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爪哇岛保卫战及其惨败

2016-07-27 10:16凯利·E.克拉格季我努
中外书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战俘联军日军

凯利·E.克拉格+季我努

1942年2月底,爪哇岛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虽然岛上这些没战斗经验的得克萨斯州士兵也在积极备战,但他们还是没能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当日本袭击爪哇岛时,荷兰、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盟国的联合部队也对日军进行了一些抵抗,但日军明显占上风,没能逃脱的士兵便成了战俘。不到一星期,爪哇岛战争便结束了,得克萨斯州士兵们并没因此变成久经沙场的老兵,这时的他们不仅仍然没有经验,而且还得面临战败的困局及作为战俘的身份。

日本一直垂涎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特别是爪哇岛地带,因为那里资源十分丰富。为了补充军需汽油、橡胶、铝和其他可利用的材料,日本在1942年2月28日开始发动进攻。那天晚上,日本军队分两路袭击爪哇岛。一路是日本第16军2部,从爪哇岛的班坦河海湾最西部进行围剿,把第2营一直往东赶往首都巴达维亚,在巴达维亚东部则有日本第230团支援,将其又赶至南部。另外一路是日本第16军第48师从爪哇岛克拉甘地区出发,在离苏腊巴亚的西部海港城市60英里处进行围剿。

爪哇岛联军一开始便遇到了大堆问题,根本无法抵抗日军。首先,来自各国的联军内部不够团结。1941年12月7日和8日,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关注东南亚及附近群岛的国家便组成了一支联军部队,部队称号为美、英、荷、澳联军,分别来自在此区域驻扎的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和美国部队,由英军陆军元帅阿奇鲍德·韦弗尔担任总指挥。各自国家的利益及敌对情绪使得联军一开始就不够团结。荷兰觉得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印度尼西亚殖民地;英国则想极力保住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澳大利亚要将军队和物资用来保卫自己的国家;而美国的建议是联军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先往澳大利亚整顿军队。当联军正在考虑何去何从时,日本却在步步逼近。盟国成员中有些是各自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各国的自身利益都决定了他们无法有效地抵御日本军的侵略。为了符合联军的特性,东南亚海军总队让各国负责不同军种。美国陆军航空队乔治·H. 布雷特中将是东南亚海军总队的副总指挥;海军上将托马斯·C. 哈特担任东南亚海军总队的总指挥官;英国空军中将理查德·皮尔斯指挥东南亚空军总队;荷兰将军海因·特尔·波滕是爪哇岛陆军队的总指挥。联军部队的成立加剧了他们在权力、军事机密及资源上的竞争,他们经常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频繁更换指挥官,这更是让爪哇岛保卫战前景渺茫。

荷兰印度尼西亚殖民地军队在爪哇岛也给联军带来了很多麻烦。在1940年之前,他们太依赖国内的物资供应,但是自从那年德国打败荷兰,荷兰殖民地便无法再靠国内补给物资或军事支援。同样麻烦的是,1942年,作为爪哇岛最大的联军支队,他们总人数达到了2.5万,但是大多数都是由爪哇岛当地军人组成的,只有部分指挥官是荷兰人,而且训练装备都很不足。几百年来,由于荷兰的统治,爪哇岛人已对他们恨之入骨,所以1942年2月,日本侵略爪哇岛的时候,很多爪哇岛军人一窝蜂地离开荷兰军队,有些回到了自己的村庄。一些爪哇岛人非常赞同日本宣称“亚洲属于亚细亚人”的主张,觉得日本军队是民族解放者,会帮助他们摆脱西方的统治和压迫。

尽管有那么多问题存在,盟军还是积极备战抵御日本侵略。荷兰殖民军队在爪哇岛西部的抵抗很快被击溃,当荷兰军队向东撤退时,澳大利亚小分队便开始奋起抵抗,这支小分队主要是第2团第2澳大利亚先锋营。在陆军准将A. S. 布莱克本的指挥下,澳大利亚军队希望能保住爪哇岛西部的巴达维亚和茂物,而英国则在爪哇岛的东部减缓了日军的行进速度。布莱克本命令军队在巴达维亚和茂物西部的天谭河附近驻防,3月3日,他的军队跟日军打了第一场遭遇战。

当爪哇岛和世界各地的联军正积极备战时,美国突然准备撤离爪哇岛。在2月28日和3月1日日本袭击前不久,萨普中校命令军队从新柯沙里营和玛琅地区撤退,来守卫爪哇岛。萨普选派E炮兵连去守卫苏腊巴亚,派遣第2营其他士兵前往爪哇岛最西部。跟战争中的常规做法相反,第2营白天行进,晚上休息,以便日军可以看到他们的行进,企图迷惑日本人,让他们以为美国在爪哇岛的兵力很强。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日军的行进。

除了E炮兵连,所有第2营士兵们都在1942年3月3日抵达前线,并马上投入战斗。那天下午,炮兵连在队长温思罗普·罗杰斯的指挥下,携着火炮前去支援天谭河东岸的2/2先锋队B、D中队。罗伊·E. 斯坦斯兰德中尉担任前锋观察哨指挥官,与艾迪·冯一起向炮兵连发送精准定位信息。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认为,“美国人在河对岸就能精准并持续进行发射”,阻止日本人过河。但澳大利亚和美国军队还是无法阻挡日军的推进,联军很快就节节败退。3月4日,海因·特尔·波滕将军命令放弃巴达维亚,转而向南保卫万隆。从3月4日至5日,第2营士兵负责掩护澳大利亚军队撤退。

天谭河战斗十分重要,这是第2营战士第一次真正投入战斗,在此次战斗中,斯坦斯兰德中尉加入了第2营。他在1942年2月中旬来到爪哇岛并被派至第2营与他们共同战斗。第2营生还战士们亲切地回忆起与斯坦斯兰德并肩作战的日子,都称赞其勇敢,甚至有点“有勇无谋”,但对他的背景却不甚了解。一些人认为他可能是因喝得烂醉如泥,不服从命令而被捕。为了让其参与爪哇岛保卫战,所以释放了他。其他人,如罗伊·阿姆斯特朗猜测他当时可能是第19空军轰炸队的,当B-17s轰炸机离开时,他选择继续留在爪哇岛。斯勒格·瑞特觉得斯坦斯兰德是出身于正规军,毕业于西点军校,正如他们一样,刚好被派到爪哇岛而已。不管怎样大家都承认,他是很勇敢的一个人。

虽然大家对于他的出身背景众说纷纭,但是他的故事还是很有趣的。他原先参与过一个秘密行动,称为“罗伯逊任务”,因为这个任务当时是由约翰·罗伯逊陆军上校负责的。主要是为驻扎在菲律宾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供应军需。1942年1月,上面调拨了一大笔资金,让罗伯逊从太平洋西南部的爪哇岛和其他盟国购买和运输军需,来支援菲律宾被困的美国部队。罗伯逊当时选派了斯坦斯兰德及几个其他年轻指挥官,因为他们个人才能突出、足智多谋、判断精准。斯坦斯兰德主要在西里伯斯岛的孟加锡执行此项任务,他在那儿待了八九天,赶在日本侵略军抵达西里伯斯岛之前离开了。2月初,此项任务失败,斯坦斯兰德便来到了爪哇岛,罗伯逊将其派遣至第2营参加战斗。

联军在爪哇岛西部奋力抗战,阻止日军推进,美国E炮兵连则在东部阻截日军。E炮兵连和第2营的其他士兵在日军到来之前兵分两路,前往苏腊巴亚,在当地城南市动物园驻扎了下来。日军第48师在3月7日袭击了苏腊巴亚,因为日军从人数上和弹药上都处于优势地位,E炮兵连一下就被打败了。3月7日傍晚,炮兵连接到撤离命令。在撤离苏腊巴亚前,为了防止被日本人利用,他们砸毁了所有卡车和火炮。一些人撤退到了附近山林,也有些人退到了跟苏腊巴亚只隔窄窄一条海峡的马都拉岛。

尽管联军的奋力抵抗减缓了日军进攻的步伐,日军还是向爪哇岛步步逼近。1942年3月1日,日本海军实际上已基本击垮了联军在爪哇岛的海军部队,差不多控制了爪哇岛海域。日本轰炸部队也基本控制了爪哇岛上空,爪哇岛陆军已失去了应对空袭的任何保护。考虑到爪哇岛的海军、空军都已被日军控制,日军人数多达20万,海因·特尔·波滕将军请求停火。1942年3月8日,他与日军第16军指挥官昌平仁志将军进行谈话,并同意无条件投降。爪哇岛便在一周内就陷入了日军之手。

接到投降的消息,第2营指挥官们便给了士兵们几个令人沮丧的选择:(1)他们可以选择撤到爪哇岛的山林中,继续以游击战的方式反抗日军。日军已掌控爪哇岛,军需物资又得不到支援,再加上当地爪哇岛人对联军的敌对态度,没有人选择继续战斗;(2)他们可以撤到爪哇岛海岸,在那儿苦守一段时间,等待机会离岛前往澳大利亚。一些人,如文迪·罗杰斯队长决定撤到海岸,去那儿碰碰运气,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都撤了回来,因为那里根本找不到船只,而且有很多日军巡逻。日军会很快发现前往马都拉岛的E炮兵连士兵,将他们逼退至爪哇岛。

最后,他们唯有接受事实,承认战败,做日军的战俘。虽然这个选择肯定不是他们喜欢的,但是鉴于实际情况,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日军已掌控全岛,想要继续战斗已无意义。当地人对荷兰人及联军的憎恶相当明显,日本人控制爪哇岛后,显然爪哇岛当地人很乐意向日军报告联军士兵的躲藏地点。士兵们几乎无路可走。虽然投降做战俘非常糟糕,第2营的长官和士兵们(总共534人)还是觉得待在一起比较好,至少还能够相互照顾。而且他们觉得这场战争应该不会持续太久,随时有希望被救。

爪哇岛会如此快速沦陷,得克萨斯州士兵们非常震惊。虽然他们训练不足,装备不够,但是他们觉得还不至于沦落到无条件投降的地步。他们才刚刚投入战斗,根本就没打几仗,他们总是期待美国军队会来支援,拯救爪哇岛。至少,他们很多人都觉得如果形势真的是不可逆转,美国海军也会来接他们撤离至澳大利亚的。士兵觉得他们并没使出全力,美、英、荷、澳联军,尤其是荷兰根本没想着要赢,否则他们应该能坚持更久。如果不想让他们全力战斗,那就没有理由将他们派到爪哇岛来。很多人怀疑让他们来就是为了激励荷兰军队的士气。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美国政府的牺牲品,只是他们给盟国做样子的工具。

这么快就落败,士兵们士气全无,但是更令他们郁闷的是他们成了日军的战俘。得克萨斯州士兵们一点儿也不了解日本人,不知道落到他们手上会被如何对待。就他们所知,日本人很残酷,经常杀战俘来取乐。他们知道先前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中国及其他亚洲人的,都害怕极了。经常有人说日本人是不收战俘的,他们会杀光所有在爪哇岛抵抗的人。艾迪·冯,一个华裔美国人,回忆说自己经常鼓励战友,“在这里我是唯一一个可能被他们像对待中国人一样对待的人,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以此来缓解战友们的沮丧。

士兵们将能砸坏的装备都已砸坏,第2营那些散落的士兵们开始在万隆聚集,等待下一步命令。3月9日,日军要求被捕的美国士兵转移到加勒特,那在万隆东南部30英里处。美国士兵第二天便到达加勒特,接下来的整个星期都待在废弃的仓库里,最后被转移到了跑马场内,例行了基本的战俘收留程序。在那儿,他们每天无所事事,很多人就是打打牌、玩玩多米诺骨牌来消磨时光,等待日军的下一步处理。有些人被暂时送到茶叶种植场工作,只是轻松的体力活,一般就是帮日本人把茶叶装上大卡车,其他人则在加勒特做做各种各样的例行事务。

成为战俘后,第2营的战士们起初还没遭什么罪。他们已做好最坏的准备,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基本都没和日本人有什么接触。平时,他们还可以在加勒特闲逛一下。有时趁战乱,很多人还可以买到些酒和食物,而且他们的指挥体系也基本没有改变。日本的指令就是通过他们的指挥官下达的,在加勒特,他们的命令对于美国士兵来说也并不苛刻。虽然日军没给战俘们任何日常所需,但是美国士兵们还有着足够的食物、衣服、毯子、卫生用品及其他日常的所需物品。

刚被捕时,第2营的战士们总是会打量那些日本人。因为他们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奇怪的情况,所以对日本人的反应迥异也就不足为怪了。有些人觉得日本人个子很矮,有些人却回忆说他们肯定超过一米八。而一些人,如约翰尼·巴克,就觉得日军总是穿着太大的制服,看着很是凌乱。但卢瑟·普兰迪觉得他们的身材很标准。他们遇到的日本军挺优待战俘的,对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还蛮感兴趣。一些人记得,一些会说英语的日本人经常问他们有关美国的情况,特别是会问起好莱坞。莱斯特·阿斯伯理回忆:“如果你跟他们说你来自得克萨斯州,他们马上会觉得你就是个牛仔。”日军会给那些战俘们一些糖和香烟,也会帮士兵们在加勒特带些日常用品。

美国人被如此优待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1942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军还得接管安抚整个爪哇岛。他们没时间也没兴趣来折磨这帮乌合之众,再说两军也基本没怎么交战。第二,美国战士遇到的是第一批日军战士,都是训练有素,严守纪律的前线部队。他们不会沦落成残酷的占领军。第三,日军没想到会有成千上万的战俘,在爪哇岛还暂时不需要那么多劳力。而且,这些美国士兵的行为也不足以让日军对他们实施虐待;当然战俘们也很听话,并没打扰日军。最后,有些日军还挺同情战俘的。同样都是军人,他们能有共鸣,没有理由去迫害羞辱他们。后来,太平洋战争演化得越来越残酷,战线越拉越长,然后两军的种族歧视也渐渐演变成了各自的残暴行径。但是在1942年3月的爪哇岛,这一点还不怎么明显。

当日本一开始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打败盟国的时候,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及美国都请求日本政府认可《日内瓦公约》中的相关条例。日本外务大臣东乡茂德回应盟国说,虽然日本没有通过合约,不受其束缚,但是如果需要,日本还是会实施公约中所规定的条例的。日本答应在对待战俘时,会努力尊重美国国家及种族习惯,注意他们的供应、食物、衣物及其他风俗限制。

因此,当1942年第2营战士向日本投降时,日本政府向他们保证他们会按照国际准则优待战俘。就算知道这一协定,美国战士们也无法感到些许宽慰。对美国士兵来说,日军如此强大,如此陌生,短时间的交锋,足以让战士们陷入深深的恐惧及对未来的迷茫中。如果战俘们的生活就如在加勒特一样,如果日本真正履行他们的义务的话,大概这些士兵们就能够不受伤害地存活下来了。但是事情可能并非如此乐观,士兵们很快就会知道日本战俘营的生活会是如何。

猜你喜欢
战俘联军日军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拯救战俘的“大富翁”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艰苦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东北抗日联军介绍
日军密码四次落入美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