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观察

2016-07-28 07:18郑玖琳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湖南临湘4143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郑玖琳(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湖南 临湘 414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观察

郑玖琳
(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湖南 临湘 414300)

[摘 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PT、APTT、FI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局部血管堵塞所致的脑组织局部血供障碍,进而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急性期如治疗不当,可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医学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中心区细胞死亡,但周围半暗带区域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因此应重视对这部分细胞功能的挽救。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证型为常见,治则以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为法。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60.54±10.22)岁;病程1~6h,平均(2.33±0.78)h;体重54~83kg,平均(64.21±10.51)kg;伴有高血压16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5例,心肌梗死6例;梗塞部位在基底核区12例,侧脑室体旁8例,丘脑5例,双侧额叶3例,颞叶区2例;神经功能损害轻度17例,中度8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0.63±10.57)岁;病程1~7h,平均(2.53±0.71)h;体重54~82kg,平均(64.89±10.26)kg;伴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5例,心肌梗死5例;梗塞部位在基底核区13例,侧脑室体旁8例,丘脑4例,双侧额叶3例、颞叶区2例;神经功能损害轻度16例,中度9例,重度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梗死灶,符合西医《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1]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2]中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肢体软弱,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手足肿胀,气短乏力,面色淡白,心悸自汗,脉细缓,舌黯苔淡。

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②伴随不同程度认知障碍;③年龄45岁以上;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二次脑梗,大面积脑梗,入院时已形成脑疝、颅脑肿瘤、颅脑外伤、寄生虫病、合并脑出血,不符合气虚血瘀证型。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吸氧、脱水、扩容、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溶栓、营养神经、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467)2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天1次。

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60g,当归20g,地龙15g,红花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黄芪50g,白术30g,党参30g,石菖蒲25g,刺五加15g,陈皮15g,远志15g,牛膝9g,甘草3g。血瘀明显者加三七,气虚者加太子参、党参,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桂枝、木瓜和伸筋草,痰液阻滞者加胆南星、法半夏,肾气虚者加杜仲、山药,痰热者加胆南星、瓜萎、黄芩,痰火者加羚羊角粉,痰浊者加橘红、茯苓,脾虚气陷者加柴胡、升麻,痰瘀者加丹参、郁金,肺气虚者加熟地黄、五味子。每天1剂,加水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分2次服用。

治疗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疗效标准

NIHSS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等内容。总得分为45分,NIHSS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1],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减少变化情况分为4个等级。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减少91%~100%。显著进步: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减少低于18%。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NIHSS评分及PT、APTT、FIB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及PT、APTT、FIB比较 (±s)

表2 两组NIHSS评分及PT、APTT、FIB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5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等特点,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西医临床一般采用吸氧、脱水、扩容、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溶栓、营养神经、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为主,以达到疏通血管,恢复脑梗死病灶局部的供血、供氧,恢复缺血半暗带的活性。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多与情志过极、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气候骤变等因素密切相关。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逆乱、脑脉阻痹,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为临床特点。气虚血瘀型中风基本病机为气血瘀滞[4],采用中药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大补元气,促进气血通畅;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赤芍、当归、红花、桃仁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地龙化瘀止痛、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可充盈气血,祛除停滞于脑脉的瘀血,使周身气血通畅,有活血化瘀和通络益气之功[5]。

药理研究发现,川芎中的川芎嗪等有效成分可疏通血管,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异常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局部微循环;黄芪富含硒,硒是机体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芪亦有清除自由基及提高SOD活性的功能;当归对SOD亦有显著激活作用。全方在活血消栓的同时,参与抑制自由基反应,促进了凝血功能的改善[6]。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NIHSS评分、PT、APTT、FIB有明显改善,提示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满意,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有益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2] 朱文锋.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7.

[3] 沈洪雷,李祥,李振宁,等.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头痛6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5,16(4):40-40.

[4] 刘宝华,白光辉,王志翊,等.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1(5):641-642,643.

[5] 苏晓慧,孔祥英,庞宗然,等.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159-162.

[6] 周赛男,蔺晓源,易健,等.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51-254.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81-02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