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植树的工程质量方法

2016-07-29 08:46王立群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植树树木工程质量

王立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生产与环境之间需要得到一个有效的平衡。造林植树工程的发展无疑为解决社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提供了新的契机,它能够通过丰富森林资源与保护森林环境来推动林业的稳定发展。然而造林植树工程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何提高造林植树的工程质量方法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针对目前造林植树工程的问题,积极探讨加强措施,将造林植树工程的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造林植树工程的现状

造林植树工程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来培养森林资源以提高林木覆盖率,从而保证林业发展的整体性项目。

目前造林植树工程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造林植树的效果并不突出,对林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现行的造林植树工程缺乏制度化的管理,对工程各个项目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林植树工程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制约,运行秩序较为混乱,无法保证造林植树工程的质量。而造林植树的环境条件不够优越,土壤肥力差、有机质含量较少、含水量低等缺陷对树木的成活率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林木资源的生长,降低造林植树的效率。同时,目前造林植树过程中树木种植的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导致树木质量问题的出现,培育效果较差,造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减缓造林植树工程的整体进度。

2 探讨提高造林植树工程质量的方法

2.1 遵循造林植树的基本原则

在改进造林植树工程的过程中,遵循造林植树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造林植树工程质量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植树造林,积极平衡生态建设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造林植树的技术方法上,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良种壮苗、细致整地等多项原则,对造林植树的整体环境加以把关,积极改善土壤状况,增强环境的种植能力,并根据环境条件实时调整树木的播种培育时间,同时精心挑选出饱满合格的树苗种子,在种植时保持合理的密度以促进林木的茁壮生长。

2.2 实现造林植树的科学规划

对造林植树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为造林植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指导造林植树工程的各项工作。在造林植树工程实施之前,应全面掌握造林植树工程的各项要素,从而对造林植树工程加以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与合理计划,对树苗树种进行多种选择,避免林木资源的单一化,丰富森林树木的种类,保证林木的质量,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2.3 健全造林植树的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造林植树工程的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积极健全造林植树的管理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造林植树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造林植树工程的各项环节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完善其管理体制为其提供制度的保障,并利用一系列措施来加大监管部门的力度,规范运行秩序,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将统筹规划、项目落实、质量监管等关键因素整合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明确分工,更加有力地推动苗木栽植、苗木抚育、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造林植树的效率。

2.4 完善造林植树的技术手段

完善造林植树的技术手段是提高造林植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造林植树工程的水平,实现林业的长远发展。在造林植树的手段方面,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采用新的手段,丰富造林植树的方式,增强科学实用性。例如可以尝试采用覆盖造林的方法,在树木的根部覆盖草类或石块等,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分的流失,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光合作用,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

3 结语

造林植树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化工作,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造林植树工程的发展尚未成熟,存在较多的漏洞,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林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造林植树工程的现状,科学分析其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统筹规划造林植树工程的发展方式,有效落实技术措施,并不断完善造林植树工程的管理体系,为造林植树工程的推进提供科学化的指导,全面地提高造林植树工程的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郑淑红.探讨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孙志祥.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3(06).

猜你喜欢
植树树木工程质量
植树
植树鸟的来信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