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才是唯一答案

2016-08-01 21:02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路遥稿费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里面包容了路遥太多的写作功底和技巧。他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现。他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记歌颂中国农民那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忽视属于农民的那种特有的爱情传达方式,以及由于文化差距而引起内在素养不同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这就是路遥。路遥在其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却足以震撼人心的作品,他时刻关注着黄土地,关注着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善良的人们,路遥以其强烈的激情与他们一起悲欢,一起思考,一道前进。他所写的人是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善良而又多情自尊的人,他叙述的故事是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他所抒发的感情是像黄土地一样炽热奔放而又辽远的情。

路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且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写作:“三伏天都需要生火炉烤火”

王天笑是路遥最小的胞弟,比路遥小19岁,在榆林热电厂工作。路遥去世前住院的几个月,王天笑一直陪伴在路遥身边,“每天24小时几乎没有离开过。”王天笑没有从事文学创作,但因为大哥路遥的影响,对文学有一定的兴趣,对路遥生前的创作状况也很了解。在接到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王天笑一开始并不愿意谈关于路遥创作的事情:“之前说得太多了,路遥自己写的、别人回忆的、报纸上报道的,已经很详细了。”但是聊着聊着,王天笑还是忍不住感慨路遥的写作过程实在太艰辛,“简直是舍生忘死。”

路遥生前的绝笔文章是长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详细记述《平凡的世界》创作的整个过程。可以说王天笑用“舍生忘死”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平凡的世界》,路遥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创作,头三年到各地考察、采访,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构思小说框架、人物、情节。”王天笑回忆道:“后三年才开始动笔写,一年一部,三年写了上中下三部。”用今天的眼光看,路遥用了一种很“笨”的创作方法。虽然作品涉及的陕北城乡、农村,是他几十年来生活过的地方,但他依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做了一遍类似田野调查的考察,包括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有些生活是过去熟悉的,但为了更确切体察,再一次深入进去——我将此总结为‘重新到位。”路遥在文中这么写道。他揽过工、放过羊,在田野里过夜,甚至下矿井干活,以此体验生活。

为了了解《平凡的世界》所涉及的,中国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中十年的社会情况,路遥居然用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和另外两份地区性报纸,以至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这个细节记录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让很多人至今印象深刻。

王天笑一直住在榆林,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时候住在榆林宾馆,这使得兄弟俩见面的次数多了起来。在王天笑的印象中,路遥从来没有按时吃饭的念头:“他每天给自己定了一个量,比如要写三千字或者五千字,就无论如何要写完。就算写到晚上十二点,也不会停下来吃饭。”而等到路遥想起吃饭的时候,往往才发现没有饭吃,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就着一根大葱就解决了一顿饭。

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路遥的女儿路茗茗已经6岁了,一家人居住在西安。但路遥认为,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在写书的三年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呆在外地,有时候是偏僻的煤矿,有时候是边远的小县城。他后来回忆道,住在小县城的土窑洞里,阴凉得三伏天都需要生火炉烤火,冬天如何严寒,旁人简直无法想象。

在女儿路茗茗的印象中,路遥永远是写作的状态:“每年爸爸回家的时间很短,但即使在家里,他也一直在写作。每天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晚饭后看看《新闻联播》。”路茗茗说道:“但实际上爸爸看新闻也是间接地为了写作——他觉得作为一个描写真实生活的作家,应该了解社会时事,看新闻就是他最重要的了解渠道。”在王天笑看来,路遥常年在外,全身心地写作,是后来路遥与妻子林达感情不和的主要原因:“这是谁都可以理解的,丈夫常年不在家,太太肯定不高兴、有意见,换做谁都会有情绪。所以说路遥为了写作,付出的实在太多了。”

不仅如此,路遥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写作期间每况愈下。“身体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苍老了许多。走路的速度力不从心;饭量也减少了不少。右边的眼睛仍然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在文章中记叙道。到了第二部完成的时候,路遥有一天突然吐血,觉得自己“生命的弹簧整个地被扯断了”。医生让他停止创作,休息一年,但他不予理睬。

“我们都说过他,但是说了没有用。”王天笑的语调很有些伤感:“我大哥这个人,不能用‘倔来形容,但是他定下要做的东西,谁也拦不了。他认为自己准备了这么久的一个事业,不应该耽搁下来,还拖那么久。”路遥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坚持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所有创作。全部修改完的那一天,他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把笔往窗外一扔,之后嚎啕大哭起来。“后来即使拿到茅盾文学奖的时候,就我所知他也没有哭,但是这次他哭得很厉害。毕竟这是他用六年的心血换来的。”王天笑说。

贫穷:靠写小说挣稿费赚钱,就和卖血一样

路遥的四弟王天乐,在一篇纪念路遥的文章里,把路遥称为“悲剧人物”。王天乐与路遥感情最深、联系也最紧密,但遗憾的是他已经在今年初去世,去世前是《陕西日报》的记者。他得的是肝硬化腹水——与路遥一样的病。王天笑也在去年查到患有同样的肝病,正在治疗。他们的二哥王卫军去世于1996年,也因为同样的病。死神似乎特别眷顾这个家族。

王天乐之所以称路遥为“悲剧人物”,除了怜悯他生前的艰辛和病痛,也慨叹他出人意料的贫穷。王天乐在文中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形:“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路遥早在发表《人生》的时候,已经是知名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更是让他如日中天。一个如此著名的作家,居然要借钱去北京领奖,而且连自己的作品都买不起。

在路遥的年代,作家拿的是稿费,而不是今天的版税。“路遥的稿费在当时来说并不低。”作家申晓告诉记者。他是路遥从小认识的朋友,感情深厚,《守望路遥》一书就是他主编的。申晓的说法得到王天笑的证实:“路遥的稿费是千字三十块钱,这在当时应该是全国最高的。”

王天笑认为,路遥当时之所以在经济上拮据,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几年时间都离家在外面跑,花销大。申晓则形容路遥“不惜财聚财”。他们都提到路遥的两个特点:爱抽好烟,爱喝咖啡。“路遥对别的很随便,吃饭一个馍一块饼就能打发,换衣十块钱一件也没所谓,但烟一定要是好烟。而且他抽烟只认准一个牌子,一连几年,别的牌子绝对不抽。”王天笑说:“我就记得他连抽过几年的‘恭贺新禧,一天总要两三包。只要在写作,他总习惯燃着一根烟,有时候整根烟都燃完了,他都忘了抽,于是就再点一根。”路遥也在文章里写道:“我可以用一百元钱买一条高级香烟供‘关键的几天抽,也可以用五十元钱买一件仿羊皮夹克穿几个冬天。”对高级香烟的执着成为路遥经济的一项主要负担。同时他的另一个爱好——喝咖啡,也同样花钱。大罐的雀巢咖啡,路遥常常一买就是好几罐,每天写作中,他经常一杯接一杯地喝。

路茗茗也谈到了父亲的这些生活细节,她忍不住笑起来:“其实我爸爸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没有追求的人。比如吃饭,是吃馒头大葱,还是吃西餐,对他来说其实没有区别。所以抽烟、喝咖啡这些我们今天觉得‘小资的事情,对他来说不过是为了写作提神,算不上享受,只是一种工具。”

她也不觉得她童年过得特别贫困:“像很多80年代的家庭一样,我们家不算好也不算坏。父亲虽然是作家,但在那个年代,作家和别的职业的收入区别并不大,并不像今天名作家那么收入优厚,只是有时候爸爸的朋友知道他爱抽烟,会送他一些好烟,仅此而已。我们家过的就是普通的生活。小时候我生日的时候,父母会带我到稍为正式的饭馆吃饭,作为庆祝。平时的日子过得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

不过,路遥的不少朋友都见过他经济窘迫的样子。作家张晓光记得,路遥曾经请他帮忙介绍企业家,打算写报告文学赚钱,当时路遥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他清楚记得路遥说过这样的话:“你知道,《平凡的世界》那点儿稿费,还不够我这几年抽烟的钱。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我不怕你笑话,给女儿买钢琴,我还是借的钱。”这让张晓光很心酸。后来他帮路遥联系了505神功元气袋的发明人来辉武,路遥为他写了一篇报告文学。但换来的5000元稿费,却是在路遥病倒昏迷后才拿到的。“靠写小说挣稿费赚钱,就和卖血一样。”这是路遥留给张晓光最深刻的印象。

作家李天芳则回忆另外一件往事:“为了赚钱,路遥想了很多办法,1992年夏天,西安刮起股票热,路遥也拿了家里仅有的现款去排队买股票,路遥在住院的时候还对朋友说:我现在是有股票的人啦,我买了某某公司的股票……”实际上,他只不过买了总值2500元的股票。

路遥逝世后,留下了一张一万元的存折。“那是茅盾文学奖的奖金。”王天笑说。除此之外是近万元的债务。王天笑向记者证实,路遥在文学上的成就,确实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财富:“《平凡的世界》一百万字,稿费就是3万元,这3万元其实在路遥作品出版前就已经预支得差不多了。家里的开支和供养养父母、亲父母,加上他又要抽烟,实际上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正因为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认为,路遥英年早逝的原因,一是因为累,二是因为穷。贾平凹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驳斥这种说法,认为路遥的早亡主要是因为家族遗传病。不过王天笑并不完全认同贾平凹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家族是有这样的病,从小家里穷营养不好,同时也因为路遥太累,长期生活条件差,饮食不规律,休息也不好,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否则如果生活条件好,保养得好,活到六七十,也不是没有可能。”

路遥在医院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最多不过一百天的时间。”王天笑说:“他一直认为自己没事,可以好起来。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点。所以他一直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去世前三天,还笑着和我合影。他去得很突然,最后几小时是昏迷的,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路遥稿费
30元稿费怎么花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稿费”的由来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稿费“行贿”
写给远去的路遥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一波三折领稿费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