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电影《闯入者》的悬念设置

2016-08-02 10:31朱俊威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老邓希区柯克王小帅

朱俊威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简析电影《闯入者》的悬念设置

朱俊威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王小帅是个善于思考的导演,其作品反映出他对历史和当下社会的思考。《闯入者》用悬疑惊悚的手法,展现了一出悲剧,从悲剧中折射出对人性的思考,使人性变得更完善和更深刻。

《闯入者》;悬念;人性

王小帅导演的作品总是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之前的作品如《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日照重庆》等,而《闯入者》是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悬念电影。

“什么是悬念?悬念是调动观众全神贯注地关心剧情并急切地等待下文的剧作技巧。”①《闯入者》正是这一解释的体现,利用了观众急切想知道故事发展进程和人物命运的心理,而悬念本身也体现了观众的心理感受和变化过程。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把悬念玩到了极致。王小帅是个善于思考、学习的导演,他的《十七岁的单车》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而《闯入者》是不是在向希区柯克学习呢?

一、情节中的悬念设置

骚扰电话打破了老邓平静的生活,老邓不打招呼地闯入两个儿子的生活中,小儿子抱怨母亲来之前不打个电话,大儿子和儿媳妇也不喜欢母亲不请自来的方式,干扰了他们的生活,这都切合电影的主题。在孩子们面前,老邓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但话语依旧强势,这刚好暗示了老邓在文革中是个“积极分子”。

偷窥癖是希区柯克悬念电影的一个重要手法,就连推崇他的法国新浪潮导演特吕弗也认为,希区柯克的电影属于窥淫癖类型。《闯入者》中老邓的生活被偷窥,打骚扰电话,这实际上已经把观众带入了悬念氛围中。少年偷窥老邓接送孙子,并同坐一辆公交,他身穿横条纹T恤;第二次是在自家门口的楼道内,略带紧张地问“你找谁”,而少年并未回答问话径直离开;第三次是在老邓取钱后的公交站牌,少年随老邓上了公交车,则更增加了惊悚性,更为严重的偷窥是偷偷跟随老邓找到了她大儿子的家,在家门口堆垃圾。

“麦克格芬”是希区柯克设置悬念的一个重要方式,“‘麦克格芬'概括起来讲是指并不存在的东西,表示一个话题或者一个简单的情节,并由此而产生悬念”③,这有点像老话说的“自己吓自己”。邓一直以为是是张军口中反复提到的“刘胖子”,实际上“刘胖子”根本就不存在。导演逐步揭开谜底,一个奇怪的少年身影慢慢出现在老邓的生活中,同时导演借助张军的叙述,道出了40年前一段尘封的文革往事。为了争夺从贵州返回北京唯一的一个名额,老邓揭发老赵的不良行为,导致老赵不能返回北京,最后中风病倒,愤懑而死,到这时观众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闯入者》中用危险、恐惧、惊奇等手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老邓繁忙而平常的生活中,几次的电话铃声无端的骚扰、听力的下降、婆媳之间的不和睦,让观众去产生联想,到底老邓哪儿出了问题,老邓和纹身少年有什么瓜葛,导演引而不发,将老邓设置成一个无辜的受害对象。然而自知理亏的老邓在惊悚中向观众道出了自己年轻时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对不起老赵全家,这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老赵鬼魂“讨债”是导演设置的最大悬念,更使观众恐惧上升的是夜里老邓的窗户玻璃被半块砖砸破,而过后几天一位空巢老人被杀害,这使得观众不得不怀疑下凶手的一个目标就是老邓了,不禁为她的安全担心。

那么我们心中不禁有个大大的问号,这个看上去一脸稚气的孩子,真的是复仇来了吗?最后少年直接接触了老邓,跟拍法造成晃动的镜头,让观众意识到危险在靠近,而这次少年并没有加害的意图,反而帮助老邓去找厂商更换洗脚盆。这不是那个经常“遇到”的男孩吗?也许老邓意识到了什么,最后给孩子很大的关心,给孩子做狮子头吃,切西瓜、留宿。老邓在睡梦中被杀的幻觉不断出现,让剧情更加悬疑,似乎产生了精神分裂。噩梦醒来发现孩子已走掉,但家里的老照片被孩子剪碎,难道这是孩子的复仇方式吗?当警察立案通缉纹身少年时,老邓这才的确感觉到了一家人的死亡危险,她想确认纹身少年是不是老赵的孙子来复仇。为了一家人的安宁,加上40年的内疚和不安,她想要回到以前工作的地方,到老赵家去道歉,直接面对老赵的家人,导演让老邓设身于更危险的情景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老邓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不是纹身少年对她一家人的死亡威胁,她不会去道歉的。当她千里迢迢见到得到旭芳(老赵爱人),得到的是一记耳光时,她好像释然了,令她惊讶的纹身少年果真是老赵的孙子。

当得知警察到旭芳家抓人时,老邓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去告知旭芳的孙子快逃,为了让旭芳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她给旭芳跪下了,并一再强调不是她干的,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想求得老赵家人的原谅,完成心灵上的自我救赎。这种类似“最后一分钟的营救”,实际想的还是在救自己,还自己和家人一个安静的生活。可是她所谓的“善举”,却让老赵唯一的孙子坠楼而死。王小帅的这一结局设定,是有他的道理的,给观众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让悲剧人物更加悲剧,触动人内心最脆弱的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少年、对老邓都是个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受灭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所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④从整个剧情来看,少年和老邓在本质上都不是坏人,都只是犯了过失。然而观众从心理上还是比较憎恶这二人的做法。“希区柯克的作品的特色之一是对恶行既着迷又憎恶的态度。这一恶行可能是一种犯罪行为,也可能表现为仇恨、挑衅或者混乱。”⑤老赵孙子的复仇是悬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这个悬念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直至发现老赵孙子的仇恨的根源。老邓40年前曾经做过恶人,观众对她的同情也表现为憎恶,憎恶那个时代造成人物心理的扭曲,也憎恶少年手段的残忍。

二、镜头画面的悬念设置

希区柯克认为,最能引起观众注意的是镜头的运动。通过镜头语言的场面调度、晃动的跟拍,营造出一种现场感。老邓去找小儿子时,穿过发廊,进入幽暗的楼梯,经过狭长的过道,还有客人的按摩区,给观众的感觉不像是找儿子,倒是像探索什么密道,增加了影片的悬念。

纹身少年在行凶后的房屋内洗澡、喝啤酒、开水浇盆景等,为观众设置了种种恐惧。镜头一直没有给他以正面特写,身上的纹身倒是清晰可见,这也是为了增加悬念。另外刀、血迹、尸体、鱼缸等这些直观的道具和现场也使得剧情进一步紧张化。

弦图式密码由于图形中包含的点数多及其含有四条四点共线的线段,计算起来更复杂。此图形为中心对称,需详细讨论的情况可以根据对称性精简为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共有12个点,情况数与上述几种相比为次方级,用人工计算无法确保正确,主要采用编程计算[7][8]。

镜头的快速切换也营造了悬念,当大儿子张军家门口被垃圾围着,兄弟俩人一个走步梯、一个走电梯,追寻肇事者,这时镜头切换较快,给观众一种紧张心理,似乎要抓住肇事者,张兵和肇事者同坐一部电梯时,却没认出他,观众的心理可想而知是何等焦虑。

主观镜头的应用,在这片子中是看与被看。在公交车上,这一组镜头的运用使观众更加恐惧和紧张,老邓挎包里是刚取的七千元现金,是为自己将来养老用的,她时时提防这个横纹T恤少年的一举一动,而少年就在旁边,二人互相偷窥,互相观察。被看人(老邓)的后脑勺、书包、坐姿等都是对方的主观镜头,并用特写、近景和镜头扫视切换,观众也随着主观镜头去感受看人者的意图。导演反过来利用主观镜头来展现被看人(老邓)去观察是否有危险和威胁的主体。每一组镜头都会让观众产生悬念和焦虑,想知道片中老邓和横纹T恤少年所采取的相对措施,这些镜头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

“一般来说,帘子和窗户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象征着表演开场。”⑥王小帅在这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帘子和窗户,电影开头,贵州老厂区大量的窗户、纹身少年洗澡时的窗子,在窗户边用开水浇花,靠在窗旁边沙发打骚扰电话,老邓的窗户玻璃被砖块砸碎,窗帘被风吹起,老邓隔窗目送张军离开,老赵孙子坠窗而死等等。

老邓在留宿纹身少年后,她做梦梦到少年用洗脚盆想砸向自己,又梦到少年拿西瓜刀砍向自己,也梦到少年躺在自己的身边抚摸她的胳膊,她反过来抚摸少年的手,有种满足感,这几个镜头之间不停切换,体现了老邓的恐惧心理,也体现了老邓失去老伴以后的孤独感,给观众造成“眩晕”的感觉。

另外,老邓和已死老伴交流时的自言自语的镜头,老伴的镜头出现在画面中,另外老邓在幻觉中跟随老赵孙子在行走,颇有日本和香港惊悚片的味道。

三、小结

如果说《闯入者》是利用悬念讲述了一个对文革进行反思的悲剧故事,那还不如张艺谋的《归来》对文革的反思更为真切和直接。其实老邓去争取唯一一个回北京的名额,在当今社会照样会发生,王小帅只不过借用了文革这个老话题,包括他之前的作品《青红》。王小帅出生在1966年,按时间来讲,文革对他的伤害比起第五代导演要少得多。“悲剧固然使人恐惧,但在恐惧之中,却使人思考和成熟,使人性变得更完善和更深刻。”⑦我想这才是王小帅拍《闯入者》的初衷。

注释:

①王志敏.电影批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62.

②[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9.

③杨志.“麦克格芬”与镜头讲述[J].文学史与文艺理论,2008,(8):23.

④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2.

⑤[美]大卫.斯特里特.希区柯克的电影[M].李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7.

⑥[美]大卫.斯特里特.希区柯克的电影[M].李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0.

⑦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6.

J905

A

1007-0125(2016)07-0104-02

猜你喜欢
老邓希区柯克王小帅
证 据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证据
偷电证据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
老屋
老屋
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