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练:徐根宝、高洪波

2016-07-27 10:14刘建宏
中外书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洪波崇明岛国家队

刘建宏

徐根宝

2012年上海东亚冲上中超之后,我给徐指导打了一个电话,邀请他来参加“足球之夜”的节目。徐指导不仅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在电话那头特别强调了一点:小刘,你要我来参加节目,我是一定会来的,哪怕是一封鸡毛信。

他一直称呼我“小刘”,从我们相熟的那会儿起,这个称呼没有变过。而我成为足球记者之后,采访的第一个甲A的主教练也是他。那是1996年的4月初,“足球之夜”第一期还没有开播,我刚刚来到北京,当时我跟张斌说,给我一点时间稍微适应适应,毕竟从地方小台到了央视的大平台,心里多少有些惴惴,不敢妄动。张斌也满口答应,谁知道刚过了两天,他就说,你和段暄去一趟上海吧,那里有一场慈善比赛,申花对国安,上个赛季的冠亚军。由于是刚刚起步,“足球之夜”团队根本没有啥固定人员,可能我就算是第一个吧,因为无论段暄还是其他人,那时候也还要为体育新闻工作。我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借好了机器设备,就跟着段暄出发了。

置身虹口体育场,看台上满是球迷,头一年申花的冠军让上海的球市异常火暴。一场慈善比赛也是人山人海。那场比赛申花又赢了,赛后,我第一次把话筒伸到了徐根宝的嘴边。看到是央视的话筒,徐指导很是客气,尽管他根本不认识我,也很是配合地接受我的采访。对于央视,徐指导一直如此,哪怕采访者很陌生,他也会保持足够的客气;哪怕问题有些尖锐,他也会保持足够的克制。在足坛一向以威严示人的他在这点上,也含蓄地透露了他的来自上海滩的精明与练达。比如1997年,他率领广州松日冲上甲A之后,我们派去现场报道的就是两个新人,徐指导照样说出了“谢天谢地谢人”的金句。

他是头一年(1995年)的冠军教头,带领国奥队失败的阴影总算成为了过去,他是上海滩的英雄,正值意气风发。和他有着同样感觉的,还有他的那批弟子们,范志毅、谢晖、祁宏、申思也都是球迷心目中的宠儿。而那个时候的球迷也好,媒体也好,包括俱乐部同样缺乏对职业足球、职业联赛的亲身和深入认知,大家对于即将开始的将帅不和,或者至少是不再同心同德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于是1996年的申花联赛进展得并不是很顺利。他的下课就显得顺理成章,虽然在老帅的心里一定会有诸多的愤懑和怨气。不过他表达的方式并不是公开的抱怨,1997年的松日及日后的万达,都是他努力证明自己的方式。

说到上任万达,其中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由于大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干预,他的第一次大连之旅,以重新登上返回上海的飞机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面对这样的突然转变和明显的失礼,他依旧没有抱怨,也正是这样的态度,让王健林一直觉得对徐指导有所亏欠,于是到了1998年,无论如何,王健林都坚持再次把徐根宝请到万达来执教。

后来徐指导的执教之路不用我赘述。他几次都想重新塑造辉煌,包括1998年距离亚俱杯冠军只有一个点球的差距,但都不如想象中那么成功。

于是,他又找到了另外一种证明自己的方式——打造中国曼联。这就是他的崇明岛足球基地。

从02足球俱乐部开始,徐根宝就一直希望在培养中国青少年球员方面有所突破。他带领国奥队的时候曾经提出过“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这次他又提出了新的口号:“十年磨一剑”。

外界的反响依旧不统一,甚至在上海足球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只要下课,徐根宝就会提到他的青训计划,仿佛崇明岛之于他,正是奉化之于蒋介石。一旦有机会他还会重返舞台的中央。终于有一天,徐根宝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他和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哥们开始了艰苦创业。

尽管他是随着职业联赛改革先富起来的那一批教练,但是要想拿出三四千万元的真金白银投入到基地建设和青训中去,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胆识,甚至是搏命的魄力。

曾经一度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范志毅对于崇明岛基地有个形象的说法:拿着机关枪扫射半天,打不到人,死的都是蚊子。这就是对那里条件的真实写照。

大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和徐指导的联络也多起来。有时候有领导去视察,他会和我打个招呼,希望我们“足球之夜”的记者也能一同前往。有时候,我也会主动联络他,让我们的记者不定期地去拍摄一下。

对于他的这种模式,一开始我不置可否。因为我并不是很清楚这种模式到底会有什么结果。后来有一段我心里还有一点抵触。因为在我看来,足球基础的建设绝对不能依靠一个到了退休年龄的老教练,教育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才是主要责任人。并且,这种把一群孩子关在一个基地刻苦磨炼的做法,某些方面也是不符合教育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在欧美,没有人会赞成年纪小小就让孩子远离家庭,这和当年的健力宝模式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大清派出去的百余名幼童不也没有能够拯救帝国的命运吗?

不过,后来我的认识又发生了一些改变。有关部门不作为,这是有关部门的失职,却绝对不是徐根宝的过错。中国也不是欧美,现阶段如果再没有徐根宝和鲁能足球学校这样的有志之士或机构全力投入,中国足球的未来恐怕更加令人绝望。

我想到了比徐根宝更早的另一个国家队主教练高丰文。他同样是以一己之力试图改变中国足球青少年培训的孱弱现状,结果是身心俱疲,当然也总算培养出了像陈涛这样的优秀球员。

所以,哪怕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或者说最后的成功也只是局部的、个体的,我还是希望利用央视这个大平台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对我们而言,关注就是一种支持。

所以,基本上从2002年开始,“足球之夜”的记者每年都会上崇明岛,徐指导也跟我们的一大批记者都建立起了不错的关系。

唯独我,一直在电话里和徐指导各种交流、寒暄,却始终无缘上一次崇明岛。只能通过观看同事们拍摄回来的素材和成片观察着徐根宝和他的基地。

于是,我们看到了还只有十几岁的张琳芃、武磊,看到了和他们一样的这批孩子在崇明岛的真实生活和训练,我们看到了徐根宝每天清晨即起,和教练们一起投入到训练之中,我们还看到了徐根宝为了给基地增加哪怕一块钱的收入,坐在酒店前厅给游客及慕名而来的球迷签名,因为每一个签名可以入账五十元,我们还看到徐根宝从各地运来的很多大石头,那是镇宅之宝,也是他坚如磐石个性的另类体现。

当然,徐指导在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小特色。他喜欢穿布鞋,因为常年踢球,他的脚已经有些变形,皮鞋穿起来当然不舒服。他还喜欢雨战,因为据说有命理大师告诉他,名字很好,有根也有宝,不过宝在根下面,遇水才活。所以,徐指导特别喜欢下雨天。徐指导带队,总喜欢让大家看电影、喝咖啡,也都是他某种习惯心理和习惯做法。从前,不仅记者们不理解,私下里会把这些故事当笑话来讲,即便队员也未必都接受。不过,当我们被职业联赛洗礼二十多年后,特别是和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时,才渐渐学会了坦然接受。任何一个在高压下生活的人,可能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点自己的小迷信。比如,罗马里奥赛前会去夜店,有人说他这是不够敬业,但也许他只是为了寻求真正的放松;比如,贝肯鲍尔在自传里也承认,遇到一些重要比赛,他也会在房间里偷偷喝上一杯,调节一下心态。当然如果像马拉多纳一样,走上吸毒的道路,另当别论。

十年磨一剑,终于看到了成效。先是全运会足球青年组的冠军,然后是东亚足球开始在中乙、中甲里崭露头角。在东亚还没有冲上中超之前,张琳芃就成了中国足球身价第一人。当得知自己有可能被徐指导“卖掉”时,张琳芃非常难过,他甚至找到徐根宝哭诉,渴望留下来和兄弟们一起打拼,共同杀入中超。不过,他也能理解徐指导的苦衷,球队的经济始终不宽裕。那1500万元的一大笔收入可是球队急需的。

“卖了”张琳芃,徐指导绝对舍不得再“卖了”武磊。

在升入中超之后接受我专访的那期节目里,他又放出豪言,来年保六争三,后年征战亚冠。东亚确实打得不错,武磊、朱峥嵘、吕文君也撑起了整个球队。但在现在中超的高投入环境里,东亚要想取得好成绩实在困难,这不再是1999年张引带领辽小虎差点夺冠的时代了。

徐指导最终选择卖掉了球队,由上港接手。我没有问过他做出这个决定前后的真实感受。但想想这批孩子跟了他超过十年,早已经是形同父子,这样的选择应该比割肉还痛苦吧。

又一次从中心舞台退出的徐根宝还会回到崇明岛。以他的个性,是不会选择退休的。在那里新一批的武磊、张琳芃又在集结。有了前面的成功经历,再加上今天的红火局面,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年才俊跨江来投。我们只需要期待,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一定会有人质疑,徐根宝带出来的这些人也不过尔尔。凡如此发声者,我除了鄙夷还是鄙夷。诚然,没有了大环境的滋养,只靠自己的精耕细作,再好的苗子也只能是小有所成。这现在几乎已经是一个共识,但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了徐根宝和他的团队如此辛勤耕耘,我们今天怕是连武磊、张琳芃这样可以撑撑门面的球员都难以寻觅。中国足球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理论家,每一个球迷谈论起来,都可以振振有词地说出一番大小道理,但只有实干家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哪怕我们非常阴暗地揣测,当年徐指导就是因为置气才走上了崇明岛,那么现在十年的光阴恐怕也早带走了一切的误解、隔阂和烦恼。我们能够看到的还是那个为了中国足球呕心沥血的徐根宝。

他个性鲜明,又百折不挠。

徐指导的恩师年维泗八十大寿之前,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希望我能主持这个仪式,我当然是满口答应。徐指导和他的队友们自掏腰包,给年老过了一个风风光光的八十大寿,年老在美国的女儿也特意赶了回来,目睹这样的盛大场面不胜感慨。

当年的中国足球给人留下的是不团结、不刻苦、不谦虚、不严格的糟糕印象,在我看来,徐指导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改变着这样的看法,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着中国足球的正能量。

最近闲不住的徐根宝决定利用崇明岛基地二次创业,假以五年期限,再造一支小东亚。那个时候,徐指导也快要过八十大寿了,武磊、张琳芃们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向恩师表达培育之恩吧。我期待。

高洪波

1985年,我就认识了高洪波。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认识我,因为他已经在国青队扬名立万,而我还只是一个高中生。

1986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第一次见到高洪波,他正隔着学校校园运动场的铁丝网观看一场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的篮球比赛。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女友,也是后来的太太,正是我的大学同系师姐。

1996年之后,因为工作原因,我们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

《熟悉的陌生人》一文是我第一次分析高洪波。那应该是他率领长春亚泰队第一次获得中超冠军。

我们平常以为非常熟悉的人,其实我们可能并不真正了解他。

看完了高洪波夺冠之后接受我们记者的专访,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最早知道他,还是在1984年前后,当时张志诚带领着中青队,先是在孟加拉所向披靡,老张的儿子小张,张焱是那次比赛的最佳射手。转眼到了亚青赛决赛,本来期待张焱的继续发挥,却从斜刺里杀出个高洪波。只见他头顶脚踢,独进五球,不仅拿下了最佳射手,还帮助中国队夺得冠军。从此记住了这个身材瘦削的杀手。

1985年,高洪波和队友们在苏联的世青赛上表现得也相当抢眼。他们首战负于墨西哥,然后平了巴拉圭,战胜英格兰,杀进了前八。

……

到了1986年,我考进了人民大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校园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冷面杀手吗,怎么会在这里?后来问问高年级的师兄才知道,高洪波的女友就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读,还是我的学姐呢。她后来成为了高洪波的贤内助,供职于中国足协。

等到职业联赛开始之后,高洪波也到了运动生涯的晚期。即便这样,他还是经常利用敏锐的嗅觉为北京国安得分,后来,他被徐根宝拉到了松日。在那里,他不仅成为了最佳射手,还完成了从球员向教练的过渡。

高洪波带领松日的那段时间,表现得已经很不错,被业内一些人士看好。后来,他又执教厦门,同样干得有模有样。

如今能够北上亚泰,有厦门方面的变故,也有亚泰原教练组离开的背景,还有相关人物从中做媒,这才成就了他和亚泰的这段情缘。

在我成为一个足球记者之后,我和高洪波有过几面之缘,在他赋闲家中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甚至还在一起踢过野球。不过,不善言辞是我对高洪波的第一印象。所以,我们的交流谈不上深入。

他对我而言,还是那种熟悉的陌生人。我对他的观察,也和大家差不多,都是远观,没有近瞧。

“足球之夜”里播出的高洪波专访,是我这么多年来,见到他说话最多的一次。

其实,前两年在厦门的时候,我们也曾经采访过他。可能是由于对自己还没有太多自信,或者因为队伍和自己的成绩,他表现得非常低调。只在一次访问中吐露了自己的心声,那就是要成为未来中国队的主教练。

据了解他的一些队友跟我介绍,高洪波平时就非常低调,是个很内敛、心思重的人。他有自己的主意,对于他认为的有本事有能耐的人,非常尊重。但是,由于不够外向,他的朋友并不多。

不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成为一个职业教练之后,他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有些思路,我觉得在中国教练里,还是比较超前的。

比如,他信任自己的助手和团队。荷兰来的助手负责进攻,后卫出身的杨为健负责防守,而高洪波则是一个意见的听取者和左右的决策人。

……

高洪波,今年用一个冠军证明了自己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他正在跻身国内一流教练行列。

然而,当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喊出让高洪波执教国家队的口号时,我还是要表示谨慎的反对。

他还需要历练,在国内的赛场上,他还能够得到更多的经验,包括教训。如果大家真的希望我们的国产教练能够有所作为的话,就应该先给他一个更好更宽松的环境。而高洪波自己,也需要在这样的锻炼过程里,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他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他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至于他能不能成为国家队的主帅,只能由他和时间一起给出我们最后的答案。

后来,高洪波终于成为了国家队的主教练。他应该很快就感受到了,这个位置和一个联赛球队主教练的压力与环境的不同。刚一上任,高洪波就把目标定在了2014年的世界杯。我依然用一个记者的眼光,打量着他。我在《守正出奇 始有希望》的文字中写道:

高少帅点兵升帐,新国家队用三场热身赛作为重新开始的宣言。把目标定在2014巴西世界杯则是这支国家队的雄心壮志,而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我们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感动。

原因很简单,中国足球一贯的表现会让最坚强的人失掉坚强,会让最自信的人没了自信。不必再多说国家队既往的历史,只说刚刚结束的亚冠小组赛就又一次让球迷、媒体没了脾气。我们的队伍既没有和日韩俱乐部全面抗衡的实力,也没有稳胜东南亚球队稳定的水平,以这样的状态去冲击2014年世界杯,实在让人没有底气。

当失利连番到来的时候,我甚至开始怀疑在中国足球的体内藏有某种诱导失败的可怕基因,而这种基因总在最危险的时候发作。所以,假如新组建的国家队还是延续着过去的旧哲学、老套路,那么,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当然,我这样说并非认定他们毫无机会,而是想说明,在过去的怪圈里打转转,我们也就只能接受过去的失败,在中国足球整体低迷,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的大前提下,国家队要想从局部获得突破,就必须引进新思维,改变传统观念,唯有守正出奇,中国足球才可能出现曙光。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思维,什么是新路子呢?

在我看来,它不是简单地包括用电脑分析比赛,引进新的设备手段来辅助训练,或者请心理专家来做辅导,还应该在更多的习惯做法上进行改革。比如,寻找到球队的核心,树立起真正的核心,虽然高指导一直在强调足球是个团队项目,但过去,我们的做法不一直是用团队意识来模糊核心球员的作用吗?这样的做法,到最后就演变成了没有个体,也没有团队。为什么徐亮在接受“足球之夜”采访时,对进入国家队兴趣不大呢?因为他不是一个可以因为团队就改变个人风格的球员,让他去了国家队就要给他合适的位置,否则,在国家队一天,他就要受一天的煎熬。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成功的队伍都有什么经验。

……

在团队和核心球员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是任何一个队伍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队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差。

……

其实,所谓树立核心,又要追究到另外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主教练的权威。只有一个在球队当中有绝对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主教练,才可能去按照自己的意志树立核心并建设团队。假如他只是个训练师,被迫要接受来自各方影响的话,那么,可以预计的是,他在这个位置上不可能长久,因为,违背了足球的规律,就必然要接受规律的惩罚。这也是中国足球留给我们的教训。

……

其实,所谓技战术,首先要建立在一个团结、拥有真正核心和主帅的队伍基础之上。舍此,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类似的所谓新思维,其实还有很多,只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而最后的落实情况也就决定了这支国家队最后的命运。

2011年的亚洲杯,是对高洪波的一次大考。很遗憾,他的队伍表现并不理想。随后他也终于离开了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其实,我摘录的两篇文字只能说明人在不同的位置上,要求的不同,也是责任的不同。对于中国的年轻教练,我渴望他们能早日突破,但一切都需要用实践来证明。好在从教练这个岗位看,高洪波也好,后来的李铁、李金羽等人也好,都还很年轻。留给他们的机会自然很多。

李铁在恒大期间,我们的交流就很多,我当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许家印老板相当于花了巨资,给你聘请了一位私塾老师呢,你可一定要把握好。李铁则拿出了他做的厚厚的一沓训练笔记作为回应。如今他也已经离开了恒大,开始在实战中独立接受考验。

从一个年轻教练到成熟的合格的优秀教练,挫折、起伏乃至失败,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放在中国的年轻教练身上,则更多了一份怀疑甚至是不信任。突围,不容易,但也必须突围。这就是他们这一批人必须面对的现实和挑战。

猜你喜欢
高洪波崇明岛国家队
彩虹的约定——简析高洪波作品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高洪波 作品
崇明岛河流中氮营养盐分布特征
崇明岛村镇级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崇明岛瘤背石磺的化学成分研究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
我喜欢你,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