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子生产的特异性与栽培技术的优化

2016-07-29 08:46王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特异性

王军

【摘 要】本文将从玉米种子的特异性出发分析我国目前的玉米栽培技术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玉米种子生产;特异性;栽培技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analysis cor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efecting based on the specificity of maize se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olution.

[Key words] corn seed production; specific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农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而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有着它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几年,由于科技发达,许多发达国家利用科技,转基因等方法提高玉米的产成率。然而,大部分东北地区还使用老规模的种植技术,并且,人们对玉米种子生长的特异性并没用重视起来,导致我国的玉米农产业发展缓慢。

1 玉米种子生产的特异性分析

1.1 玉米种子的特异性

对于不同品种的玉米,其玉米种子必然不同,玉米的生长力顽强,其生长力主要还是取决于玉米种子的自身质量,玉米种子一旦受到破坏就会直接导致玉米减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种子需要在湿润有营养的土壤中生长,一旦土地干旱或酸碱度不平衡时就会直接对种子造成伤害。我们能够尽量提高玉米产成率和质量的方法就是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保证每批种子的纯度。

1.2 玉米栽培的特异性

不同玉米品种的栽培方法没有太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玉米栽培就属原生的玉米栽培和杂交的玉米栽培。自从杂交技术出现后就大量的用于各种农业生产中,玉米也不例外,杂交栽培能够大大提高玉米的产成率,提高玉米的质量。我们要熟练的运用杂交技术就需要掌握原生玉米和杂交玉米的区别。对比杂交玉米来说原生玉米的存活率低,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吸收土壤营养能力差,光合作用弱。对于原生栽培来说想要得到高产玉米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1.3 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的特异性

自然条件是人为无法控制的,这种不可控因素给农作物种植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尤其是近几年,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南方地区,干旱,水涝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对于生产水平来说其影响因素有种子的质量、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种子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

2 玉米栽培技术问题及相应优化对策

2.1 玉米种子和整地优化

玉米种子在播种之前还有一段的储存时间,然而,许多种植人员忽略对种子储存的管理。种子在储存期间如果出现受潮、发霉、冻伤等情况会大大降低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工作人员在做好选种处理的基础上也要做好种子储存管理,做好通风,防潮处理,以免不必要的损失。玉米的根系发达,生长在土壤当中,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所以,对于土壤的控制也尤为重要。植株的根部对土壤的酸碱度敏感,所以要对土壤做好酸碱管理。对于整土来说,需要对土壤的紧密程度进行疏松,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两次松土处理,并且在松土过程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让土壤中的营养更加丰富。

2.2 播种育苗优化

以往的播种为大面积播种,这种播种方法浪费了大量的种子。在播种前最好将种子晾晒2-3小时,选用大小一致的种子放在深度相同的土壤里,保证幼苗在发育过程受光照面积均匀,生长高度一致。在植株发育5-6周,即叶展开时进行定苗,避免幼苗过嫩损害茎部。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进行移植补充,补苗时需要选用高度一致的幼苗,保证玉米植株均匀一致,群体结构合理。

2.3 追肥除虫害优化

玉米的追肥技术与其它农作物追肥不同,其追肥次数不确定,是根据测量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来确定是否追肥,一般玉米追肥次数不应超过两次。有些工作人员为了植株增加营养,大量施加氮磷肥,导致农作物由于营养过多阻碍生长。害虫是农作物的天敌,目前最有效的除虫方法为喷洒农药,对于玉米来说最易出现的害虫为地下害虫、蚜虫、黏虫。防止害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检查,及时喷洒农药预防,防止害虫的大量孳生。最适合的收获的时间为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这时收割的玉米最饱满,成熟度最好。

3 结语

要真正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充分发挥玉米经济价值,不仅要从玉米特异性出发深入玉米栽培技术,还需对栽培人员进行素质管理,让每个工作人员了解玉米种植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国家也应大力支持农业科研建设,培育更多的农业人才,研发出更加科学的栽培技术,真正的将玉米质量提高上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盖颜欣,桑利民,季志强,等.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巧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4(04):121-125.

[2]杨国虎,常学文,李玉红,等.宁夏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宁夏农林科技,2013(04):78-82.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特异性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