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16-07-30 04:10霍磊傅凯丽赵曼丽王泽颖潍坊市中医院潍坊261041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三针疗程针刺

霍磊,傅凯丽,赵曼丽,王泽颖(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41)

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霍磊,傅凯丽,赵曼丽,王泽颖
(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41)

目的评价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予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于治疗前、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第4疗程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下肢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DL、BBS及Fugl-Meyer评分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

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针刺;中风后遗症;调神益髓;平衡功能障碍;配穴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iao Shen YiSui(regulatingm ind and supplementingmarrow)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post-strokebalance disorders.M ethodEighty-four patients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2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iao Shen Yi Sui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erg balance scale(BBS),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were scored before intervention,and respectively after the first, second,third,and fourth treatment courses.ResultAfter intervention,the ADL,BBS,and FMA scores of the treatment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iao Shen YiSui need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balance function,ADL,and function of lower extremitie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balance disorders.
[Keywords]Acupuncture;Post-stroke sequelae;Tiao Shen YiSui;Balancedisorders;Pointcombination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又称急性脑血管事件。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又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1]。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平均为140/10万至200/10万人口[2],按照梗死或出血部位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我们选取的患者皆为小脑出血或小脑梗死患者。我们应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4例入组病例均来源于潍坊市中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中风科病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组时间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标准

①脑梗死、脑出血诊断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②头颅CT或者MRI表现为小脑梗死或小脑出血;③临床表现为站立、行走困难,运动功能失调等;④年龄35~70岁,性别不限;⑤ADL评分>41分;⑥NIHSS评分≤15分;⑦Berg平衡量表评分≥21分;⑧入选者和/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年龄<35岁或者>70岁的患者;②有严重的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③有晕厥、哮喘或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④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患者;⑤患者或家属不同意签署本治疗方案患者。

1.4排除标准

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②不依从设计方案规定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调神益髓针刺法

头部取百会、四神聪、调衡三针(枕骨粗隆下缘正中及其左右旁开各1.5 cm,向下引3~4 cm,共三穴)、调运三针(上点为前发际至枕骨粗隆下缘正中连线中点后0.5 cm处,下点为眉枕线与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分别取上下点连线上点、连线上2/5点与下2/5点,共三穴)、调颤三针(调运三针向前平移1.5 cm,共三穴)、晕听区(耳尖直上1.5 cm)。

项部取风府、风池(双)、大杼(双)、完骨(双)、颈夹脊(C3-6)。

患者取坐位,皮肤常规消毒,取0.30 mm×40 mm毫针,快速进针,采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10 d 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2.1.2康复平衡训练

康复平衡训练法参照对照组。

2.2对照组

予康复平衡训练法,包括静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和其他动态平衡训练法。

2.3疗程及随访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3 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3.1.1一般情况评定

一般体格检查及治疗开始和4个疗程后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变化情况。

3.1.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使用ADL评定生活能力,采用Bar thel指数评分。评分>60分基本完成,41~60分需要帮助,20~40分需要较多帮助,<20分完全需要帮助。

3.1.3平衡功能评定

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评分0~20分需要轮椅,21~40分为辅助步行,41~56分可独立行走[4]。

3.1.4下肢功能评定

采用Fugl-Meyer评价患者下肢功能改善。评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3.2疗效标准

3.2.1生活能力评定

以ADL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20%。

进步:疗效指数10%~20%。无退步:疗效指数0%~10%。无效:疗效指数<0%。

3.2.2平衡功能评定

以BBS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20%。

进步:疗效指数10%~20%。无退步:疗效指数0%~10%。无效:疗效指数<0%。

3.2.3下肢功能评定

以Fugl-Meyer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20%。

进步:疗效指数10%~20%。无退步:疗效指数0%~10%。无效:疗效指数<0%。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个疗程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疗程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疗程  第2疗程  第3疗程  第4疗程治疗组 42 42.23±9.47 43.56±10.171)2) 55.29±9.711)2) 60.45±8.941)2) 66.57±9.891)2)对照组 42 41.79±9.56 42.55±8.981) 50.67±9.871) 53.42±8.851) 55.78±9.121)

3.4.2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疗程BB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疗程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

表3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疗程  第2疗程  第3疗程  第4疗程治疗组 42 21.83±2.79 23.58±2.891)2) 30.12±2.881)2) 37.25±2.811)2) 46.25±3.021)2)对照组 42 21.65±2.56 22.67±2.071) 28.55±2.451) 36.44±2.751) 40.81±3.301)

3.4.3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个疗程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疗程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疗程  第2疗程  第3疗程  第4疗程治疗组 42 50.25±2.25 53.59±2.841)2) 59.67±2.671)2) 63.94±2.781)2) 67.87±2.581)2)对照组 42 50.17±2.08 53.78±2.571) 57.81±2.691) 60.65±2.751) 64.65±2.781)

3.4.4两组ADL疗效比较

两组ADL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组别例数显效进步无退步无效总有效率/%

表5两组ADL疗效比较 [例(%)]

3.4.5两组BBS疗效比较

经卡方检验分析,P<0.05,两组BBS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

表6两组BBS疗效比较 [例(%)]

3.4.6两组Fugl-Meyer疗效比较

经卡方检验分析,P<0.05,两组Fugl-Meyer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7。

表7 两组Fugl-Meyer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平衡是人体保持体位,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步行的基本保证,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三个感觉系统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解剖学角度,平衡功能的维持依赖于脑干、小脑及前庭系统的协同作用[5-10]。

采用针刺头部腧穴治疗疾病,历代文献均有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因脑与经络关系密切,脑主宰人的精神和躯体运动,主要是通过经络以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联系脏腑和肢体的功能而实现的,故采用针刺头部穴位来治疗疾病[11-17]。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区即是头针刺激区。针刺大脑皮层所投影的头皮区,可引起头皮神经和骨膜的效应,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们选择“调神益髓”针刺法主要依据颅脑解剖定位选取穴位,现将各穴选择方案简单介绍如下。

百会位于左右半球中央沟中点,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18-27];调横三针均位于后枕部,相当于小脑半球和脑干在头部的投影区并有枕动、静脉分布,因此针刺调衡三针可以直接改善小脑脑干的血液供应,进而改善小脑脑干的功能;调运三针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主管肢体及躯干的运动;调颤三针位于纹状体在大脑皮层的投影,纹状体具有调节各肌群间的运动和调节肌张力等功能,因此,针刺调衡三针可以协调肢体平衡功能,调运三针、调颤三针可以协调四肢运动功能,从而有利于改善肢体平衡。风池、风府两穴均处于脑后颈部之枕骨大孔及延髓中枢体表投影处,其深部正是环、枢椎处,而此处是椎动脉发生重大折曲之处,并经椎动脉沟穿过寰枕筋膜至枕骨大孔段(即椎动脉之“寰椎段”),椎-基底动脉是脑血液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脑的动脉血20%~30%来自椎动脉,椎-基底动脉除分布于间脑后半部、大脑枕叶和颞叶的一部分外,主要分布于脑干和小脑,颈夹脊位于椎动脉附近。因此针刺风池、风府、完骨、颈3-6夹脊穴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28-34],进而改善脑干和小脑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脑干和小脑的功能恢复,改善肢体平衡功能。

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一方面要积极控制好基础疾病,另一方面应该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35-36]。“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作用明显优于康复平衡训练法,且临床效果可观。因本研究样本量不够大,笔者拟将采取多中心研究方式,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从中医学、针灸学、现代康复医学角度进一步优化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制定临床康复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215.

[2]Bonita R.Epidem iology of stroke[J].Lancet,1992,339(8789):342-34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张玉莲,崔元武,王颖.脑卒中平衡功能测评方法述评[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99-101.

[5]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40-141.

[6]王晓菊,李雪萍.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J].天津医药,201,43(8):902-904.

[7]余满,王伟.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4):40-41.

[8]庞莹,韩宝杰,牛红月,等.针刺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3):47-48.

[9]王雪梅,邹昆.脑三针和小醒脑针治疗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95-96.

[10]徐春梅,曲红伟,秦楠,等.康复平衡训练法结合头穴透刺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4):403-404.

[1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46-347.

[12]徐玉欣,罗华送.头穴推拿治疗轮班工作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2):1901-1902.

[13]李书霖,李岩,李凤霞,等.头穴透刺与药物结合对运动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5,43(4):59-62.

[14]江玉娟,杨玉霞,项蓉,等.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5,30(4):247-249.

[15]师帅,潘丽歆,李德韬,等.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2015,(4):109-110.

[16]马政涛,林喆,王臬江,等.头穴透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5,(3):51-52.

[17]张金峰,王长德,刘欣燕,等.头穴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41-544.

[18]孙其斌,敬辉,彦龙,等.头清胶囊联合针刺风池和百会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236-2238.

[19]邓德茂,廖海,段高雄,等.针刺重性抑郁症患者百会穴后脑功能区低频振幅的变化[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6):884-888.

[20]杨声强.艾灸百会穴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42例[J].光明中医, 2015,30(6):1276-1277.

[21]谢腾,王一红.百会长留针配合电针治疗痰湿内阻型眩晕4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51-52.

[22]邓德茂,段高雄,廖海,等.采用ReHo方法检测针刺重性抑郁患者百会穴激活的脑功能区[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5):683 -687.

[23]程为平,韦燕博,张茜茹,等.论百会穴穴性及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5-6.

[24]田元生,李众毅,唐迪,等.百会穴“刮痧开穴”后刺络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6):199.

[25]王康锋,张立娟,陈新勇.电针大椎及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痴呆36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84-786.

[26]丁明俊,蔡圣朝,楚二星.百会实按灸结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1):53-55.

[27]翁绩燕.百会穴温盒灸治疗失眠症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 49(10):755-755.

[28]杨海春,于志国,杜长路,等.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84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40.

[29]张丽蓉.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3例[J].陕西中医,2005, (1):17-18.

[30]路华杰,彭晓艳.针灸颈夹脊穴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3):42-45.

[31]冉小青,吴松,叶丹屏.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9):71-72.

[32]王琼芬,李飞,李林.针刺颈夹脊穴、颈三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39-3441.

[33]刘云霞.针刺颈夹脊穴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8):686-688.

[34]唐胜修,王小莲,刘辛.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 (12):2447-2449.

[35]Hill V,Dunn L,Dunning K,etal.A pilotstudy of rhythm and timing training as a supplement to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J].Top Stroke Rehabil,2011,18(6):728-737.

[36]Duff M,Chen Y,Attygalle S,etal.An adaptivemixed rea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J].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10,18(5):531-541.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iao Shen YiSui Need ling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ost-stroke Balance Disorders


HUO Lei, FU Kai-li,ZHAOMan-li,WANG Ze-ying.Weifang 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Weifang 261041,China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2.0149

1005-0957(2016)02-0149-04

霍磊(1985-),男,主治医师,硕士

王泽颖(1963-),男,主任医师

2015-05-20

猜你喜欢
三针疗程针刺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