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016-07-26 10:42张瑜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园艺设施生产

张瑜

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业现代化”连续4年出现在标题中,凸显了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16年不仅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往年的“一号文件”是年度性的,旨在指导一年的工作。而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了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更要为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指导。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寻求发展之路,行业内备受关注。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通篇都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言,强调要在供给端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实际上也面临着在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过去十几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存在诸多矛盾和现实难题,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在供给侧。针对这一情况,农业部也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总体思想、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供给侧改革可以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难题,农产品供给主要由市场来决定。而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却是异常激烈,我国农业必须实时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及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竞争,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竞争。

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也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作出了分析解读。目前的蔬菜的产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露地生产和设施生产),但个别地区的个别蔬菜种类在不同季节的市场供应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季节某些蔬菜价格偏贵,这也是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一部分。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调整结构问题,更重要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种植效益。这个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考虑,除了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外,如何培肥土壤和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蔬菜丰产稳产,如何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如何改变生产模式、提高产量,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蔬菜生产效益,以及如何建立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经营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等等,这些均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的生产模式正发生着变化,从以前一家一户的小型拱棚生产模式,正逐渐过渡到生产规模化经营,但生产规模化经营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设施内实现自动化、机械化,这样才能减轻劳动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这些改革也是供给侧全方面的改革。

2 农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资源环境也付出了代价,为了能使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所保证,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是势在必行。“一号文件”强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设施园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应用了丰富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对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以及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环境频频“亮红灯”,这是环境承载能力的预警,只有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设施园艺从一定方面来说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是“一控两减三基本”战略的提出,更为设施园艺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其长研究员认为,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对设施园艺来说,应将关注点放到“节本增效”方面上来。首先,设施园艺绿色发展应始终注重“节本”,最基本的是要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动力,而实现设施园艺“六节”目标,其根本的有效途径就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在设施园艺领域的贡献率。概括起来,包括六个方面:第一,通过新型设施农业装备研究与推广应用,实现设施园艺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如节能蓄能、栽培模式创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第二,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日光温室等设施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大型化技术,使土地利用率由目前的40%左右提升到80%以上;第三,通过栽培技术突破、标准化生产和加强流通监管,从生产源头上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提升食品安全质量;第四,通过在大城市周边发展设施园艺生产基地,以及在城区发展植物工厂等手段,减少运输过程的产品损耗和能源消耗,降低流通成本和碳排放;第五,通过采用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和相关技术,实现设施园艺生产中的上下游环节有效对接,减少生产的废弃物排放和面源污染,有效提升设施园艺生态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六,通过推广应用现代设施园艺装备和栽培技术,有效提高我国广袤的盐碱地、荒滩、海岛、高原等不适于大田农业生产地区的资源利用。其次,设施园艺应注重“增效”,实现单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第一,通过先进技术、装备、设施等要素的集成应用,制定科学有效的设施园艺生产标准体系,以实现设施园艺“产量与质量双提升”;第二,通过发展规模化的、具有法人责任的设施园艺生产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在设施园艺产品的量和质上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追,切实提升设施园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促进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第三,通过设施园艺与“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结合,创新设施园艺产品的营销方式(如新型农村电商),减少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确保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受益;第四,通过发展设施园艺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拓展设施园艺多方面功能和盈利潜力,推进设施园艺与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整合,提升设施园艺综合收益。

3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近年来,设施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交出了很多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在高端自动化系统、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有亮眼的成绩,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面,也有物联网、云计算、农业大数据、农业遥感技术、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也已应用到生产中。在“四化同步”的道路上,农业现代化正迎头赶齐,不做“木桶”的短板。

在谈到“农业科技创新”的话题时,李天来院士以日光温室为例进行了解读。在我国的设施中,现代连栋温室有从国外引进的,也有一些是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应该说在这方面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这类温室在我国所占的面积比例较小,主要用于示范园和观光园,不是解决我国冬半年蔬菜供应的主要设施。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所占面积较大,是解决我国冬半年蔬菜供应的主体。但我国日光温室距离现代化生产的要求还较远,首先日光温室结构需要创新,要使它像现代连栋温室一样,在工厂里生产部件,到生产基地进行组装,而且其内部要实现环境控制自动化。从栽培的模式和技术上看,无论是无土栽培、营养基质栽培,还是土壤栽培,其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一定要适合日光温室,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宜栽培技术模式,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生产。在低温寡照、雾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日光温室如何进行生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有就是农药安全施用、化肥科学施用、病虫害安全防控、连作障碍防控等均需要进一步创新。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0%,然而设施内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只有滴灌、卷帘机等的应用还算比较广泛,其他的机械化就比较少见,所以设施内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以逐步解放人工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总之,我国设施蔬菜科技创新仍然任重道远。

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成了近年来的热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从以往的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我国当前的大农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效益和质量问题。以上海为例,上海是都市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可以作为典范。上海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不仅具备生态功能,同时也具备经济、社会文化和示范辐射功能。如在市郊建立融教育、娱乐、生产于一体的农业公园,可满足市民了解农业的需求,也可以让市民回归自然,体验农耕与丰收的喜悦。

针对“设施园艺如何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齐飞总工程师是这样表示的,对于设施园艺来讲,它是一种工程化的农业,不能用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来进行简单的分类。实际上,农业工程项目所带动的许多产业都具有其他产业的特征,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种业等。设施园艺不完全是一产,它具有一部分工业化的特质,对前端的带动非常大,后端也很容易拓展到第三产业,比如休闲农业、养生、旅游、采摘等。观光农业在发展中,设施园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美丽乡村、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另外,设施园艺方面还包含技术服务、咨询等,这都属于第三产业,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利用设施园艺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可以激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和市场活力,也使设施园艺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企业与行业是相互互补的,企业发展的好坏可以直接地反映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企业是一个行业内的先行者,手里往往掌握着一线最实际的生产数据,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代表之一。就“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文玺副董事长表示,首先,设施园艺产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宏观管理体系。其次,必须提高设施园艺生产要素的质量。让二三产业依附于农业之上,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来提升设施园艺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实现从品质到品牌转化的同时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最后,完善产业运营模式和体系保障。技术生产融合之后的设施园艺产品必然是一种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信息技术和电商平台也将成为其销售终端。

5 大食物观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时,可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来满足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主要农产品的供应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农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2014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现行设施农用地政策,规范设施农用地的管理。如何开发“大食物”新的资源地,成为了又一新的课题。

就设施园艺来说,不仅是“菜篮子”的保证,也是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生产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已经投入市场的集装箱植物工厂、适合西北非耕地的温室结构与建造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垂直农业等,不仅可以解决人们在高原、沙漠地区吃菜难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就是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非耕地项目也是“大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正在援疆的齐飞总工程师也谈到了设施园艺在“非耕地”上应用的问题,他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产业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某些问题也日趋明显,如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就是个典型。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不同,传统农业必须依靠土地,设施农业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智能装备、优良品种等进行独立于土地的生产,并且可以在无土的条件下为作物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这也是大家有信心在南极、月球乃至火星上获得食物的技术背景之一。所以,设施农业应力争在不争地的情况下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非耕地项目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而推出的,沙漠、戈壁滩、盐碱地、荒滩地的恶劣环境都已不是阻碍。非耕地项目目前从技术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和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的障碍。设施农业需要基础设施的保障,如水源、电力、通讯等,有些地区落实基础保障存在困难;老百姓缺乏积极性,不会主动到荒漠上去做种植,这就需要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我国的沙漠、戈壁滩等大都远离生活区和工业区,生态和自然条件优良、光照资源丰富、病虫害少,这也是非耕地具有吸引力的一方面。所以对非耕地的利用要从多个方面未雨绸缪,早做安排,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促进设施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与保障地区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与加强资源保护等当前与长远目标的实现。

在植物工厂方面有着丰富研究经验的杨其长研究员表示,大食物观是“十三五”期间中央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因此,作为我国蔬菜保障的重要行业,设施园艺发展更应以大食物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部署要求,为我国新食物资源地开发和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建议应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落实设施园艺领域大食物观的发展要求:第一,大力推动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是一个资源多样性的国家,拥有非常广阔的盐碱地、荒滩、海岛、高原等国土空间,而这些地区往往不适于开展常规农业生产。通过现代设施园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在不依赖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开展设施园艺生产,实现上述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二,深挖设施生产空间的生产潜力,树立“环境替代资源”的思想。就是同样一块地,生产方式、环境控制水平和工程装备技术不同,其产出差距巨大。现代设施园艺通过生产环境要素的优化与控制、立体种植以及垂直空间的拓展,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变相替代,将平面二维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三维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三维立体空间上拓展生产资源,如植物工厂,使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和食物产能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为解决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和保障食物有效供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第三,努力探索城市生产空间的利用可能,进一步拓展食物产能。现代城市空间广阔但不具备农业生产能力,但可以积极探索城市农业的发展可能性,如将设施园艺技术、装备等要素进行重新创意,构建符合城市空间条件的设施园艺产品(如城市微耕系统和家庭园艺产品等),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拓展设施园艺产业,实现在社区、家庭、楼宇等无所不在的空间进行食物生产。都市型设施园艺技术的突破也可以让园艺生产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农场走进社区,从感官走进心理,让城市充满绿色,让每一寸可用空间变成食物产能拓展的方向。

6 国际化,走出去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贸易、科技、动植物检疫合作。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

乘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中国制造”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农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而中国的设施农业企业也被世界各国所熟识认可,如今的“一带一路”已经从一幅蓝图扩展为一个个项目的名字。那么,中国的设施农业企业或产品要做国际化,要走出国门,并得到世界各国更广泛认可,企业还需要做些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刘文玺副董事长给出了答案。

当前,“一带一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和迈进国际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实现国际化运营,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第一,各企业必须大力强化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具有丰富国际化运营经验和视野的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二,充分参与相关行业协会、促进会的各项“走出去”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共享渠道和信息资源;第三,联合成立行业和企业内部的“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小组,加大 “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和沿线国家的国别市场调研,根据沿线各国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采取一国一策的营销方式,全方位开拓沿线各国市场;第四,加强同央企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企业合作,积聚行业内优质企业组成团队,打造全产业服务链,抱团出海,以规避各企业海外市场运营能力欠缺的短板,各施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第五,创新海外市场开发模式,转变思路,改变以往以一般贸易形式为主的传统营销模式,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合资合作甚至独资运营的市场运作模式,积极参与海外市场项目运营,使企业真正完成走出去、走进去最后走上去的发展历程;第六,鉴于现代设施农业的行业特点,要不断创新EPC、EPCF等不同项目运作方式,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情况,申请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保、丝路基金等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支持,以提高项目运作和市场开拓的成功几率;第七,要不断加强项目所在国的法律、税务、劳务等政策的研究,实行属地化人才使用和管理,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海外市场运营的法律和业务风险;第八,潜心产品研发,狠抓产品质量,树立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正面品牌形象和国际认可度。

我国的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的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相比其他产业的国际化起步相对较晚,面临着一系列的海外运作制约瓶颈,需要行业领军企业高瞻远瞩,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带领团队披荆斩棘、一路前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行,是我国现代农业装备行业走向国际化的绝佳机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战略使命,我们必须共同做好充分的多方面的系统准备……

7 农业园区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这一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迅速兴起,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以山东寿光为例,山东寿光的设施农业是寿光的支柱型产业,连续举办了16届的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已成为寿光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使“寿光蔬菜”享誉国内外。而寿光的农业科技园区已发展成组培、育苗、试验、加工销售、科技培训等多功能的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园,同时引进多项新技术和新品种,并在园区内进行推广,并且对园区进行高科技、集约化的经营管理。

在我国的大农业背景下,农业园区的发展也是不易的,园区在运营中仍然存在困难。就这个问题,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李红岭副站长和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曹金石副主任为我们点出了问题所在。

李红岭副站长指出,在示范园区里,如何使农业推广技术落地,最终是靠人操作并在作物上表现出来,所以培训技术工人很重要。而现今,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园区的最大开支,成本上升、劳动效率的不稳定已成为制约园区正常运营的因素之一。荷兰的园区是按工厂化来管理,计件工资,流水线作业的。所以,以荷兰模式为参考,并结合园区的现状,合理地转变现有的运营模式和办法,采取专业化分工作业,全程每个流程无缝对接,并制定质量和数量的评定标准,直接与薪酬挂钩。在解决劳动力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就是把农民变成工人),并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依托高职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通过3年的系统学习基本可以胜任园区的一线工人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小汤山生态园今年也会有大动作,现已着手和荷兰进行合作,预计2016年将建成20000 m2荷兰最新设计的连栋温室,其硬件、结构等都是按照专业的番茄工厂设计的,预计在下半年投产。另外,推广站还和国内最好的基质生产商、肥料生产商、棚室应用天敌的供应商、营养液测试仪的生产商等进行合作,建立一个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是个丰产合作的联盟,以创造最大效益为目标,实现合作共赢。

曹金石副主任表示,在园区建立的伊始,就要明确园区的定位,或是示范生产或是观光旅游,又或是采摘园等。由于园区的定位不同,温室的用途也就不尽相同,就决定了温室的规划设计也不一样,是选用玻璃温室,还是选择阳光板温室,还是二者结合,或屋顶采用双层充气膜;是选择智能连栋温室、连体塑料大棚,还是选择日光温室、普通塑料大棚;在供暖保温措施上,选择燃煤供暖、天然气供暖,还是水源热泵、电器加温等。因此,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是温室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温室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温室自身的环境调控成本,包括夏季的强制降温成本,冬季的供暖保温成本,温室内的运行管护成本等。温室运营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农业园区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温室效益的高低。因此,农业园区也要“节本增效”,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

8 结束语

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正逐步转变为集约型的设施农业,人们技术和认知上也都日渐成熟,有些技术甚至可以媲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指导,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全球设施农业生产大国。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无疑是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也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同时,为设施农业积极寻找转型升级、节本增效、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并在政策大力推动及拉动下,把产业链做大做强,真正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园艺设施生产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园艺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食品与水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