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产业演进与转型升级

2016-08-01 11:48李平
关键词:转型升级郑州

李平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郑州市产业演进与转型升级

李平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通过梳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郑州市产业的演进历程,明确郑州市产业演进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农业、调整产业发展重心等方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郑州市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演进;郑州;转型升级

一、郑州市产业演进历史

产业的演进过程就是产业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附加值的不断增加、技术的不断进步[1]43-44。自改革开放到现在,郑州市产业结构经历了以下变动。

1978年以后,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改善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压缩重工业,扶持轻工业的发展。郑州市地处中原,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这时为响应政府号召,着重发展农业。

1983年以后,郑州市逐渐将重心向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倾斜,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轻工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产业结构更趋复杂。郑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对承东启西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90年代后期,郑州市各产业内部结构多样化。农业加快发展,产值增加;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服务业所占比重开始上升,各产业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2002年,郑州市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建设形成了产业集聚区,传统产业逐步得到改造。

2010年,郑州市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014年,郑州市确立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及医药2大战略新兴产业,并对现代食品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3大传统优势行业进行改造提升。

二、郑州市产业演进实证分析

参考河南省统计年鉴,郑州市1978—2014年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如图1所示。

图1 郑州市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变动趋势

采用钱纳里的投入产出法从产业产值和劳动力投入2个方面分析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变动。

(一)郑州市三大产业产值变动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1978—2002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体上是逐年下降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体上是逐年上升的;2002—2011年,郑州市进行产业调整升级,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造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1年以来,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上升。

经过30多年的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有所下降,这与郑州市工业化后期的阶段是符合的[2],但在国内总产值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尚未形成,目前还未取代第二产业的地位,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二)郑州市三大产业劳动力投入变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3]21-45。图2给出了1983—2014年郑州市三大产业劳动力投入占比(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由图2不难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体上逐年下降,而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表明劳动力人口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截至2014年底,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9.6%、37.7%和42.7%,表明郑州市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图2 郑州市三大产业劳动力投入比例变动趋势

三、郑州市产业演进特征

(一)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

主要表现为:改革初期产业结构基本失衡,农业所占比重过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持续下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物流、信息、金融保险等现代物流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增长,这表明郑州市产业结构正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4]。

(二)第一产业结构内部趋于优化

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下降,牧业所占比重上升[5]36-52。从1978年到2014年,农业所占比重由81.7%下降到50.6%,牧业所占比重由11.4%上升到了39.9%,林业、渔业变化不明显。畜牧业、水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表明郑州市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

(三)第二产业结构内部重工业比例上升

1978年郑州市第二产业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53.8%、46.2%,霍夫曼系数为1.17(见表1)。1981年轻工业所占比重达到最大,为61.1%,霍夫曼系数为1.57,表明郑州市正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即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迅速,消费资料工业发展缓慢,这与改革初期郑州市积极发展轻工业有关。到1985年,随着基础产业的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轻工业产值下降,霍夫曼系数为1.01,此时郑州市处于工业化的第三阶段,即资本资料部门与消费品资料部门规模相当。1985年之后,轻工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重工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14年,霍夫曼系数下降到0.23,轻重工业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在这一过程中,郑州市处于工业化的第四阶段。

表1 郑州市1978—2014主要年份第二产业内部轻重工业占比

(四)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2014年郑州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 3 142.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6.4%,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42.7%,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6]。2006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36.4%,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为20.9%。2014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所占比重提升到29.7%,而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所占比重下降到27.9%,这说明郑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

四、郑州市产业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郑州市在产业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已得到了很大改进,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失衡

第一产业薄弱,劳动生产率低,缺乏技术投入;第二产业比重过重;第三产业仍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产业结构内部发展不合理

郑州市传统农业比重过大,且主要以粗放发展为主,农产品生产效益低,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有当地特色的区域布局结构,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缓慢,没有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7]。郑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重工业,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性为主,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初级产品占据很大比重,经济效益不高。服务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需大力扶持发展。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郑州市以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为主,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却因此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郑州市PM2.5指数较高,雾霾严重,就与煤炭的过度燃烧密切相关。环境问题日益迫切,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产业创新能力差

郑州市虽然高度发展高科技产业,但产品的创新能力同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位于产业链的底端,产品质量低、技术落后。

五、推动郑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一)明确产业政策

首先,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产出,推动农业现代化;其次,改造传统工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最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新动力。

(二)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首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其次,加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鼓励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益;最后,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新离不开人才,郑州市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发展本市经济,推动产业重构的步伐。

(三)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郑州市作为省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当前需要努力的目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出低碳环保的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水平。

(四)调整工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新型产业的发展

发展重点由传统工业转向新兴制造业,优先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郑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优化结构调整,加大物流人才培训,提高管理能力,提升郑州市物流产业的竞争水平。郑州市历史悠长,文化资源丰富,通过结合本地特色,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海华. 产业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 李诚固,李培祥,谭雪兰,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3(1):7-12.

[3] 徐本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4] 王明友,李方华,李春彦.加入WTO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2(11):19-22.

[5] 刘小翠. 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刘伟, 张辉.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 2008(11):4-15.

[7] 胡振华, 孟卫华.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J]. 统计与决策, 2007(18):78-80.

(责任编辑:蔡洪涛)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李平(1992—),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运行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69;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43—03

Industrial Evolution and Upgrading in Zhengzhou

LI Ping

(School of Busines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Analyzing the industrial evolution of Zhengzhou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can see the shortcomings of Zhengzhou during industrial evolution proce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focus adjustment can accelera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Zhengzhou city.

Key words:industrial evolution; Zhengzhou;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郑州外国语学校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