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与应对策略

2016-08-01 11:48宋宗喆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宋宗喆

(郑州大学 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与应对策略

宋宗喆

(郑州大学 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继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我国的经济整体呈现放缓的趋势,国内不少学者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经济新常态的利弊。我国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换挡为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创新驱动代替要素、投资驱动,更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详细分析在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方式的变动,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中部六省;经济新常态;外商直接投资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201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oreign Direct Inverstment,FDI)金额1 195.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连续23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充分就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FDI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较少。而中部地区地处我国中原腹地,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山西6省,具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洞庭湖经济区等国家级规划区[1],发展前景良好。

一、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分析

(一)投资规模逆增长,增速放缓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自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之后,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2—2014年中国GDP连续3年低于8%。不少学者称此阶段为经济新常态时期,并指出其为特色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其实质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等。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于中部六省FDI的影响是否有益?图1给出了中部六省实际利用FDI的状况。数据来源于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省统计年鉴。

图1 中部六省实际利用FDI的状况

从图1可以看出:中部六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总体上处于递增的趋势;从FDI增长速度上来看,增长速度较不稳定,但都保持增长趋势,新常态时期增长速度出现逐渐放缓的趋势,这与我国GDP增速放缓相一致;中部六省在全国FDI额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到2014年,中部六省实际利用FDI总额占全国份额已达47.55%;中部六省FDI所占全国份额增长速度惊人, 2001—2009年中部六省FDI占全国FDI额增长了16.69个百分点,2010—2014年仅用5年时间该指标就增长了22.66个百分点,这与我国新常态时期GDP增速放缓形成逆增长。中部六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总体上处于递增的趋势,新常态时期FDI增速放缓,但在全国所占份额变大,这说明FDI重点向中部六省倾斜,渐渐扭转了FDI重点投入东部沿海的局面。

(二)独资比重进一步加大,投资结构失调,呈现垄断危机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主要采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独资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商在华投资方式由合资经营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独资经营为主、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为辅。表1给出了中部六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式、金额及比重。由表1可以看出,中部六省独资企业比例上升较快,2009年为52.07%,2013年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独资经营达到343.59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8.59%,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6.52个百分点,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另外,近年来独资经营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且出现并购的主流形式,一些因为技术、资本不先进的本土产业被独资企业所吞并,局部产业将出现被外商独资企业垄断生产的风险,这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无疑将成为产业上的威胁[2]。

表1 中部六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式、金额及比重

(三)产业结构逐渐改善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逐渐由东部沿海城市转向中部地区,其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总FDI比重较大,第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第二产业利用FDI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部六省每年流入第二产业的FDI额占总FDI额大多在70%以上,且90%左右流向制造业,一般倾向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图2)。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这为外商企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能源、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等产业的投资额仍较为偏低,就中部六省自身而言,外商投资仅仅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于经济的综合发展并没有切实的效益。

从图2可以看出,新常态时期以来,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总FDI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保持不断上升,某种意义上来说,中部地区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图2 中部六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二、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原因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近年来,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的幅度逐渐下滑,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走向了人口红利的转折期,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过去,劳动力供给过剩,造成大量的外商企业涌进内地,极大地促进了内地加工贸易企业、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2012年首次减少345万人,2013年继续减少244万人,2014年减少371万人。正如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削弱了制造业和出口的竞争力。中部地区正处于经济的腾飞时期,也受到了人口红利转折带来的负面影响,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投资环境变化造成的投资结构变动

独资企业逐渐垄断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早期,外商在华投资并不熟悉我国的市场行情和政策导向,只有借助当地企业,采取合资经营的模式从而获得共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涉外政策法规逐步与国际接轨,对外商独资的限制明显减少,外商企业选择独资经营更有利于技术的保密,且避免双方利益的冲突[3]。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处于疲软状态,不少外资企业为了降低盲目合作投资带来的风险,更多选择独资投资,从而造成了投资结构的垄断趋势。

(三)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其主要的任务是稳增长、调结构。中部地区顺应国家经济新形势,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外商投资额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较为灵活的服务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

三、对策建议

改善外资投资方式,防止独资企业垄断化。从表1可以看到,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外资在中部地区的投资越来越倾向于独资企业,外商独资化会阻碍外商技术与知识的溢出、破坏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4]。要打破独资企业垄断外资的现状,必须着力于改善外商投资方式,可以通过政策性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丰富外资投资方式,鼓励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战略性联盟,提升当地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扩大技术溢出效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中部地区来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与东部沿海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又是外商投资考虑的基础条件[5]。同时,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这对于中部六省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在经济速度普遍放缓的大时代背景下,中部六省应加快基础建设,鼓励外商把更高水平的产业引进来,加强外资与当地产业的关联互动。促进引资方式的精细化,加强产业链招商,全面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6]。

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优化产业结构。过去我国经济采取的是粗放型发展模式,高增长主要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由粗放型的资源驱动模式向集约型创新性模式的转变就成为了现阶段的“经济新常态”。战略性新产业的关键优势在于技术含量高、耗能低、成长空间大、社会综合效益较大,它既能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又能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非常符合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7]。因此,中部六省应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的发展模式,重视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互利互惠等政策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中部地区其他各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西君.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思路研究[J].中国市场,2015(9):8-12.

[2] 聂名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变动特征与发展趋势[J].亚太经济,2013(3):88-92.

[3] 王永齐.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4):72-75.

[4] 方旖旎. 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13(5):34-37.

[5] 曹小霞,李练军.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95-99.

[6] 汤大军,丁宏.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3):163-172.

[7] 李子联,华桂宏.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5(6):14-21.

(责任编辑:蔡洪涛)

收稿日期:2016-02-10

作者简介:宋宗喆(199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40—03

Cha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under New Normal

SONG Zongzhe

(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China’s economy as a whole showed a slowing trend. From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many domestic scholars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new normal economy. What’s more, they pointed out China’s new normal mainly has following features. Firstly,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shifts to high-middle speed. Secondly, the model of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ransforming into intensive model. Thirdly, factors and investment-driven growth have been replaced by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model. Finally,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I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scal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and propos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m.

Key words: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China; new economic normality; chang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
论城市品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建设意义
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解读
经济新常态下的减速治理——驳中国经济崩溃论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