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公案剧的佳作

2016-08-01 01:23王玉琪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张林员外包公

摘 要:我国古代戏剧艺术发展至元代,进入繁盛时期,其剧本创作代表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为公案剧的佳作,剧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善恶分明的人物特征。巧妙的安排情节冲突,使得剧情波澜起伏。最后,对作品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分析其深远意义及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公案剧;灰阑记

作者简介:王玉琪(1993-),女,汉族,山西省长治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2

一、《灰阑记》中善恶分明人物形象

人物是戏剧的灵魂,贯穿于剧本的始终,没有人物也就无所谓戏剧。作者在楔子中介绍了背景,剧作主要人物一一出场。通过刘氏之口介绍了自己家庭变故。从她的叙述中可知“祖传七辈是科第人家”,不幸家道中落,为了维持生计,出于无奈让女儿卖俏求食,在这里作者塑造了一个色艺俱佳的妓女张海棠,不仅“姿色尽有”而且“聪明智慧”,如此美丽聪慧的女子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被迫沦为娼妓,她不幸的命运由此开始。世事却不尽人意,海棠的从良之路困难重重,历经种种磨难之后,善良之人最终得以圆满结局。

作品中与张海棠形成鲜明对比的女性形象是马员外的正妻,她在作品第一折出场,“我这嘴脸实是欠,人人赞我能娇艳。她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全靠胭脂花粉来伪饰自己的真面目。作品中的马妻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不顾他人的痛苦,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恶妇形象,让人读之恨之。

剧作中还塑造了一批官吏形象,按其在剧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可大致分为两种,即以包公为代表的正义清官,以苏顺为代表的贪官污吏。包公是戏剧作品常常出现的人物,以铁面无私闻名于世,该剧中的包公却有所不同,多了几分人情味,更显亲切。

二、《灰阑记》波澜跌宕的情节冲突

《灰阑记》中展示出人物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使剧情波澜跌宕,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一折,是各种矛盾的显现阶段,转眼已是五年后的光景,首先出场的是马妻,经她的紫薯可知她与赵令史之间存在矛盾,为了与赵令史“久远做夫妻”,谋划着所算了马员外。经由此,转而叙述兄妹之间的矛盾,海棠从良后的五年间,母亲已逝,哥哥未归,已为员外生得一孩儿,叫做寿郎。在孩子生日之际,马员外与正妻领孩儿到庙里烧香,出门看时,竟与哥哥再次相遇,然而兄妹相见,矛盾便进一步展开,落魄的哥哥张林投靠妹妹海棠,向海棠寻求帮助。刚开始海棠质问哥哥“自丧了亲爹撇下个娘,偏你敢不姓张,怎叫咱辱门败户的妹子去支当。”[1]她讽刺哥哥,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向哥哥抱怨一下往日的辛酸。当哥哥说“妹子也,我也是出于无奈,特特投奔你来。没奈何,不论多少,赍发些盘缠使用,等我好去。”[2]这一请求被海棠拒绝了,也不是海棠故意刁难,而是她确实有难言之隐,“哥哥不知,俺这衣服头面,都是马员外与姐姐的,我怎做的主好与人?”[3]自己做不得主,拒绝哥哥实是无奈之举,然而张林因此误解妹妹。此时正赶上马妻回家遇到张林,问清来由后,假意同情回家让海棠脱下衣服头面送给张林,说成是自己的衣服,挑拨兄妹之情,张林衔恨离去,兄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待马员外回家后,马妻便反过来诬陷海棠将衣服头面给了奸夫,挑起了马员外与海棠的矛盾,借机将马员外药死,马妻更反咬一口说海棠药死员外,将罪名嫁祸于海棠。第二折,是妻妾矛盾发展阶段,在郑州县衙初次审案过程开始,海棠寄希望于官府,与马妻对簿公堂,殊不知自己遇到的官是“但要白银,官事便了”的“苏模棱”。马妻与赵令史内外相互勾结,早已安排下屈陷海棠的机关牢笼,善良的海棠岂是他们的对手。在公堂之上,街坊邻里,收生的刘四婶,剃头的张大嫂,均被大浑家买通,通通作了伪证。在这样一个民风败坏,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应有的温情,金钱腐蚀了人们的良知。海棠在现实面前也认识到“有钱的容易了,无钱的怎打熬!”深感世态炎凉,对官府也彻底失望。赵令史对海棠进行严刑拷打,逼她认罪画押,海棠无法忍受酷刑,只得认罪。上一折中的悬念,在这里成为现实。首次妻妾正面的矛盾冲突以海棠的失败作结,但妻妾之间的矛盾并未结束。经过这次教训,海棠一直坚信的凭借事实取胜的希望被现实打败,从而寄希望于清官身上,盼望出现一个公正廉明的清官出现让她“熬出这个死囚牢”。第三折,各种矛盾冲突的暂时缓和,郑州衙门公人,董超、薛霸,俩人受到赵令史的指示“起身时节,每人与了五两银子,教他不必远去,只在僻静处所,便好下手”。[4]在押解海棠途中,百般刁难她。海棠不免感叹“那个是见义当为,肯怜咱这般苦楚。”就在海棠感慨之时,恰巧遇到已在开封府当祗侯的哥哥张林,他正在迎接包待制的途中。由于起先马妻的挑拨离间,张林对妹妹海棠的误解未曾消散,以至于再遇到时,面对不幸境遇的妹妹,张林不仅不帮她,还羞辱她是“泼娼根”,这对于海棠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待海棠发现哥哥对自己存在误会时,连忙向哥哥言明真相。兄妹之间的误会得以解除,张林转而帮助她。随后,张林和海棠发现了马妻与赵令史通奸,使得海棠的处境发生逆转。 第四折,是情节冲突发展的高潮,地点在开封府衙,在这一折中起关键作用的包待制出场,他在审理卷宗时产生疑惑,发现冤屈。“[5]包待制在发现冤情之后,便决定重新审理,以免冤枉了清白之人,包待制升堂断案,张海棠起初怯于包公的威严,不知如何叙述,哥哥张林心急便代为陈述,被包公训斥。此时马妻与寿郎也来到朝堂之上,海棠与马妻再次对簿公堂,妻妾矛盾进一步激化。作品塑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包公形象。最终,海棠得以申冤,行恶事之人得到应有的报应,以大团圆收尾。

三、《灰阑记》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李行道的《灰阑记》为公案剧的佳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再现元代社会的本来面貌,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第二,塑造了一批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如作品中的张海棠是真善美的化身,马妻则是假恶丑之人。第三,高超的叙事艺术,巧妙地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悬念迭起,险象环生,使得剧情波澜起伏。第四,人物语言浅显易懂,明白晓畅,质朴感人,便于流传。由此可见,作品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在众多公案剧中脱颖而出,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立足于社会的现实,再现出特定的历史环境,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正如作品末尾所言“传扬的四海皆知”,在民间传为一段佳话。与此同类的灰阑故事,古代东西方均有记载,如印度佛教典籍《贤愚品》中药王断子,犹太的《旧约》中所罗门断子。这些故事是在各自独立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却有着相似之处,正体现出人类共同的智慧。虽然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不同,但是面对断子这一事件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体现。

《灰阑记》不仅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它被译为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其中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在李行道《灰阑记》的影响下改编创作了《高加索灰阑记》。文化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存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融汇各种优秀的成份,彼此不断借鉴创新,进而创作出经典的文学范本,丰富文学艺术世界。

注释:

[1]《全元戏曲》王季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00.01.

[2]同上.

[3]同上.

[4]《全元戏曲》王季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00.01.

[5]《全元戏曲》王季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00.01.

参考文献:

[1]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元杂剧鉴赏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06

[2]王季思主编 全元戏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01

[3]王国维著 宋元戏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01

[4]曲德来 关于元杂剧《灰阑记》的来源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3期.

[5]郑传寅著 传统文化与古典戏剧[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04

[6]黄庆丰 试分析《灰阑记》的戏剧冲突[J].《作家》2008年16期.

猜你喜欢
张林员外包公
张林美术作品选
县官对“员外”忌惮为哪般?
包公断案故事之巧断偷吃鸡蛋案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Lie transformation on shortcut to adiabaticity in parametric driving quantum systems∗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秋夜寄邱员外
段员外选媳
“包公”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