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林下与露天模式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

2016-07-27 07:42刘瑞梅杨明宇贺国强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黑木耳

刘瑞梅 杨明宇 贺国强

摘要:对比板栗林下与露天两种模式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林下栽培比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出耳周期可缩短15天;袋均鲜耳、干耳分别增产22.88%和24.03%;耳片形状、厚度和耳片筋脉方面明显表现更优,售价更高;每1万棒节水44.27%,效益提高12565元。

关键词:黑木耳,林下栽培,节水农业

传统的黑木耳栽培采用露天全光地摆栽培方式[1],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水分对于耳片发育至关重要,喷水方法对黑木耳产量及品质有很大影响[2]。露天全光地摆栽培方式因其露天摆放,水分蒸发速度快,必须要大量补充水分,才能能够保证木耳正常生长所需的空气湿度要求,需水量极大。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乏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今天,探索节约耕地和水资源的黑木耳栽培方式成为黑木耳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具有不占用耕地,节地、节水优势,成为黑木耳产业的新生产模式。本文就北京地区板栗林下和露天全光两种栽培黑木耳的模式进行了对比,旨在探索林下栽培黑木耳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黑木耳品种与栽培配方

试验品种:黑威单片,引自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

培养料配方:木屑86%,麦麸10%,豆粕2%,石膏1%,白灰1%。木屑材质用白桦和柞木混合,粗细比例为2:1,麦麸采用北方产的无防腐剂的大片麸皮。

1.2 栽培袋制作

采用机械拌料,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pH调整为7.5。采用16.2cm×35cm×3丝聚乙烯菌袋。机械装袋,每袋装湿料1-1.1kg(折合干料0.42kg)。共计生产10000棒。常压灭菌,菌袋内部温度达到100℃保温8h,然后70℃以上焖5h出灶冷却。菌袋内部温度在30℃以下时无菌接种。接种后24℃恒温培养,约45天后菌丝长满菌袋。

1.3 试验方法及处理

菌丝满袋后培养温度降到20℃,后熟培养10天。8月1日,挑选无污染的菌袋运到提前做好出耳床的板栗林下或露天出耳场地,现场采用机械进行刺孔,每袋刺一字型口210个左右,刺孔后将菌棒直立摆放到宽1.5m高0.1m的出耳床上,摆放密度为25袋/m2。用薄草帘覆盖6天,菌丝完全恢复后揭开草帘。每天用雾化水早晚浇两次,每次5min,4天左右有部分耳芽出现,约15天耳芽基本出齐。

试验分2个处理:处理①:露天全光模式。平坦、无遮挡的田地,做1.5m宽、0.1m高的出耳床(作为对照);处理②:板栗林下模式。树龄在3年以上的板栗树林间,板栗树间距3m,做1.5m宽、0.1m高的出耳床。每个处理4500袋,每1500袋一个重复,共3次重复。

耳芽出齐后,使用微喷喷水。随着耳片生长,加大浇水量。其余按常规出耳管理进行。耳片完全展开,直径达到4cm左右时,即可采摘。采取摘大留小的原则,多次采摘。每摘完一次停水3天,把菌袋和木耳晒干,然后进行浇水管理。摘耳一般在上午进行,摘下的木耳马上晾晒,晾晒采取层架晾晒网,晾晒至定型后回潮处理,然后再阴干。完全干透后的黑木耳称重。

1.4 观察记录及数据分析

观察记录耳芽形成时间,每批采耳时间,催芽、耳片生长过程用水情况,出耳时耳片性状及产量。采收时各小区处理单独计产,求出各处理的平均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板栗林下与露天全光模式对耳芽形成及出耳周期的影响

耳芽发育情况以耳芽全部形成的时间为指标衡量。耳片按长势、潮次,采取分批采收的方法,出耳周期以开口到采摘3次木耳的时间计算。因秋茬木耳后期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为了数据准确,本次实验记录只计算采收3次的时间。

从表1可以看出,板栗林下栽培黑木耳的耳芽形成较快,15天即可全部形成耳芽,而露天全光模式的耳芽需要25天才可全部形成。板栗林下栽培黑木耳的三潮耳片生长均快于露天全光模式。板栗林下栽培黑木耳的出耳周期为56天,对照组(露天全光模式)的出耳周期为71天,林下栽培比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出耳周期可缩短15天。

2.2 板栗林下与露天全光模式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

采取分批采收测产的方法,分别记录3次采收的木耳鲜重和干重,并计算折干率,结果如下表:

由表2可知,板栗林下模式平均每袋产鲜耳重、干耳重分别为768g和48g,分别较对照组(露天全光模式)同期开口的同品种木耳增产22.88%和24.03%。板栗林下模式栽培的黑木耳折干率为6.25:1,而露天全光模式栽培的黑木耳折干率为6.19:1,表明晒制同样1kg重的干耳,林下模式需要更多重量的鲜耳。

2.3 板栗林下与露天全光模式对耳片质量的影响

木耳质量对比采取抽样目测法,从每个处理组随机抽取200片耳片进行评价,估价依据当年黑木耳收购市场行情预估。

优质的木耳要求耳形美观,呈碗状,边缘圆整;厚实;耳片筋脉少;颜色黑。通过对比,板栗林下种植的黑木耳在耳片形状、厚度和耳片筋脉方面明显优于露天全光模式。但是颜色略黄,这可能和树下空间光照弱有关系。但如果采摘及时,也可保证耳片颜色较黑,对售价影响不大。此外,板栗林下种植的黑木耳优质耳比例达到80%,高于露天全光模式60%的优质耳比例。板栗林下种植的黑木耳市场估价可达90元/kg,较露天全光模式提高10元/kg。

2.4 板栗林下与露天全光模式对出耳期用水量的影响

目前,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为此,探索节水的生产模式至关重要。研究中,露天栽培模式和林下种植都采用出水量2L/min的雾化喷头进行浇灌,每个喷头浇灌面积为2.25m2,可浇灌55个菌棒,通过不同的浇水次数和浇水时间计算得出下表。

从表4可以看出与露天全光模式相比,板栗林下模式在催芽期浇水次数、催芽期每次浇水时间、出耳期浇水次数、出耳期每次浇水时间均较少。在整个出耳周期内,板栗林下模式每种植1万棒用水量为107m3,而露天全光模式每1万棒用水量为192m3,林下种植每1万棒可以节约用水85m3,即可以节水44.27%

2.5 板栗林下与露天全光模式的黑木耳经济性分析

由表5可知,板栗林下种植黑木耳每1万棒需要投入26035元,与露天全光模式投入基本相当。板栗林下模式干耳收入43200元,较露天全光模式30960元,高12240元;亩纯效益为17165元,较露天全光模式4600元,高12565元。

3 结论

北京地区板栗林下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黑木耳栽培需求。利用板栗林下栽培黑木耳,黑木耳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露天地栽,每1万棒黑木耳增收12565元,折合每亩林地可以增收7500元。相对于传统露天全光种植模式可以减少药剂、地膜或人工除草的投入,产品更加安全。研究表明,板栗林下种植黑木耳对板栗有明显增产作用,可使板栗增产约30%。同时林下种植黑木耳较露天全光种植模式可以节水44%,符合北京地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板栗修剪的枝杈也可以作为黑木耳的优良培养原料,而出过木耳的菌糠也可以直接或处理后还林,作为板栗生长的的有机肥料,是不错的生态循环农业典范。林下地栽黑木耳模式是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林菌”产业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晶元,顾学峰,庞景荣,等. 北方全光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6,25(03):20-22.

[2] 崔学昆. 不同喷水方法对黑木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黑木耳
会“变身”的黑木耳
红枣炒木耳
黑木耳含“抗癌基因”
机关风靡黑木耳
黑木耳成为扎赉特旗农民致富新产业
木耳粉的功效 降低胆固醇
图布新:黑木耳“种”出致富路
黑木耳久泡毒性大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