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2016-07-26 23:33钱礼刚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钱礼刚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核心。无论是学习数学还是研究数学都离不开数学问题及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切思想方法都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没有一种思想方法可以脱离数学问题独立存在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若数学教师非班主任,极易因课时因素与学生间保持较大的距离而变得陌生,从而带给学生不易亲近、刻板等负面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为此,数学教师应于上课期间主动与学生交流,在习题讲解中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思想状况,多展现亲和力的一面,以增进学生对教师及数学课学习的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结合较为生动的教学案例来使课堂充满魅力,再加上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教材较之于之前发生了改变,若教师再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很难调动起来。

三、教师的教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认为学生数学成绩有差别,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成绩特别的差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因此,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

缩短师生距离,让数学课堂快乐活跃起来。老师可以试着和学生做“朋友”,自由的交往交流、讨论。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习压力,营造欢快的教学气氛。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不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四、学生的学要结合实际和掌握学生自身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后进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认真去读去学习的话,都能学得懂,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还锻炼了自学的能力。

课后复习,总结归纳。每节课后,要利用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否则很快就会遗忘。复习时不要只简单重复,而是要把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适量练习。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去练习,才能弄懂为什么那样做,从而培养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

2.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确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让学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本。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开展课堂竞赛,加快节奏、加大密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改变了以往慢频率的问答方式,根据学生乐于表现、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对易答题,采取“抢答”、“举手齐答”、“没发言的再答”、“用手势表示”等方式;对较难题,采取小组“接力赛”、“累分团结赛”;对于难度大的题则采取“夺红旗赛”等。运用这些形式教学,极大限度地增强了全体同学对学习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积极表现,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问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收到环节紧扣,扎扎实实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问题

数学这门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且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理念相结合。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对学生感兴趣的实物与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

以集合章节的讲解为例,学生只看内容会觉得难以理解,且比较抽象,教师可在教学重点与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情境设置,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集合与集合元素二者的关系,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其领会“女生”“男生”“班级”“家庭”以及“学校”之间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对生活中的集合实例进行列举(如地球包含中国,中国包含于地球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进而改善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应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应用,再联系数学课本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

七、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情绪的开发,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乐趣,且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进而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改变以往墨守成规、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陈虬2008.2.3.

[2]李晓文,王莹着.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