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16-07-27 00:45孙晓华闫慧娟段博坤田颖慧
河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围生期预见性护理

孙晓华, 谢 颖, 闫慧娟, 姜 娟, 段博坤, 田颖慧

(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孙晓华,谢颖,闫慧娟,姜娟,段博坤,田颖慧

(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对比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亚低温治疗HIE中比传统护理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制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预见性护理工作方案》作为NICU的规章制度贯彻于相应工作流程坚持一年,将这一年中治疗的患者全部作为实验组观察对象。从病案室调取前2年的本科室亚低温治疗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收集两组人群各项观察指标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的10项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有8项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5.9+3.3,21.7+4.1:t=10.706,P<0.01)和平均治疗费用(5576.3+359.7,8977.8+635.2:t=45.410,P<0.01)都明显下降。结论:在亚低温治疗HIE过程中坚持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节约卫生资源。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HIE;亚低温疗法;围生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脑血流下降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1]。本次对比研究显示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临床预防,护理人员的预见意识与所积极主动采取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在前期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从2014年3月开始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预见性护理工作方案》作为NICU的规章制度贯彻于相应工作流程,强化预见性护理的措施和管理手段。同时在科室所有的护士中组织学习培训,强化预见性护理的观念和技术措施。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成功的对此期间入住NICU的103例亚低温治疗的HIE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工作方案实施护理,剔除资料不全者共有92例作为实验组观察对象,进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同时将本医院NICU前两年用亚低温疗法收治的HIE患者的病例资料从病案室调出查阅整理,剔除资料不全者共有98例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进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2004年长沙会议修订的《新生儿HIE诊断标准》,患者均为出生24h以内的足月儿,产程中有胎儿窘迫或窒息史。临床有典型的脑病症状体征,出生4~8h内头颅CT检查异常,临床医护人员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在生后6h以内开始治疗[2]。两组观察对象齐同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对象各项齐同条件的比较

1.2方法

1.2.1亚低温疗法:物理降温法:降温帽置于新生儿头部,维持肛温34.5~35℃。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胆红素、经皮测血糖等指标,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肌张力等。常规治疗72h后,停止亚低温治疗,采取辐射床加温方法逐步复温。

1.2.2监测护理

1.2.2.1体温监测:亚低温治疗中体温的稳定是治疗的关键,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由责任护士将患儿置于辐射式抢救床上,给患儿带上头部降温帽,以肛温为温度检测标准。降温幅度一般1~2h降低1℃,避免温度变化过快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头部温度维持在34℃,此时患儿体温也会相应降低,体温<32℃时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低温患儿会出现寒颤、四肢颤抖,加重时可出现心肌损伤、影响肾血流量、使血粘稠度升高、免疫抑制、内分泌功能失调。应注意保暖,维持患儿的基础体温。因此严格控制患者的体温,避免过低温度带来的伤害就成为我们护理工作观察重点。在患儿治疗期间,应随时监测患儿体温的体温变化。复温过程要缓慢,每2h升高0.5℃,时间不少于5h,避免复温太快引起患儿低血压。

1.2.2.2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患儿的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监护仪持续应用,检测间隔时间要短,最好每15min自动测血压1次,努力将心率维持在90~110次/min、平均血压75.33kPa、呼吸30次/min。低温可使患儿呼吸减慢,易造成心律不齐等情况。在监测中,需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呼吸通畅,预防诱发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患儿使用镇静剂后,应动态评估呼吸形态、频率、节律变化,当患儿呼吸频率〈20次/分或出现中枢性呼吸时应需立即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气管切开后必须给予特护,防止感染。患儿治疗期间,责任护士应加强对患儿意识状态的动态评估。

1.2.2.3营养支持:两组患儿均采用经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进行营养补充。可给予高能量营养剂,有利于修复脑部损伤。治疗期间应推后哺乳时间,可采用胃管喂养或滴管喂养方式,保证患儿营养。口腔护理1次/d,保持口腔清洁。

1.2.2.4消化道护理:根据患儿耐受情况,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保持口腔清洁;严密观察患儿的消化耐受变化,如出现咖啡色、暗红色呕吐物或柏油样便,应警惕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应立即明确诊断给予治疗。

1.2.2.5皮肤的护理:每4h检查皮肤一次,每2h变动1次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低温疗法容易出现的冻伤、硬肿等现象,应认真做好皮肤的基础护理。对存在风险的皮肤部位,必要时使用人工皮予以保护皮肤。

1.2.3预见性护理工作流程:在制定如上各个系统护理预案的基础上,当每个HIE患者进入NICU进行亚低温治疗时都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1.2.3.1降温治疗前检测与评估:找出薄弱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降温幅度和持续时间。

1.2.3.2实施降温中密切检测与评价。

1.2.3.3一旦出现问题立即按应急预案实施处理。

1.2.3.4复温过程的检测评价与问题处理。

1.2.3.5恢复期末的出院评价与健康教育咨询。

1.3统计方法:将收集记录的所有资料统一在Excel下建立数据库,各项观察指标描述中的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并进行两组间的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与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а=0.05。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治疗中多种并发症的出现。本次实验共观察了10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只有硬肿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0.937057,P>0.05),而其他9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预见性护理都可以有效的降低。

表2 HIE亚低温疗法中两种护理方法的并发症比较n(%)

2.2疗效与效益指标比较:表3、表4的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表3 HIE亚低温疗法中两种护理方法的效益指标比较±s)

表4 HIE亚低温疗法中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比较 n(%)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产伤等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常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精神行为异常。近年来,亚低温对窒息后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在动物模型中已得到证实,各地医院也已经将其作为常规治疗手段[3]。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体温每降低1℃,脑部耗氧率就可减少5%。随着亚低温疗法的广泛使用和深入研究,也促进了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HIE的应用。其具体治疗措施主要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后,维持新生儿一段时间的低体温以降低机体反应减弱损害程度,从而促进后期的恢复和身心发育。亚低温虽然有助于缓解缺血、缺氧对脑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脑细胞的损害,但是对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这一治疗过程中使新生儿处于体内应激状态,必将导致并发症的层出不穷。这就给我们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混乱和挑战。为此经过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生儿亚低温疗法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率、电解质紊乱、DIC、抽搐、低血、硬肿症等,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和工作验证,逐步制订完善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预见性护理工作方案》。实施一年来的护理实践证明,较那种没有目的、没有针对性、没有提前预判的传统护理工作方法,降低了治疗期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近期治疗的有效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素芹,郭丽.个性化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1例的护理效果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4,8(22)200~202.

[2]刘日晔.单唾液四已糖神经节甘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4):42~43.

[3]高妙.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25):189~190.

【基金项目】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编号:1421066D)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6-1031-0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63

猜你喜欢
围生期预见性护理
早期干预防治围生期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探讨妊高症产妇围生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浅谈多普勒超声在围生期孕妇中的应用
围生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
妇产科围生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