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

2016-07-26 03:13付维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私有制共产主义

付维

[摘 要]共产主义理论是一套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为研究基础的。从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展现出巨大的生产力,它的每一处发展都是建立在其殖民式的扩张基础之上的,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阐明了社会变革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共产主义;私有制;生产力;无产阶级

要实现社会变革,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同资产阶级相对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因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对立的尖锐化也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有同现存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86)资本主义“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84)

一、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提供物质力量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9)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一方面加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的封建社会旧制度的灭亡。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为当时作为进步力量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旧社会、实现社会变革准备了物质力量。同样,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出现和不断加剧的,生产越发展,矛盾越尖锐。“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此,只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104)

二、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脱胎于封建社会,在它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的带有封建社会的残余,而这种束缚生产的封建桎梏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下“它已经被炸毁了”(277)。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私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33)“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278)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资产阶级只有试图通过一方面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来试图解决危机,而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177)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生产过剩的瘟疫”(178)。当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度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178)的时候,必须着手克服这种障碍。

三、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壮大无产阶级、激化阶级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78)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者也不断地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脱胎于封建社会,但“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心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势代替了旧的。”(273)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73)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却并没有改善生产者的生存条件,反而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雇佣工人并没有任何独立的性质,他们被迫劳动,所得报酬却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工人们创造的价值大部分被资本家剥夺,且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不断提高技术,细化分工,工人无时无刻不受到机器和资本家的奴役。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288-289)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而资本家却剥夺了劳动者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利用资本占有他人的劳动。无产阶级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制越发展,无产阶级越壮大,它生来就受到资产阶级的奴役与压迫,“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280)因此,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生来就担负起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私有制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