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2016-08-02 10:31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考研创作语言

陶 冶

(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 南昌 330201)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陶冶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在微电影创作中,大多数人选取的都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小事,其中含有的戏剧冲突就不免显得略微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原本的故事进行一定的戏剧加工,即虚构。如何在实的故事片中进行适当的虚构,才能让微电影创作显得不夸张、不造作、贴近生活,这是进行写实主义的故事片创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平衡的基础上注重影片的戏剧性,这是贯穿于微电影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笔者毕业创作的微电影为例,浅谈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和戏剧性。

剧本创作;平衡;戏剧性

故事片类微电影创作,一向是考验微电影学习者和创作者的一个重要难题。如何选取一个合适的故事剧本、如何让故事可以在镜头下完整呈现,是体现创作者功力的重要考量标准。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必须从剧本创作开始,把握虚构和写实之间的平衡,然后在拍摄中运用镜头语言强化平衡,最后在剪辑时进行最后的收尾,才能让影片在整体风格上保持一致。

一、剧本创作的平衡之美

剧本创作是进行微电影创作的第一步,是决定故事片是否成功的关键。剧本是一剧之本,诚如苏联早期电影艺术家杜甫仁科所说:“电影剧本的作者是在纸上设计电影的总设计师。”那么,怎样的剧本才是好剧本呢?这就必须做到两个平衡:艺术性和社会性的平衡、虚构和写实的平衡。而在此次的毕业作品设计中,笔者选取的故事就来源于生活,即考研女生的经历,在确定了这个大方向之后,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剧本的平衡。

(一)创作者态度和主题的明确

剧本是对创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如何能让你的影片引起观众的共鸣,首先要明确态度。视点不同,故事就会产生天差地别,而作者的态度不同,则呈现给观众不同的视听体验。在这次创作中,笔者选取的视点是“考研女生”这个在考研人群中人口基数大,而且争议较多的人群。随着考研队伍越来越庞大,考研者所承受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对于女性考研者来说,她们身上存在着比男性更多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女性的社会期望会逐步从学业、事业转向家庭、丈夫、子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普通民众对女性最基本的社会要求,因此多数大龄女性求学者在考研这条道路上要承受更多来自社会舆论以及家庭的压力,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挑选了女性考研者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选题已确定,那么在剧本中呈现的对于考研女生的态度,是支持、同情还是反对,自然将对影片的受众以及评价产生巨大影响。

除此之外,影片的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灵魂所在。对于一个好的故事片来说,明确的主题是决定口碑的重要条件。一部成功的作品,必须使观众观看完影片之后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才能引发共鸣。在这次创作中,笔者选取的主题是女性考研者在面对考研压力带来的阵痛之后的执着坚定,在这个主题确定以后,所有的创作都围绕着它进行,也就避免了影片叙述的混乱。

(二)人物设置、动作性以及视听呈现

优秀剧本的核心是塑造丰满、有个性的人物,我们必须塑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物,也就是做到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平衡。一个真实的人物,得活在电影的结构里面,不然就变成了流水账式的纯粹纪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考研女生几乎都是这样的形象——不修边幅、风风火火甚至是有些蓬头垢面,然而在她们身上却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及压力,有的源于家庭、有的源于工作、有的则源于学业。当这些矛盾分散在不同的人身上,在戏剧冲突性上就有所缺乏,而剧本创作的原则是在不违背现实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虚构,把多个人身上存在的矛盾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这样能增强戏剧性,更有看头。另外在性格方面,也要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让人物性格比生活中更加鲜明、更加极端,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故事的发展。

剧本不是小说,它是为了紧接着的视听创作提供脚本,这就要求剧本必须具有动作性。而所谓的动作性不仅包括人物心灵深处的内部动作,也包含了人物互动的外部动作。内部动作,通常是通过演员的内心戏及环境的渲染来体现,而外部动作就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故事剧情的设置及不断的戏剧冲突来体现。考研的故事大多数集中在教室中,如何通过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让故事更有戏剧性,就必须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上下功夫,紧凑而又曲折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都是剧本的亮点所在。

剧本不像小说那样必须用各种修辞来增添画面感,给读者想象空间,它必须做到的是用白描式的语言来描绘画面,让拍摄者可以根据剧本所说的内容进行影像创作,所以必须注重视听结合。所有的故事情节必须在生活的基础上戏剧化,但是跟小说的戏剧化不同,它的戏剧化体现在画面的设计、情节的发展上,在创作剧本时必须结合声音、画面,甚至要考虑到后期的音乐等因素,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二、电影语言的平衡性

一部电影要有自己的叙事方式,这就是电影语言,具体说来,指的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也就是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相较于其他的语言,电影语言直接和人的试听对话,更直观、更震撼、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电影语言的基础构成要素包括表演、场景、灯光、色彩、服装等。音乐、音响这些偏向蒙太奇的元素使电影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后期的剪辑技巧将不同镜头进行拼接,使电影语言更加完善。

(一)特殊环境塑造特殊人物

人物的性格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经历决定的。我们在电影语言的设计上,必须给不同性格一些不同的要素,这样才能进行区分。笔者在作品中设计了两个不同性格的考研女生,一个是考研多次失败的女生(简称甲),一个是首次尝试的女生(简称乙)。在甲的设计上,她多出现在较为封闭的环境,比如无人的墙角、狭窄阴暗的出租屋,并且衣服颜色也略微单一,刻意让她在全片中穿着同一条蓝色裙子,以此来塑造人物性格;女生乙则衣着色彩更丰富,所处的环境也更加明亮,从而突出她的性格特点。

(二)声音传情,丰富影片内容

电影声音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音响、对白、音乐等。电影音乐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氛围的利器。在不同的桥段选取代表不同情绪的音乐,从而起到表意作用。两人相处时的音乐更多地运用“音乐写实”的手法,用音乐来表现两人在不同阶段的关系以及心理变化。而在场景转换上,音乐则更多地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使整部影片得叙事更加流畅。

除此之外,电影写实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同期声的现场音,如学生的读书声、放学的喧哗声、房间的风扇声、食堂的吵杂声等,这些声音构成了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性,也让影片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让观众如临其境。

(三)镜头衔接平衡影片节奏

电影语言不仅在拍摄上,在后期制作上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将拍摄的大量素材堆积在一起,然后剪辑出自己需要的画面,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故事片的剪辑手法上,首先必须按照故事脉络去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故事的写实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运用一定的剪辑技巧、转场手段,让电影更加丰富。但是一部故事片中最好少运用一些过于华丽的特效,这样才能保证故事的真实性,让观众感同身受。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能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进行影片剪辑,适当地改变影片的节奏,比如利用慢镜头、快进等手法来让叙事更加紧凑、情绪更加饱满,也是剪辑时可以运用的技巧。

电影语言包含的范围很广,灯光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是否得当,这些都会影响片子的平衡性,如何让这些成为电影叙事的工具而不是累赘,是考验你能否做好一个片子的重中之重。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绪的转换之下,选取不同的灯光、色彩,从侧面来表现电影的主题,完善电影的叙事,如当主人公失落的时候灯光变暗,当主人公开心的时候色彩变得绚烂。

三、叙事结构的平衡

讲好故事,必须注重故事的叙述方式,电影亦然。我们拍电影也必须注重电影的叙事结构,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命运和故事发展、结局等方面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罗布特·基恩在《故事》中说道:“一个讲得美妙的故事,犹如一部交响乐。其间,结构、背景、人物、类型和思想融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统一体。要想找到它们的和谐,作家必须研究故事的诸要素,把它们当做一个管弦乐队的各个乐器——先分别联系,然后再整体合奏。”①回到作品本身,笔者试图通过两个女生考研的故事来表现考研女生的心态、境遇、挣扎等。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以怎样的结构来体现故事起伏、情绪波动,怎样在平淡的学生生活故事中找到亮点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恰好和前面的人物塑造等相互呼应。一个好的叙事结构必须建立在完整的背景和丰满的人物基础之上,然后通过故事情节和事件带来的种种压力进一步塑造人物,逐步增强戏剧冲突,增加电影的可看性。

在这次的习作中,我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三次考研失败的女主角A身上,以这样一个特殊的考研女生来揭露在考研过程中女生面临的压力。在具体的叙事设计中,主要给她设计了三方面的矛盾,首先是来自工作的矛盾——单位领导的现实和她追逐梦想之间的矛盾,之后就是来自家庭的矛盾——母亲的逼婚和她考研之间的矛盾,最后是最直接的故事主线的矛盾,也就是来自女生A和B之间的竞争矛盾。对于女主角来说,压力越大,她内心的挣扎和冲突以及和社会的冲突、和环境的冲突就会越来越激烈,人物做出的选择越来越接近她的本心。在这样的对比和反衬之下,性格在不断增强的压力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人物弧光”。

在矛盾冲突的设计之外,情节的安排也是叙事结构中的重点。怎样在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平衡,构造一个稳定的故事三角,是必须注意的。习作的主要情节是两个女生在备考中相互试探、冰释前嫌的过程,两个人的交集毫无疑问是整部电影的主线,而为了呼应上面的矛盾冲突设计,有一些细小的情节设置,通过周围的人的一些行为和语言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激化人物的矛盾,让叙事更加完整。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下,电影的叙事结构才会显得更加完整。

四、开放式的故事结局

电影的结局是电影的跋幕,一个好的电影结局可以为一部影片画龙点睛。而相对于那种闭合式的给出答案的电影结局,开放式的电影结局对于观众来说,想象空间更大,从而使影片更具有戏剧性,也为影片带来更多的共鸣和关注度。

对于这次创作的结局选择,笔者并没有让两位主角的矛盾真正激化到一定程度,“兵戎相见”,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温和的处理方式,让两个人的竞争步入正轨,在这样的处理之下,最终两个人究竟是一起为了理想努力,还是像清宫剧一样为了达到目的勾心斗角,都是电影之外留给观众的思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也是如此,在这样的安排下,让两个人的关系走向怎样的方向,每个观众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就取决于观众的阅历,对故事的理解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一大半。其次,要学会多方面熟练地运用电影语言,让故事跃然纸上,真正成为视听飨宴。再次,要给故事一个好结尾,虎头蛇尾是现在很多电影的通病,虽然不一定能做到锦上添花,但至少不能狗尾续貂,我们必须做到要让电影在一个完整的基调下顺利结束,这样才能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电影的创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以电影的方式不断前行。

五、结语

波德维尔曾说过:“叙事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途径。”②我们进行创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讲好一个故事,然后让观众去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哲理或者是人生感悟。如何通过身边的小人物让人理解中国社会中的普罗大众,如何发掘底层人物或者普通人身上难能可贵的发光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创作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电影,不仅仅是宏大的场面、高超的特技,更重要的是对于故事的把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悟到什么,可以了解到现实社会当中的一些现象,是比绚烂的画面更深层次的意义。

对于初入门的人来说,要讲好故事,首先要从源头也就是剧本创作抓起,有了好的剧本,电影也就成功了

注释:

①[匈]贝拉·巴拉兹著,何力译.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②[美]波德维尔等著,史政,陈梅译.电影艺术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匈]贝拉·巴拉兹著,何力译.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美]波德维尔等著,史政,陈梅译.电影艺术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J905

A

1007-0125(2016)07-0097-03

陶冶(198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单位:江西服装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考研创作语言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墙之隔》创作谈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创作随笔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