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草莓子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2016-07-26 10:42王琼宗静刘建伟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种苗草莓浓度

王琼 宗静 刘建伟

【摘要】防止种苗徒长是草莓夏季育苗育苗过程中的重点。本试验以章姬草莓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草莓子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能够显著降低2、3级子苗株高,对子苗根长、根茎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当喷施浓度为80~120 mg/L时,2级子苗株高比对照组降低23.4%~24.9%,3级子苗侧根数比对照组增加0.9~1.9条,叶绿素SPAD值提高14.3%~42.3%。每667 m2产量达到2.36~2.54万株,比对照组提高0.04~0.22万株。

北京地区草莓种苗繁育时间在5~8月,正值夏季,气候炎热。草莓苗遇高温易发生徒长、蹿苗现象,特别是当子苗数量过多、植株较为拥挤时,徒长现象更为普遍,最终导致种苗细弱,质量下降。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徒长是草莓种苗夏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南方育苗地区,在高热季节通常采用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促进秧苗的老壮矮熟[1]。使用多效唑能够使草莓植株节间变短变粗,植株健壮,但是使用不当会对育苗数量和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2],同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影响后续种植。为了探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草莓种苗繁育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在北京地区适宜的喷施浓度,2015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汤山试验基地进行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草莓种苗繁育系数、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多效唑喷施浓度,为生产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5年5~8月在小汤山试验基地塑料大棚内进行,供试大棚长50 m,跨度8 m。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章姬”,母苗于2015年5月3日定植,9月8日结束育苗。使用高架基质育苗方式,母苗株距40 cm,行距200 cm;子苗按照长出顺序,分别引压在基质网槽内,共4排,每排宽5 cm。

供试药剂为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计

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多效唑浓度为处理,分别设置浓度为20、40、80、120 mg/L四个处理(分别为Ⅰ、Ⅱ、Ⅲ、Ⅳ组),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10株,重复3次。各处理于7月30日喷施一次,每株喷施药液5 mL,每个小区50 mL。其他灌水、施肥、植株整理等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指标测定方法

测量指标 每个小区选择5株,测量母株的子苗数以及一、二、三、四级子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叶绿素、根茎粗、侧根数、根长、匍匐茎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及干重,用于对种苗数量和质量状况进行评价[3]。株高:采用直尺测量基质表面到大多数叶片的自然高度(cm);叶面积:取第二片展平的功能叶,用直尺测量三出复叶中央小叶的长和宽,以长×宽×0.73计算叶面积(cm2);植株叶片数(三出复叶):统计植株所有的功能叶片数;根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子苗根茎部位粗度(mm);侧根数:根茎上着生的具有活性新根数量(条);鲜重:洗净基质、去除水分后,使用电子称分别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量称量(g);干重:将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在70℃烘箱中烘干48 h后,使用电子称分别进行称量(g);叶绿素:采用手持式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叶片SPAD值;繁殖系数为单株母苗最终繁育出子苗的数量,以5株母苗的平均值计算。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均值、标准误差等方面计算、作图。采用SPSS 19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

结果与分析

对各级子苗繁殖系数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各级子苗繁殖系数和产量的影响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喷施多效唑,1~4级子苗的繁殖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单株母苗繁殖系数来看,Ⅰ~Ⅳ组繁殖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7%、4.1%、2.1%、9.8%,每667m2产量比对照组提高0.15、0.09、0.04、0.22万株,差异不显著。

对子苗形态的影响

不同多效唑浓度对各级子苗形态的影响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植株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级和3级子苗上,并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升高,株高降低越多。Ⅰ~Ⅳ组2级子苗株高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4.6%、17.5%、23.4%、24.9%;3级子苗株高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2.5%、19.1%、29.8%、30.5%,差异显著,对于1级和4级子苗,多效唑影响有限。对于植株的根长来说,各浓度多效唑处理对2~4级子苗的根长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Ⅱ、Ⅲ、Ⅳ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植株根冠比,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对子苗叶片的影响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子苗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绿素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见,随着浓度的升高,1~4级叶面积均比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影响有限。对叶片数量来说,不同浓度处理下1级、2级、4级子苗叶片数量差异不大,Ⅲ组的3级子苗叶片数量为4.3片,显著低于Ⅱ组(5.3片),但是与对照组(4.7片)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多效唑,能够使叶绿素增加,叶片颜色变深,在1~4级子苗中均有表现,并且浓度越大,叶绿素含量越高,叶色越深,在2级和3级子苗中差异最为显著。Ⅱ、Ⅲ、Ⅳ组2级子苗叶绿素SPAD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8、6.8,差异显著;3级子苗SPAD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9、2.6、7.7,其中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对子苗根茎和匍匐茎的影响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根茎和匍匐茎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见,喷施多效唑能够促进草莓子苗侧根的发生,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侧根发生越多。喷施浓度为Ⅱ、Ⅲ、Ⅳ组3级子苗侧根条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5、0.9、1.9条,差异显著;4级子苗侧根条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1、0.7、4.4条;Ⅰ组子苗侧根数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喷施处理能够缩短节间长度,4个处理匍匐茎长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18.7、14.9、22.2 cm,差异显著。在喷施药剂处理下,各级草莓子苗的根茎粗以及匍匐茎粗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对子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各级子苗干物质积累情况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见,不同浓度处理,各级子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均无显著差异。对于地下干重均地下干重,喷施药剂处理比不喷施处理略有提高,Ⅰ~Ⅳ组地下干重/地上干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05、0.04、0.08、0.06。

结论

本试验中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能够显著降低2、3级子苗株高,而对子苗根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从而能够起到提高子苗根冠比、敦实壮苗的作用。当喷施浓度为80 mg/L以上时,能够显著增加2、3级子苗的侧根数量、3、4级子苗叶绿素含量以及3级子苗叶片数量,降低种苗匍匐茎长度,提高种苗品质。在本试验采用喷施方式及浓度下,章姬种苗总繁殖系数以及每667 m2产量同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讨论

相对于其他研究者在种苗生长中喷施多次多效唑[4],本试验在生长过程中仅喷施一次,结果证明同样能够起到敦实壮苗的效果。但是,多效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3、4级子苗上,对1级子苗影响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是喷施试验进行时,草莓1级子苗已具有一定高度,多效唑对其影响有限。后续试验可对喷施处理提前,以达到对1级子苗更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本地区育苗者也可以根据调节子苗的需要以及子苗发生情况调整喷施时间。

多效唑作用时间长,自然降解速度慢,如果喷施浓度控制不好,极易造成植株过度矮化,花序簇生现象,影响定植后开花坐果[5]。夏季繁苗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通过加强棚室空气流动降低棚室温度、切离匍匐茎等措施防止种苗徒长。如需使用,当喷施浓度达到120 mg/L时,对子苗繁殖系数、根冠比、根茎粗等主要指标产生的影响与80 mg/L浓度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考虑使用效果和环境影响,使用浓度以80 mg/L为宜。另外,本试验仅进行1年,需要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细化和验证。

参考文献

[1]胡美华,童英富,廖益民,等.建德市草莓育苗产业现状及关键技术[J].蔬菜,2013(1):51-52.

[2]李军见,王艳丽,杜清荣.多效唑在红颜草莓育苗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2):47-48.

[3]于丽杰.四季草莓生长发展规律的研究[J].北方园艺,1993(6): 43-45.

[4]何铁海,徐佩娟,曾立红.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红颊草莓苗期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21-522.

[5]雷家军,谭昌华,邓明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草莓上的应用研究[C].第六届全国草莓大会论文,2009:187-190.

猜你喜欢
种苗草莓浓度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苗木信息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草莓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