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2016-07-26 22:27张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张鹏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 并总结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SPTP患者进行MSCT检查, 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2例病变均为单发 , 体尾部交界处多见为12例 ;形态上以卵圆形为主为13例;肿瘤直径≤3 cm者8例, >3 cm者14例;病灶边缘光滑、边界清楚者 17例 , 边界不清或无明显边界者 5例;15例显示为清晰完整的包膜 , 增强扫描有强化 , 7例未见明确包膜显示;囊性为主型 6例, 实性为主型 7例, 囊实相间型 9例;12例表现为密度均匀、10例表现为密度混杂 , 其中有出血者 2例, 钙化者 6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 可伴有钙化、出血等, 所有病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 MSCT对SPTP病变诊断准确,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08

SPTP临床相对少见, 是一种少见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起源不明, Frantz首先于1959年进行了报道, 多见于年青女性, 经过手术完整切除后, 临床预后较好[1]。本文回顾性分析22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 总结术前的CT表现, 以提高对SPTP的CT表现认识, 提高诊断符合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SPTP患者22例, 全部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19~45岁, 平均年龄28.3岁, 临床仅3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其余19例均无明显症状, 触诊5例表现为上腹部轻压痛, 无反跳痛, 2例可触及腹部包块, 边界不清, 活动度不良, 其中13例为体检上腹部彩超时发现。

1. 2 CT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 仰卧位, 暴露全腹, 扫描范围包括整个上腹部, 采集层厚5 mm, 增强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 以3.5 ml/s的速度从前臂静脉注入碘海醇(350 mg/ml), 总量75 ml, 采用对比剂触发技术, 自动触发动脉期扫描, 延迟20~30 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 延迟80~90 s后进行延迟期扫描, 获得横断位常规图像。

1. 3 图像评价 由本科两位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专家进行诊断, 分析上述病例的CT征象, 主要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边界、包膜、囊实性比例、密度、出血、钙化、强化方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否有血管侵袭等, 其中肿瘤的囊实性成分比例以黄艳等[2]学者的研究分为3型:①实性成分为主型, 肿瘤实性成分>75%;②囊实相间型, 肿瘤实性成分25%~75%;③囊性成分为主型, 肿瘤囊性成分>75%。

2 结果

2. 1 CT平扫 ①发生部位:22例病变均为单发, 发生于胰头5例, 胰体2例, 胰尾3例, 体尾部交界处12例;②形态:22例中圆形4例, 卵圆形13例, 分叶状5例;③肿瘤大小:直径≤3 cm者8例, 直径>3 cm者14例;④边缘、边界:病灶边缘光滑、边界清楚者17例, 边界不清或无明显边界者5例;⑤包膜:所有病变中, 有15例显示为清晰完整的包膜, 增强扫描有强化, 7例未见明确包膜显示;⑥囊实性比例:囊性为主型6例, 实性为主型7例, 囊实相间型9例;⑦密度:12例表现为密度均匀、10例表现为密度混杂, 其中有出血者2例, 钙化者6例。见表1。

2. 2 CT增强扫描 ①强化方式:肿瘤的囊性部分, 在平扫和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改变, 无明显强化, 实性部分呈中等程度的渐进性延迟强化, 但肿块的强化程度低于同时期胰腺实质的强化程度;②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是否侵犯血管:本组22例患者直径≤3 cm者8例, 该组小体积病灶边界清晰, 对周围组织无明受压、推移影响, 直径>3 cm者14例, 膨胀性不规则生长, 邻近组织受压、推移明显, 其中9例推压、包绕肠系膜血管;所有病例均未见远地转移。

3 讨论

SPTP在胰腺肿瘤的发生较为罕见, 仅占全部胰腺肿瘤的0.17%~2.70%[3], Frantz于1959年报道后, 先后有过Frantz瘤、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瘤、低度乳头状肿瘤、囊实性肿瘤等称谓, 1996年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会最终将其统一命名为SPTP,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该病在年青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发病年龄约为29岁[4, 5], 与本组研究的平均年龄28.3岁相符合。

3. 1 病理特点 SPTP的组织起源尚有争议, 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来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6], 大体观察生长较为缓慢, 以纤维性包膜分隔正常的胰腺组织, 其形态常为圆形或卵圆形, 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本研究中, 发生于胰腺体尾部的肿瘤几率高于其他部位的肿瘤, 可能与统计样本较小有关。镜下可见SPTP以局部实性、假乳头、囊变互相混杂为特征, 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细小血管供血, 血供不丰富, 其实性部分主要由片状或絮状的上皮细胞组成, 按照供血小血管走行排列, 由于供血血管细小且脆性较大, 容易形成囊变坏死、破裂出血, 残留的细胞围绕玻璃样变的血管纤维, 形成假性乳头。

3. 2 CT特点 SPTP的CT表现基于其病理基础, 本组12例(54.5%)肿瘤位于胰体尾部, 17例 (77.3%)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15例(68.2%)包膜完整、边界清晰, 14例(63.6%)肿瘤直径>3 cm, 本组9例(40.9%)患者为囊实相间型, SPTP的CT表现与其囊实性成分的比例以及所在部位的不同有密切关联, 肿瘤的实性成分一般发生于肿瘤的边缘部位, CT平扫显示肿瘤的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 边界大部分较清晰, 密度相对均匀, 增强扫描的动脉期显示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门脉期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强化程度加大, 至延迟期强化程度进行性升高, 呈渐进性的逐步强化、填充, 但其强化程度始终低于同时期正常的胰腺实质强化程度, 囊性部分于平扫时呈均匀低密度影, 且增强扫描各期均无明显强化改变。

3. 3 CT表现与病理的联系 SPTP的CT表现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与其病理基础相关, 其CT表现主要与肿瘤内的实性结构和囊性结构的比例、分布不同而不同[7], 因生长周期较长, 肿瘤可以增长的较大, 质地柔软;实性成分的供血血管管腔细小, 对比剂进入延迟, 增强扫描各期呈渐进性强化;肿瘤囊变坏死, 残留的细胞被推压偏移位于肿瘤的边缘部位, 形成假性乳头, 增强后的实性部分浮在不强化的囊状结构中, CT增强扫描表现为附壁结节或浮云征, 增强时该附壁结节可清楚显示, 而肿瘤囊变的部分在各期增强时均不强化;供血血管的管壁脆性较大, 容易形成出血灶, CT平扫时呈现高密度影, 但该高密度影不强化;肿瘤生长速度缓慢, 可在肿块的周边形成环形、斑点状的钙化灶;SPTP的包膜一般较完整, 但平扫时不易发现, 增强扫描时呈明显对比的环形强化。

综上所述, SPTP好发于年青女性, 病变多位于胰腺体尾部, 外生性生长, 形态以圆形、卵圆形多见, 囊实性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 可伴有钙化和出血等影像特征, CT对SPT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oleman KM, Doherty MC, Bigler SA.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Radiographics, 2003, 23(6):1644-1648.

[2] 黄艳, 薛鹏, 张斯佳, 等. 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3(11):647-650.

[3] 许春苗, 曲金荣, 李辛, 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征像和病理的对照.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27(4):564-567.

[4] 井方方, 赵君慧, 郭洋, 等.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80例临床荟萃分析.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3, 13(2):98-102.

[5] Ren Z, Zhang P, Zhang X, et al. 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19 cases.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4, 7(10):6889-6897.

[6] 胡震, 代文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5):418-420.

[7] 胡敏霞, 赵心明, 罗巍, 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7):1277-1280.

[收稿日期:2016-02-29]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不明原因腰腿痛运用多层螺旋CT腰骶神经重建诊断的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螺旋CT鉴别诊断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