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2016-07-27 00:45吴林伯曾群娟钱昱霖
河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血液病

徐 煜, 吴林伯, 吴 芳, 曾群娟, 钱昱霖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徐煜,吴林伯,吴芳,曾群娟,钱昱霖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病反复输血(≥3次)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根据观察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输注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TR)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观察组阴性率为55.3%(47/8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和阳性组输注1h后、24h后的CCI以及输注无效率、NHT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会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关键词】血液病;反复输血;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以血液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病[1]我们选择了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的血液病反复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85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输血次数均≥3次。男48例,女37例;年龄20~68岁,平均47.5岁;急性白血病(AL)3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8例。所有患者均有多次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血液制品输注史,平均输注红细胞2U,平均输注血小板2个治疗量。另选择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有输血史、妊娠史的体检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8.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试剂与仪器: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20708)、TD-3血型血清学用平板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OrthoBio Vue37℃孵育箱(美国Ortho 临床诊断有限公司)。流式荧光仪Lumineχ200(美国Luminex公司)。交叉配型采用与患者ABO同型供血者血小板(血站提供)。

1.3检测方法:按照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说明书中检测步骤操作,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选择交叉配型阴性即配合型或弱阳性的供者血小板给患者输注。

1.4输注指征及方法:输注指征:在本研究中,为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自发性出血,无论患者是否伴发紫癜、鼻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症状,一旦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1均输注血小板。输注方法:在输注之前,复查患者ABO血型并按照相同ABO血型制备血小板悬液,保存期0~5d。采用SEPSA技术间接法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LCT)法和SEPSA技术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每次输注1袋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数量2.0×1011个),30min内输注完毕。

1.5输注效果评价:观察血小板输注之前以及输注之后1h、24h的血小板计数,并据此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计算公式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个/uL)×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体重(kg)-0.01529;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诊断标准CCI 1h<7.5×109L-1,24h<4.5×109L-1[2]。

2结果

2.1血小板抗体检查: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观察组阴性率为55.3%(47/8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8,P<0.05)。(此处关注的重点是阴性率,而且阴性率比较结果与阳性率比较结果是完全等价的,没有必要再进行阳性率的比较;文字描述已经足以反映出表中的全部内容,没有必要再用表。)

表1 两组患者输注不同时间CCI比较

2.2输注效果: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输注1h后、24h后的CCI以及输注无效率、NHTR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2 两组患者输注无效及NHTR发生率比较

3讨论

综合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来看,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方面[3]:①因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导致的免疫反应使得血小板输注无效;②因为出血、发热、败血症、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脾肿大等原因导致的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增多使得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在输血治疗上存在较大差别,所以,一旦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后,可以通过血小板抗体检测来证实是否因为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有文献报道,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超过30%,最高可达70%。另有研究指出[4],在引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同种抗体当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约占80%,抗人类白细胞抗原和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共存约占17%,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约占3%。血小板HPA、HLA配合型输注能够在源头上避免抗体的产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输注方法[5]。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依然使用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这主要是因为:①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时一般均是在血小板计数低至频临出血的危险值或者已经有出血征象,迫切需要进行临床输血;②各个地方依然没有充足的HPA、HLA供者库,在初期输血时便不得不采用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方法;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试验经常需要高昂的检测费用,采用血小板HPA、HLA配合型输注虽然可以避免产生抗体,但会大幅度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受限于经济能力,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也是折中选择。

在本研究所纳入的85例血液病患者中,输血次数均超过了3次,均是采用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比较,观察组的85例患者中观察组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仅为55.3%,阳性率高达44.7%。后续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患者输注后1h、24h的CCI值均要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患者;同时,血小板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输注无效率和NHTR发生率也要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患者,这说明血液病反复输血者会因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而对血小板输注效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总体而言,本研究证实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会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为了有效提高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输注效果,本研究建议:①在初期的血小板输注中,为了尽可能减少血液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应该采用机采血小板及经白细胞滤器处理的血液制剂进行输注;②若发现进行血小板输注后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建议及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试验,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证实导致输注无效的因素为免疫因素。③为了提高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同时也最大程度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应该将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与献血者的进行相容性配合试验,选择阴性反应或者阳性反应最弱的血源进行输注;④若血小板相容性配合试验没有找到相容性的供血者,建议针对抗体特异性使用HPA、HLA匹配性输注以达到最佳疗效,不应该盲目输血导致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进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熊婷,周小玉,汪承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73~75.

[2]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4.

[3]范江,吴波,徐峰,等.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和输血状况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8):1446~1448.

[4]胡锋兰,张健华,张然蓉,等.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291~1292.

[5]高艳,陈桃,范章平,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与配合性输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8):584~585.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30212)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6-0931-0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18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latelet Antibody on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Patient with Blood Transfusion Repeatedly

XUYu,WULinbo,WUFang,etal

(DazhouCentralHospitalinSichuan,SichuanDazhou63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d the effect of Blood transfusion repeatedly platelet antibody effect on platelet transfusion. Methods: Selected 85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repeatedly as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50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latelet antibody negative rate;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platelet antibody test results will be divided into negative group and positive group,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value-added (CCI), platelet transfusion inefficiency and the incidence of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NHTR). Results: Control group were negative for platelet antibody, set the negative rate was 55.3% (47/85),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 Negative group and positive group infusion after 1 h, 24 h after infusion of CCI and inefficiency, incidence of NHTR comparative difference (P < 0.05).Conclusion:Blood platelet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repeated transfus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eople, the generation of the platelet antibody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Key words 】Blood disease;Repeated blood transfusion;Platelet antibody;Platelet transfusion

猜你喜欢
血液病
马来西亚:警惕香蕉血液病
叙事关怀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初期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心理护理在以柔红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与泌尿系统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低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液病化疗患者整体护理对其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
隔姜艾灸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