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浙江形象研究

2016-07-26 03:05焦俊峰
关键词:英语新闻

焦俊峰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33)



英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浙江形象研究

焦俊峰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33)

摘要:英美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对提高浙江的国际关注度、塑造并传播浙江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4家英国主流报纸媒体和2家美国主流报纸媒体报道“浙江(Zhejiang)”的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关注度、媒体报道的主题特征分析了浙江报道的宏观分布特征,并从形容词、名词和动词使用特征探讨了浙江报道的微观话语特征,结合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解读了英美主流报纸媒体中的浙江形象,对中国省、市区域的国际形象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英美主流报纸媒体;英语新闻;浙江报道;浙江形象

中国形象是综合、复杂和多样多元的[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以更加具体的形象展示给世界,中国的不同地域名称频繁出现在国际新闻之中,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其中,“浙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地位而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笔者以英美TheGuardian、TheTimes、TheNewYorkTimes等6家主流媒体为检索对象,发现在过去10年间出现了有关浙江的新闻报道1782篇之多。“浙江”因其高速发展而得到了上述英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浙江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因此得以塑造和传播,并因而演化成为中国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有效解读“浙江”在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形象,有助于了解并提升浙江形象,促进浙江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是当今“中国形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相关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界主要从英美主流报纸媒体角度研究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研究英语媒体的新闻报道,增进了我们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认知和西方新闻报道方式的了解。潘志高[2]总结了《纽约时报》1993~1998年间对中国的报道,发现很多是负面的;杨雪燕等[3]总结了1990—1999年间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曾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3家报纸2005年涉华报道的内容和倾向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在总共243篇涉华文字报道中,客观报道64篇,占报道总数的26%,偏见报道83篇占34%,平衡报道96篇占40%;徐小鸽[4]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的新闻报道,认为中美两国在新闻报道的方针和技巧方面存在差异;北外美国研究中心的翟峥[5]对1998年度《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做了对比分析,发现《纽约时报》里的中国常与一些负面概念为伍;郭可[6]对比了中国媒体对美国的新闻报道语篇和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语篇,发现中国媒体对美国是基于事实的正面报道,而美国媒体对中国则往往是带有偏见的负面报道;任芳[7]对比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缺结论。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英美主流报纸媒体在塑造和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吸引了学界的关注,以这些英语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解读这些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国际形象是研究中国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内不同区域的事务频繁出现在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之中,使得研究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区域形象成为必要。因此,在研究中国整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以中国不同区域形象为内容的区域形象研究应当成为新时期中国形象研究的新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西方主流报纸媒体对浙江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主题特征等内容特征以及词汇等语言表述特征,解读这些报道所塑造的浙江形象。

根据研究目标,本文选择4份英国报纸和2份美国报纸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4份英国报纸分别为:《泰晤士报》(TheTimes)、《卫报》(TheGuardian)、《每日电讯》(TheDailyTelegraph)和《金融时报》(TheFinancialTimes);2份美国报纸媒体分别为:《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和《今日美国》(USAToday)。西方主流报纸媒体指居于主流地位具有权威影响力的报纸媒体。[8]以上所选报纸媒体发行量大,报纸网络版的点击率高,历史悠久,逐渐形成了各自严肃的报道风格和可观的读者群体。就这些报纸媒体的读者来源来讲,既有国内读者,又有国际读者,多为受教育程度高、地位高、收入高的社会群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笔者从LexisNexis*LexisNexis是世界上目前收录报纸最全面的权威数据库。数据库上下载了10年间(2004—2014)上述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有关“Zhejiang (浙江)*笔者曾分别以“义乌、温州、吉利、万马、娃哈哈、阿里巴巴……”为关键词,对上述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研究,发现上述有关报道,均会提到浙江这个地域概念。本研究以浙江形象为研究对象,相对于其它词来讲,“Zhejiang(浙江)”一词,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被选为本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新闻报道的检索和筛选。”的新闻报道,共计1782篇,以此为语料来源,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9];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0个不同主题新闻报道30篇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这30篇报道长度均在400词以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代表性,并为所刊载媒体的原创报道,而非转载自新华社等国内媒体,能够比较全面反映报道者及其所代表媒体的立场和观点。

三、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特征

经过对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研究,本文发现相关报道在内容与语言表述方面存在如下特征。

(一)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内容特征

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关注度与主题两个方面:

1.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关注度特征

媒体报道的关注度是新闻话语的重要宏观特征。英美媒体对浙江的关注度体现在报道数量和篇幅长度两个方面。

从报道数量来看,上述英美两国主要媒体报道浙江的新闻呈增长趋势。上述英美媒体对浙江报道数量从2004年的20篇增长到 2013年的170篇。其中《金融时报》增幅最为显著,2004年只有16篇,逐渐递增,最多时2011年达到145篇之多(如图1所示);相比之下《泰晤士报》、《卫报》和《每日电报》的增长则比较平稳(如图2—图4所示)。《纽约时报》方面,以“Zhejiang”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004年有0篇,2006年有8篇,2009年有32篇,从后来的年份来看,报道的数量一直有所增长,2014年达到70篇之多;《今日美国》方面,从2004年到2014年,均有关于“Zhejiang(浙江)”的报道,数量有所变化(如图5所示)。

图1 《金融时报》浙江报道的数量

图2 《每日电报》浙江报道的数量

图3 《卫报》浙江报道的数量

图4 《泰晤士报》浙江报道的数量

图5 美国媒体浙江报道的数量

浙江报道的新闻语篇篇幅也逐渐变长。2004—2006年间,浙江报道的篇幅比较短,例如,《泰晤士报》2005年7月28日,一篇题为“Festival setback”的新闻,报道浙江青年艺术团(Zhejiang Youth Arts Group)参加英国阿伯丁艺术节被拒签,通篇只有43个字[10]。此后,对浙江的报道篇幅逐渐增加。2014年4月7日,《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An engineer with a mind for poetry and motion”介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总篇幅有1255字之多[11];2014年9月7日,《纽约时报》经济专栏(Business Column)更是发表了一篇3645字的报道“The Jack Ma way”,介绍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12]。现在,像这样的长篇新闻报道不在少数,以《金融时报》有关浙江的报道为例,仅2011年,400词以上的报道就有48篇。报道的篇幅体现关注度,篇幅越长关注度越高,而长篇幅报道数量的增加正是英美主流媒体对浙江关注度增强的体现。

上述研究表明,英美主流媒体对浙江的关注度呈显著增长态势,凸显了浙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吸引了上述媒体对浙江事务的关注与报道。

2.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主题特征

浙江报道的主题特征与分布决定着媒体受众对报道对象的认知,具有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就报道主题而言,虽然各个报道主题在英美媒体中的比例稍有不同(见表1),总体来讲,英美主流媒体对浙江报道最多的是“经济”,在报道数量上远远超出其他主题。这些经济报道主要涉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两个方面。

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好,涌现出了大批经济发达的知名企业、城镇和地区。在英美媒体看来,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在地理位置上与江苏、江西和福建为邻,而离国际大都市上海咫尺之遥,且与之有高速公路、动车、高铁相连,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和地缘关系,“浙江”一词频繁地出现在英美新闻报道中。统计发现,过去10年间,英美主要报纸媒体中,出现“Zhejiang”一词的新闻语篇数量分别为:《泰晤士报》有315篇、《卫报》有163篇、《每日电讯》有227篇、《金融时报》有465篇、《纽约时报》有555篇、《今日美国》有57篇,共计1782次。总部在杭州的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娃哈哈、吉利(Geely),均为英国媒体热衷的报道对象①。以阿里巴巴为例,英美媒体见证了阿里巴巴从2007年11月香港上市到2014年5月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等重大事件。其中,《金融时报》称马云为中国中小企业的教父(The godfather of small enterprises),标题为“The billionaire determined to transfer his country”新闻报道了阿里巴巴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10周年庆典,对马云和他的企业大加赞扬,并推选马云为FT2013年度人物[13]。在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横店、大唐等经济区域发展非常快,也都成为报道热点。

①以Alibaba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新闻报道的篇数:《泰晤士报》有238篇、《卫报》59篇、《每日电报》115篇和《金融时报》701篇,《纽约时报》773篇,《今日美国》87,共计1973篇。 在这里,很多报道因为只是把Alibaba作为一个中国企业来报道,涉及浙江的内容较少,所以并未计入“浙江”报道之内。

成长起来的浙江企业和机构也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更大的市场,建立更有效的国际合作。例如,2006年浙江吉利收购了英国的Manganese Bronze;2010年8月,又从Ford手中以15亿美元收购了Volvo。这两次收购在英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泰晤士报》的文章“Chinese carmaker snaps up Volvo”[14]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关注。

在走出去的同时,风险投资和知名企业机构也看好浙江这个经济发达的大市场,来到浙江做生意。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 Change Capital,简称CCC)于2006年投资浙江巨化集团,帮助巨化处理其所排放温室气体的三分之一,并将在从2006年开始的未来6年时间内预计共减少29.5百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15];世界许多电子信息技术公司,如印孚瑟斯技术(Infosys),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ing Services)和威普罗公司(Wipro)的外包业务,也从印度转移到了中国,其中很大一部分则落户在了浙江的嘉兴和杭州[16];英国石油公司(BP)30年来在中国的业务一直很活跃,与中国石油(Sinopec)联手建立多家合资企业,其中包括浙江省的500 座加油站[17];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在2006年被获准在杭州开办人寿保险公司[18];2011年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与杭州工商信托公司在杭州开始合作[19];2012年英国著名制药企业辉瑞(Pfizer)与浙江海正(Hisun)制药联手建立合资企业[20];索斯比拍卖行 (Sotheby's International)作为一个知名的国际拍卖机构,从2012年开始也把目光转向了杭州[21]。

“国际合作办学”也是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英国的商学院寻求与中国高校的合作。2004年10月Leeds大学商学院与浙江大学进行合作,已经招收了25名来自中国的MBA[22];2013年,浙江大学与位于伦敦的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合作,在伦敦的White City建立一个7英亩的校区[23];而诺丁汉大学更是与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合作,在浙江开出了分校(outpost),采用英国学制并用英语授课。2005年9月17日,占地96英亩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正式开学,一开学就招收了900名本科新生[24];美国也寻求与浙江进行教育合作。Kean大学与温州联合,建立了Kean University-Wenzhou,采用全英文授课,毕业时授予Kean 大学学位,2010年开始招生[25],等等。

此外,对“旅游”“体育”“艺术与娱乐”“灾难与事故”“环境问题”均有一定数量的报道(见表1)。旅游方面,介绍了杭州、乌镇、千岛湖、绍兴和温州等著名旅游景点;体育方面,报道了奥运会冠军叶诗文,以及浙江绿城足球队等;艺术与娱乐方面,报道了浙江省越剧艺术家袁雪芬、著名画家吴冠中;灾难与事故方面涉及浙江的台风、温州高铁事故;环境方面集中报道了浙江的雾霾与水污染问题等。

表1 英美主流媒体浙江报道的主题特征

从各报道主题所占比例来看,英国媒体报道较多的主题主要是经济、旅游、环境、灾难与事故等;美国媒体报道较多的是经济、灾难与事故、环境。总体来讲,英美主流媒体报道重点虽然略有不同,但是,主题分布比较全面,而且既有对经济、旅游、环境的报道,也有对灾难与事故与环境问题的报道,体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浙江”形象。

(二)英美主流报纸媒体浙江报道的语言表述特征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批评话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6]。本文从收集到的英美主流报纸媒体英语新闻语篇中,选取了新闻报道30篇,内容涉及“阿里巴巴上市”“吉利收购沃尔沃”“对外贸易(义乌小商品市场、温州制鞋、大唐制袜、欧洲对打火机和鞋子征收反倾销税、温州地下钱庄)”“国际合作办学”“旅游与美食”“艺术”“奥运会冠军”“计划生育问题”“城市化与搬迁”“环境问题”等10个主题,现从形容词、名词和动词三个方面分析样本新闻语篇的语言表述特征。

1.形容词特征——富庶与美丽*因为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取了“富庶”和“美丽”这两个方面的形容词来分析。

形容词的选择体现新闻报道的立场,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对样本语篇的分析显示,英美媒体对浙江进行积极的正面报道,在词汇选择上突出体现了浙江的“富庶”和“美丽”。

浙江位于中国的东海之滨,改革开放推动其经济发展,英美媒体,特别是英国媒体报道中出现了大量表现“繁荣的(prosperous)”、“有钱的(rich)”、“富足的(affluent,wealthy)”正面形象的表述。

例1:In Zhejiang,aprosperouscoastal province south of Shanghai,the top family planning official says the authorities are trying to crack down onrichand famous couples who simply pay fees for a second or third child,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Andrew Y. Keeping poverty at bay [N].Financial Times, 2007-3-14.

译文:新华社报道:浙江是位于上海以南的沿海省份,经济繁荣,给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一些难度——计划生育的高层官员称,当局要打击一些想花钱生二胎,甚至三胎的有钱又有名的人。

在这篇报道中,浙江被塑造为繁荣的沿海经济区区域。在英美媒体报道中,这样“prosperous(affluent/wealthy) coastal provice(region)”的词组多次出现,凸显了浙江 “富足繁荣”的经济形象。

例2:Zhejiang provinces,which contains a string ofprosperousindustrialtowns-such as Hangzhou,and Ningbo-that have spawned hundreds ofsuccessfulprivateentrepreneurs.*Geoff D. A vast hinterland comes into view[N]. Financial Times, 2007-12-14.

译文:浙江有着一连串的经济繁荣的工业城市,如杭州、宁波,那里遍布着数以百计经营状况非常好的私营企业。

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浙江富足的经济形象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包括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prosperous industrial towns(经济繁荣的工业城镇)”。当然,富足繁荣的浙江形象也体现在对富裕浙江人的报道,如“the rich” 用于指富裕的浙江人,包括“the second-richest man, Zong Qionghou(宗庆后)”等。

浙江,作为享誉天下的“人间天堂”,西湖、古寺、佛塔、竹林、茶园构成了靓丽的风景,自古有名,“beautiful(美丽)”是浙江的修饰语,而scroll(画卷)是对浙江如画山水的绝佳隐喻。

例3:Marco Polo described it as "thecityofheaven,themostbeautifulandmagnificentintheworld",and tourists still 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see thebeautifulWest Lake with its traditional Chinese pagodas and temples.*John W. London's lord mayor is in fact a vital international ambassador [N]. Financial Times, 2006-11-18.

译文: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杭州是“天堂般的城市,是世界上最美丽而地位卓越的地方”,有美丽的西湖和传统的中式佛塔和寺庙,秀美的风景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beautiful 一词多次出现在英美媒体报道中,修饰杭州和西湖,如the beautiful lake city of Hangzhou,the beautiful West Lake,有些报道甚至采用了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如the most beautiful city of Hangzhou等极大地增强了报道效果,有效地塑造出了杭州的美丽形象。

例4:Anewretreattuckedamongthebambooforestsandteaplantationsof Zhejiang province a two-and-a-half-hour journey from Shanghai has become a highly comprehensiveecoresort.*Clarissa S-M. Travel: the big trip: mass tourism [N]. The Guardian,2012-11-7.

译文:在离上海只有两个半小时车程的浙江省,竹林和茶园掩映之中是被称为“高度综合性的‘生态度假村’”。

例5:……teagardensamidthemist-strewnmountainsof Zhejiang province or near thesunlitWestLakein the city of Hangzhou. Thescrollpainters were not,as I had always assumed, exaggerating for effect:itreallydoeslooklikethat.*Andrew J. It's tea [N]. Financial Times, 2006-12-2.

译文:雾霭缭绕的群山中,美丽的茶园、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构成了浙江的如画江山,用画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

褒义词(commendatory)是指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往往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在新闻报道中,褒义词往往被用于塑造正面形象,表达倾向性。英美主流媒体报道选用prosperous、 affluent、 wealthy、 rich、 beautiful等褒义词,这些褒义词或修饰浙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如西湖、千岛湖、莫干山……或修饰浙江省内各处的繁荣区域,如杭州、宁波、义乌等,或修饰富裕的浙江人,如企业家宗庆后、马云等,表达了对浙江经济文化形象的认可和赞誉,从而在相关媒体中成功地塑造了“富庶美丽浙江”这样的正面形象。

2.名词特征——“浙江”语汇

大量具有浙江地域特征的词汇出现在英美媒体报道之中,如地名、人名、企业组织等,如表2所示。

上述词汇具有非常明显的浙江地域特征,是浙江形象的代表。大量的浙江语汇出现在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对于世界了解浙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表2 英美主流媒体浙江报道中的“浙江”词汇

此外,英美媒体在报道浙江事务,如城市化时,对一些特殊词汇进行了量化,如GDP,并对GDP进行量化,这些数量概念则彰显了浙江发达的经济形象。

例6:The result is a city that iscompact,wellplannedandprosperous,with a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nearly $10,000,abouttwo-thirdshigherthantheChineseaverage.*Simon R. City limits [N]. Financial Times, 2013-6-25.

译文:结果发展成了一个紧凑、规划有序的繁荣城市,人均GDP近1万美元,比中国平均水平高出2/3。

这则新闻提到的是浙江湖州地区的长兴县,这里的城市化发展得到了《金融时报》记者的关注和夸赞,传递出了一个繁荣的浙江形象。

英美媒体在报道中多次使用数量名词来直观地描述浙江的富足,再比如,

例7:In one village inwealthyZhejiang Province,farmers were given $3,040 per mu.*Jim Y. Farmers being moved aside by China's real estate boom [N]. The New York Times, 2004-12-8.

译文:在富裕的浙江省,一个村落里,政府给需要搬迁的农民不菲的经济补偿,每亩地可以得到3040美元。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则刻画了“发达的浙江省有序地进行城市化”的正面形象。

3.动词特征——话语策略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等6类及物性特征通过动词来实现,体现语言三大元语言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27]。

物质过程反映了新闻以客观公正态度报道新闻事件的话语策略,英美媒体报道浙江的新闻语篇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例8: Alibaba's sales nowexceedthose of eBay and Amazon combined andmakeup about 2 per cent of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Seventy per cent of all Chinese package deliveriescomefromAlibaba sales.*Jamil A.The billionaire determined to transform his country [N]. Financial Times, 2013-12-13.

译文:如今,阿里巴巴的销售量超出了eBay 和Amazon的总和,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在中国,所有快递包裹的70%来自阿里巴巴的销售活动。

这句话运用物质过程,通过三个词exceed,makeup和comefrom对阿里巴巴的经营状况做客观描述,其中exceed(超出)显示了该公司非凡的经营业绩。

例9:In Hangzhou,just outside Shanghai,more than 1m peoplefilledthe promenades around West Lake on Wednesday,a single-day record……*Simon R. Lucy H. Rise of China's consumers boosts tourism [N]. Financial Times, 2013-10-4.

译文:在杭州,离上海很近,仅周三一天就有1百多万人挤满了西湖边的步行道上。

杭州的西湖吸引海内外游客,而在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这里运用物质过程,一个filled描绘了2013年国庆长假之际,西湖边游人如织的盛况。

言语过程反映了新闻运用不同信源进行新闻报道的话语表述策略。

例10(a): "We want to stabilise and enhance the traditional market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 Volvo in emerging markets,including China," Geely's chairman,Li Shufu,said.*Richard W. China moves up a gear among the world's carmakers with £1.2bn takeover of Volvo [N]. The Guardian, 2010-3-29.

译文:吉利总裁李书福说:“我们想稳定并加强在欧洲和北美的原有市场,同时,在新的市场,如中国,发展沃尔沃。”

例10(b):Chen Hongming,deputy head of Haining'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toldthe Xinhua news agency the plant had failed to meet pollution standards since April despite official warnings.*Jonathan W. Chinese villagers storm solar panel factory [N]. The Guardian, 2011- 9-19.

译文: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告诉新华社记者,尽管环保局多次警告,这家工厂从4月份以来还是一直未能达到环保标准。

语言过程用于陈述信源,并使得话语真实可信,可以是直接引语,如a句中的said,也可以是间接引语,如b句中的told;信源可以是知名人物,如a句中的Geely总裁李书福;b句中还出现了另一个信源——Xinhua News Agency。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了多处以新华社为信源的报道,新华社是中国的官方新闻机构,以新华社作为信源,旨在突出所引信息的真实性。当然信源也可以是普通的政府官员,或者是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学术团体,甚至可以为统计数据,信源越广泛,新闻价值越高。对英美主流媒体浙江报道的研究显示,这些报道的信源具有广泛性,使得报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体现了新闻的价值。

关系过程则用于揭示事物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关联特征。

例11:But he (马云)is now called the “grandfatheroftheInternetinChina”,even though he claims not to know much more about computers than how to send and receive e-mail.*David B.New partner for Yahoo is a master at selling [N]. The New York Times, 2005-8-15.

译文:但是,他(马云)现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教父”,尽管他声称自己对电脑的知识仅限于收发电子邮件。

在这则报道中,马云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教父”,却对电脑使用不甚精通,报道者通过这一关系过程来达到“看似贬低实则赞誉”的报道效果。

不同的及物性动词特征体现不同的概念功能。通过对上述30篇新闻的及物性动词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不同主题新闻的及物性动词分布有所不同(如表3)。

表3 同主题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动词分布特征

统计显示,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所占比例较高,物质过程反映了英美媒体以客观公正态度报道浙江新闻事件的话语策略,言语过程反映了英美媒体运用不同信源报道浙江新闻事件的话语表述策略,而关系过程则反映英美媒体通过揭示事物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关联特征来报道浙江新闻事件的话语策略。这些及物性动词特征体现了相关媒体在报道浙江事务的过程中,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采用多种信源来报道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关联特征的话语策略,从而有助于塑造相对公正、客观、正面的浙江形象。

同时,对样本的及物性动词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很好地理解样本新闻语篇的6种及物性动词分布特征,也有助于理解浙江新闻报道的策略和倾向性,把握这些新闻的报道意图和传播目的。

四、结语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体系中一直处于被塑造的地位。[28]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比较快,腾飞的中国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浙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地位而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关注,浙江形象也因此成长为中国形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社会语境之下,结合上述对英美6家主流媒体报道浙江的新闻语篇内容特征和语言表述特征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浙江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并以较为正面的形象出现在英美主流媒体之中。富庶是浙江的修饰语之一,英美主流媒体从各个方面对浙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报道,昭显了浙江与日俱增的国际地位。浙江的外向型经济在中国和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温州、义乌等地小商品出口加工工业、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及其域外上市操作、吉利汽车为首的汽车工业及其并购等均对世界,包括亚洲、欧洲和美洲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浙江的杭州、温州、宁波等城市也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同时,浙江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国际企业和机构来到浙江发展,英美大学也寻求与浙江高校合作。

其二,浙江秀美的山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形成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也被世界所了解和接受。美丽也常常用于修饰浙江的山川,浙江杭州的西湖、乌镇、千岛湖、莫干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频繁出现在英美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之中,而杭州和绍兴的特色美食、杭州的茶馆、浙江的越剧等民俗文化特色都为西方主流媒体所报道,逐渐为世界所了解和接受。

其三,浙江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国际关注,如浙江所处的沿海地理位置导致浙江易于遭受台风的威胁和破坏;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如企业排放污染物,致使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外向型的经济,如义乌小商品经济面向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强,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等。

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认为,新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新闻不是对事件的采集,而是制造,是媒体按照一定社会中的标准,对众多事件从筛选到选定等一系列过程的产物[29]。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部分地摈弃了敌视与对立。本研究发现,在西方媒体视域中,浙江虽然是一个“异域的他者”,但是西方媒体也能够公允地选取新闻事件,运用话语的选词和功能语言学策略,从正面积极报道浙江经济的繁荣、社会文化的发展、自然资源和风土民俗特色,塑造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正面浙江形象。这有利于让世界了解浙江、认识中国,从而为中国和浙江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当然,浙江存在的某些问题,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浙江的形象。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解决,而不应成为排斥浙江或是异化浙江形象的理由。

同时,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分析新闻话语的宏观、微观特征,了解西方媒体报道浙江的新闻话语策略,对于理解西方媒体如何把自己的立场、观点、价值观融合于新闻报道之中,如何有效地解读报道浙江的新闻话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在对有限的英语新闻语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英美主流媒体中浙江的总体形象,而对浙江经济、教育、环境等具体形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后续研究则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刘继楠,何辉.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

[2] 潘志高.《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3):52-55.

[3] 杨雪燕,王娟.90年代美国各大报纸上的中国形象[J].外交学院学报,2003(1):41-47.

[4] 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2):36-46.

[5] 翟峥.中美两国在对方主要媒体中的写照:对《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1998年报道的对比分析[J].美国研究,2002(3):88-109.

[6] 郭可.从新闻客观性看中美两国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J].新闻大学,2000(2):27-30.

[7] 任芳.新闻语篇句式模型的批评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19-23.

[8] 周胜林.论主流媒体[J].新闻知识,2001(12):4-5.

[9] 田海龙.认知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两种路径及其特征[J].外语研究,2013 (2):1-6.

[10] The editor. Festival setback [N]. The Times, 2005-07-28.

[11] RICHARD M. An engineer with a mind for poetry and motion[N]. Financial Times, 2014-04-07.

[12] DDVID B. The Jack Ma way[N].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9-07.

[13] JAMIL A. The billionaire determined to transform his country[N]. Financial Times, 2013-12-13.

[14] The editor. Chinese carmaker snaps up Volvo[N]. The Times, 2010-03-29.

[15] DAVID R. Bank raises $1bn to help firms hit their CO2 targets[N]. The Times, 2006-09-12.

[16] ROBIN P. Outsourcers turn to China to plug India's skills gap[N]. The Times, 2013-02-18.

[17] TERRY M. Oil group seeks to join the ultimate motoring market [N]. The Guardian, 2005-10-14.

[18]The Editor. Insurer Prudential... [N] The Daily Telegraph, 2006-07-24.

[19] JAMIL A. Wall St banks to launch Renminbi funds[N]. Financial Times, 2011-05-13.

[20] EMILY F. Drugs makers are feasting on the fat of new middle class [N]. The Times, 2012-11-15.

[21] EMILY F. You've got the Picasso, now how about some walls to hang it on?[N] The Times, 2012-06-28.

[22] STEPHEN H. Links offer chance to unlock secrets of China's boom[N]. The Times, 2004-10-04.

[23] MALCOMLM M. Chinese university plans London campus[N]. The Daily Telegraph, 2013-05-20.

[24] JANE M. University establishes an English outpost in China[N]. The Times, 2005-09-16.

[25] JOHN K. A Far-Eastern campus for Kean[N].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5-14.

[26]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 2002(6):34-41.

[27]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3-25.

[28]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 东南学术[J]. 2005 (1):100-101.

[29] BELL A, Garrett P. 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M]. Oxford:Wiley-Blackwell, 1998:46-50.

(责任编辑: 任中峰)

DOI:10.3969/j.issn.1673-3851.2016.02.008

收稿日期:2015-07-06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4NDJC203YB)

作者简介:焦俊峰(1974-),女,河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批评话语分析与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3851 (2016) 01- 0049- 09 引用页码: 020301

A Study on Image of “Zhejiang”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JIAOJun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News report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are playing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o Zhejiang, shaping and propagating international image of Zhejiang. This paper takes news discourses of 4 British mainstream newspaper media and 2 American mainstream newspaper media on Zhejia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alyzes macroscop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ports on Zhejiang from media attention and media report and discusses microcosmic discourse features of reports on Zhejiang from the features of adjective, noun and verb use. On the basi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image of Zhejiang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and conducts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study on international image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Key words:British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newspapers; English news report on Zhejiang; image of Zhejiang

猜你喜欢
英语新闻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英语新闻的跨文化传播探究
英语视频新闻标题编译浅析
基于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新闻听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从文化背景因素看英语新闻汉译
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把关研究
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新增新闻听力应对技巧与实践探索
浅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方法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