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16-07-27 09:53邹世彬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邹世彬

【摘 要】从四个层面阐述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即: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基于差异、细化任务,小组协作、探究任务,发散思维、升华任务。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66-02

新课标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为目的。任务驱动法就是一种建立在师生和谐接触的基础上,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笔者具有多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有较深的研究,下面介绍几点经验,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师都会在每一节新授课的课堂导入部分多下功夫,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创设情境是一种不错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汲取知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课任务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声音、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功能,全面地为自己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服务,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电脑操作的学习当中去。以任务驱动法教学,第一步就是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而如果在布置任务的同时,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会取得良好的开局效果。例如,当笔者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笔者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画的演示以及制作。在课堂导入部分,笔者首先向学生演示篮球运动的画面或者乒乓球比赛的动画演示,通过大屏幕的展示以及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动画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激情。这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趁着学生心情澎湃之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给学生训练所学知识的机会,此时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些任务的存在,学生对任务的完成也会充满信心,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深入展开,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情境导入时,有一点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那就是导入内容一定要与本节授课内容相关联,同时也要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舒适的感觉,避免在布置任务时,学生在心理上出现抗拒的心态,使得教学效果下降。

二、基于差异,细化任务

学生在升入高中之时,由于之前所在初中的学校的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是多有不同的,所以学生之间信息技术的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存在,让基础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照顾,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任务教学法的使用,布置任务是一门较大的学问,需要教师考虑的内容有很多,不仅要考虑到本节授课内容的重点所在,也要想到学生之间基础知识存在的差异性,为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这属于在任务教学法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完善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完“Excel的基本操作”这章内容之后,教师都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查缺补漏,避免出现知识漏学的现象。在这里布置作业,笔者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给不同的学生留下不同的任务,使他们的操作技能都能够有所提升,对Excel的了解更进一步。如对于基础稍差些的学生,笔者布置的任务也会简单些,可以是输入数据并改变单元格的对齐方式等;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的任务也会难一些,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另外加一些筛选等操作,让学生找出符合要求的表格中的内容。通过任务的细化,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

通过任务细化,学生可以明确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以及章节的重点知识,也会对自身的了解更加深入,为将来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组协作,探究任务

有的时候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在课后留给学生练习用的,但是有的时候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布置的任务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有的教师会选择单独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有的教师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之间可以无碍交流,将任务完美的完成,起到完成教学目的的作用。

当教师布置完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果任务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立即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任务有难度,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之后再一起协作去探讨解决办法。如果学生仍旧无法完成,就需要教师在旁细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布置的任务都会相应的难一些,因为这章知识在将来可能会用到很多。如让学生改变幻灯片模式、插入视频以及网页超级链接等,很多学生对此都是束手无策。所以,在任务布置之后,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去完成任务,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摸索出大体的解题思路,会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意识有所提升。这样可以使操作水平中下的学生,获得比较清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成就感。

以小组协作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各个任务的不断完成,课堂教授的知识会不断地被学生吸收内化,直至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来,解决一些现实性问题,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

四、发散思维,升华任务

信息技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变通,将知识进行扩展,让学生能够抓住学习的本质,领悟信息技术操作的要领。一通则百通,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通道,为他们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任务驱动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将任务升级,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复习其他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得到开发,教师要注意将任务进行改编,让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例如,当我们在学习“文字处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文字编辑的任务,包括字体、颜色、加粗以及其它的细节处理等,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去熟悉以及熟练掌握。在布置任务时,可以将文字处理换一个编辑环境,如换在wps、Excel、演示文稿等环境下,帮助学生熟悉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的技能在整体上得到训练,将知识活学活用在各类不同的知识体系中,为学习以及训练带来便利。

通过不同环境的存在,使得任务得到升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会更加充分,任务驱动法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也能够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是十分可行的,教师不仅可以减少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会得到提升,思维也能够得到训练。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只是以观众的眼光在看待问题,不能提升自身的基本实力,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不断地去探索与尝试来完善教学方法。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