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樟子松造林首选容器抗旱造林栽培技术

2016-07-29 08:46李凯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苗幼树长势

李凯

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 利用全过程,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樟子松造林工程的最佳方法。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 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春季一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改浅栽为深栽造林; 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提高保存率40%~50%,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

1 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m,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cm以上 的过道。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mm,袋高35cm,直径18~20cm。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时间相同。容器苗装袋的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1/3,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2 移植造林造林季节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苗木规格:苗高以30~50cm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

3 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高以30~50cm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注意,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cm,以增强抗旱能力。

4 干旱受害救护技术

主干低位枯死且不能利用根系恢复的幼苗、幼树、顶芽损坏的松类树种,清理和保留幼树的确定:对已确定整株枯死。及时进行清理,坚持林地卫生状况良好。对保留的幼苗、幼树可结合抚育措施,修剪、平茬后进行表皮松土、根部培土,并将杂草、石片覆盖栽植穴面。

4.1 修剪枝条,可及时剪除芽叶焦灼,轻度受旱的幼苗、幼树。叶部萎蔫但未受害的枝条,以及受旱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减少水分散失,防止旱情加重。

4.2 间苗,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营造的幼林,以群状簇播。多先达到簇内或穴内郁闭,随着植株要求的营养面积不时加大,小群体内的个体开始分化,生长出现差别。间苗就是通过调节小群体的密度,保证优势植株更好生长的一种措施。间苗开始的时间、强度及次数,可根据小群体内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密集程度确定。

5 结语

树种选择是否得当是关系到当前特大干旱时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有利气候条件下,适地适树是营林活动首要遵循的原则。树种选择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树种选择不好,对造林的成活率将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成活了也不利于日后的生长。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特大干旱和灾后恢复中重要作用,针对我省当前旱情。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现整编出树种选择、集水整地、苗木维护、栽植技术、新造林及未成林造林地抚育技术及管理等营林生产各主要环节抗旱造林实用技术。

猜你喜欢
大苗幼树长势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更正
母亲“送礼”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
浅谈如何提高新栽蜜柚幼树成活率
热带北缘地区风铃木火焰木引种试验及大苗移栽技术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不同叶篷叶片对橡胶芽接幼树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