报告数量持续上升[2]。新疆属于农业部布病防控区域化管理的一类地区,人间布病疫情呈较高的发病态势[3]。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是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消费地、集散地和交易中转地,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量大、周转快。大量活畜和动物产品进入乌市,虽然丰富了市民的肉篮子,但是通过活畜传入疫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家畜布病不仅严重影响新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百万只肉羊产业的发展,也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为及时掌握乌市流通环节中畜间布病的流行动态,科学分析布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正确研判防控形势,结合家畜布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专门开展了流通环节家畜布病的监测工作。

1 材料和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对全市流通环节和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区县的牛羊养殖户,采用常规调查方法,重点调查饲养动物来源,外购牲畜进场前是否进行布病检疫和隔离,饲养方式、种畜管理和布病检疫情况,患畜的检测、感染、流产、畜舍消毒和粪便、流产胎儿的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1.2 材料

1.2.1 检测样品。采集牛、羊血液,分离血清,冷冻保存。

1.2.2 诊断试剂。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批号:20141201、201506)、试管凝集试验抗原(201402)、标准阴性血清(201201)、标准阳性血清(201001),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提供。

1.2.3 仪器设备。隔水式恒温培养箱(GHP-9080)、CO2培养箱(HH.CP-7W型)、全自动立式高压灭菌器(HVE-50)、22 cm×14 cm一次性平板凝集试验纸板、试管(三分管)等。

1.3 检测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

1.4 调查范围

采用现场调查、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和随机抽样采血的方式,在2015年5—6月期间随机采集361个畜群的12 672份血样(牛161群4 399份、羊200群8 273份)。其中在养殖环节采集了297个畜群10 687份血样;在交易市场采集了8个畜群190份血样;在集中育肥环节采集了36个畜群915份血样;在屠宰环节采集了20个畜群880份血样。本地养殖牛羊在1年内均未免疫过布病疫苗;进入流通环节的牛羊,因产地检疫证明上未标注布病免疫情况,均视为未免疫过布病疫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环节中牛羊布病抗体阳性率对比结果

本地养殖的牛羊布病抗体阳性率为0.38%(羊0.48%、奶牛0.05%、肉牛0.37%);流通环节(活畜交易、屠宰和育肥环节)牛羊抗体阳性率为5.05%(羊7.98%、牛1%)。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流通环节与本地养殖环节之间牛羊布病阳性率差异显著(使用χ2检验,P<0.001),流通环节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对不同流通环节中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流通环节的群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01),见表1。母羊阳性率明显高于公羊;羊阳性样品中,1岁以上性成熟的羊占95%;布病阳性牛多是性成熟后生产头胎后的牛。

2.2 流通环节中不同区县的家畜布病个体阳性率对比结果

表1 不同环节家畜布病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对比

对全市牛羊布病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图1)。采用χ2检验分析,发现不同区县家畜总体布病阳性率差异显著(P<0.001),其中牛个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羊差异显著(P<0.001)。

2.3 流通环节中不同来源地畜群布病阳性率的对比结果

对不同来源地家畜的布病阳性率(图2)采用χ2检验分析,发现不同来源地家畜的布病群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01)。主要原因是部分贩羊户贪图便宜,将外地淘汰羊或病羊买回来送入流通渠道;或外地检测出的布病阳性畜,由于扑杀不彻底或监管不到位,被养殖户或贩羊户偷偷销售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也与周边来源地家畜布病阳性率较高有关联。

图1 不同区县家畜布病个体阳性率对比

图2 不同来源地畜群布病阳性率的对比结果

3 讨论和结论

3.1 畜别差异

流通环节中羊布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牛。主要原因是羊交易频繁,流动性远远高于牛,同时也与新疆有宰杀活羊的习俗相关。

3.2 区域差异

乌市牛羊布病存在区域性差异。羊布病主要集中在养殖数量多、交易比较频繁、羊群流动性大的区县,牛布病主要集中在老疫区。

3.3 采样差异

由于对外省家畜采样区域和采样群体的随机性,存在因样品采集差异而造成外省家畜群体阳性率或个体阳性率的偏差。

3.4 流通环节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

主要是因为新疆有宰杀活畜的生活习俗。乌市活畜流通比较频繁,是新疆畜产品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加之活畜和屠宰市场把关不严,不排除感染布病的家畜进入流通环节的可能。

3.5 检疫制度不健全、流通环节监管不到位是布病传入乌市最大的威胁

新疆家畜的流动和输入频繁,尤其种公畜流通。不经布病检疫调入和使用种公羊或种公牛等是新疆畜间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3]。无序调入羊群,引进牲畜时没有隔离、检疫就混群饲养成为羊群布病疫情发生的隐患[4-5];病畜处理不彻底,成为流动的传染源,这是导致羊布病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6]。新疆实施千万只肉羊项目,乌市实施百万只肉羊项目,导致养羊业快速发展,再加上羊的异地无序流通,增大了家畜布病输入的风险。

3.6 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2005年,新疆有81.3%的县达到了国家稳定控制标准,布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下降。这使得部分领导对布病的危害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家畜布病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下降,支持力度不够。

3.7 家畜布病防治专项经费短缺

对于羊布病国家没有扑杀补助标准和扑杀补助费,没有强制检疫、检测的规定,导致地方不愿意或不主动抽检羊的布病,对检测出的阳性羊扑杀也不彻底,造成布病阳性畜进入流通环节,使得传染源范围不断扩大,羊布病阳性率不断上升。

3.8 预警预报机制不健全

从流通环节家畜布病阳性率来看,乌市羊布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和动物性产品消费量大的区域,在羊屠宰量大、外地进入羊群检疫不到位、育肥牛羊数量持续上升的情况下,羊布病在局部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在家畜布病流行率较高、彻底扑杀又比较困难的地方,应考虑实施全面免疫。

3.9 布病防控知识普及率不高

许多高危人群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缺乏对布病的危害性的认识和必要的防控常识,工作中或疏忽大意或过度小心防护,造成家畜布病检疫、检测、免疫等防疫工作推进难度大[7-8]。

4 对策和建议

4.1 提倡商品畜就地屠宰,冷藏运输

加强进入乌市牲畜的管理,制定流通环节家畜布病防控管理办法。加强产地、流通和屠宰检疫。从外地引进牛羊必须经过布病检疫,推广牛羊布病市场检疫快速诊断方法,从源头上杜绝布病疫情扩散。

4.2 防止病原由流通环节向养殖环节扩散

鉴于流通环节布病阳性率较高,为防止病原菌向养殖环节蔓延,建议尽快对全市家畜开展布病基线调查,摸清畜间布病的感染率和分布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区域的单元群体流行率,制定不同的家畜布病防控方案,建立有效的布病防控保护屏障。

4.3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设立布病防控专项资金,成立专业布病防控队伍,加大对布病防控、扑杀补助等财政投入。加强畜群布病检测和病畜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带菌家畜及时被检出和扑杀。

4.4 实施高密度免疫,压低流行率

对于羊群阳性率超过10%、个体阳性率超过2%的区县,应在检疫和处理阳性畜后及时进行免疫。在目前流通环节把关不能到位的情况下,以区县为单位进行羊群的布病免疫,防止在家畜流通量大的地区出现布病的局部暴发。

4.5 健全种公畜管理制度

建立种公畜电子档案,实施入户和销户管理;与种畜禽管理委员会协作,坚持实施一年二次的种公畜布病检测,对每头合格的种畜发放种畜健康证,并及时登记布病检测情况。对外地调入的种公畜必须隔离,出场时必须检疫。

4.6 加强宣传和培训

加大对兽医人员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自身防护的生物安全培训,消除基层兽医实施布病防控时的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

4.7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

同卫生相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加强对职业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布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严德青.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的技术规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90.

[2]范伟兴,狄栋栋,田莉莉,等.当前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与措施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3):64-71.

[3]木合塔尔·艾山,何海波,邰新平,等.新疆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及疫情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1):86-88.

[4]陈彪,王涛,李爱巧,等.乌鲁木齐市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3):28-30.

[5]夏炉明,陈琦,赵洪进,等.上海地区输入性羊群传播布鲁氏菌病的定性风险评估[J].中国动物检疫,2015,32(1):1-3.

[6]王文秀,李爱巧,徐敏,等.关于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检疫问题的探讨[J].当代畜牧,2013(11):20-21.

[7]施远翔,李妍,李鹏,等.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危险因素调研[J].中国动物检疫,2015,32(4):6-8.

[8]肖开提·阿不都克力木,苏增华,王晓英,等.人畜共患病畜间流行与防控[J].中国动物检疫,2015,32(1):57-59.

(责任编辑:朱迪国)

Investigation on Brucellosis Infection of Cattle and Sheep in Circulation Stage in Urumqi City,Xinjiang

Li Aiqiao1,Wang Tao1,Wu Xingxing1,Liu Shan2,Yang Xiaoliang1,Wang Wenxiu1,He Sheng3,Zhou Zongchang4,Shi Yuanxiang5
(1.Urumqi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Diagnosis Center,Urumqi,Xinjiang 830063;2.Public Health Schoo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11;3.The Veterinary Station of Mi Dong District,Urumqi,Xinjiang 830019;4.The Veterinary Station of Urumqi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Xinshi District),Urumqi,Xinjiang 830011;5.Xinjiang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Urumqi,Xinjiang 83001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ivestock brucellosis epidemic trend of cattle and sheep in circulation and the introducing risk of brucellosis,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 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brucellosis in Urumqi.[Methods] Investigation were conducted on the city's three livestock brucellosis fi xed-point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counties(districts),three cattle and sheep designated slaughterhouses in eight counties,two live animal markets and short-term fattening cattle and sheep herds.The total of 12 672 livestock blood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serological test.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X2test.[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erological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1.17%.The X2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 cant between the cattle and sheep in circulation stage and the animal raising stage,much signifi cant between cattle and sheep in circulation stage,and signifi cant between sheep from eight counties in the city and from the other different sources.[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brucellosis in circulation stag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animal raising stage;The biggest threat of brucellosis introducing to Urumqi was insuffi ci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 circulation stage;The sheep brucellosis prevention situation in Urumqi was severe and the different measures for sheep brucellosis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 different districts of the city.

Key words:livestock brucellosis;circulation;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analysi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2-0005-05

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科技局应用开发研究计划项目(Y121220001)

通讯作者:王文秀,施远翔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调查对策分析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走,找对策去!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分析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村社区2000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