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在旗各帜级党校高高飘扬

2016-08-02 07:40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姓党党性党校

□ 文 忠



让党的在旗各帜级党校高高飘扬

□ 文 忠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12月11日至12日,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突出强调了党校姓党的根本工作原则,深刻回答了事关党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党校工作受到中央的如此高度重视,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反复释放着一个信号: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领导干部成长的摇篮,党校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进一步办好党校,让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我们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发展的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校姓党对党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办、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是贯穿整个党校发展史的一条红线,是党校永远的标识。从2007年到2012年习近平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始终强调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2008年10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的“四个必须”,即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必须完善教学布局,必须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必须更好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09年7月1日,在与中央党校学员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要把党校姓党原则和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要求贯彻到党校全部工作中、落实到具体制度上;2012年7月17日,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在此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校姓党,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可以说,坚持党校姓党不仅是我们党对党校发展历程的深刻认识、对党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从历史上看,党校事业的发展是同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和注意到了干部到党校学习的重要性,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校集中大批干部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在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的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培养大批领导骨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党校发挥了先锋作用,对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干部路线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到十八大前,中央先后召开过6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对党校工作进行回顾,对党校发展规律重新进行再认识,对党校任务提出新要求,对党校建设做出新部署,凸显党中央对党校事业的高度重视,彰显党校姓党这个永恒的主题。

坚持党校姓党发挥好四大职能作用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校工作也出现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诸如有的党校定位不准,没有突出党校有别于一般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有的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有的对党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党校必须强化“姓党”意识,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立校、坚持从严治校,发挥好四大职能作用,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

把坚定政治方向作为立校之本,发挥好政策理论传播“主阵地”作用。坚持党校姓党,就要把坚定政治方向作为立校之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党章和党纪党规的学习教育。要把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教学首要任务,坚持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在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中进行,发挥好政策理论传播“主阵地”作用。

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内在要求,发挥好党校决策参谋“智囊团”作用。坚持党校姓党,就必须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到党校各项工作中。倡导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抓好党校教学的理念更新、方法更新、方式更新,提升党校教学实效。倡导党校教职工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谋划策,发挥好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把坚持质量立校作为重要遵循,发挥好干部党性教育“大熔炉”作用。坚持党校姓党,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坚持高标准办学,承担起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和运用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切实肩负起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重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发挥好干部党性教育“大熔炉”作用。

把坚持从严治校作为根本要求,发挥好党校作风问题“净化器”作用。坚持党校姓党,就要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让党员干部通过党校的教育培训,在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上得到提升,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本色,自觉做廉洁自律的模范,使党校真正成为不良风气的“净化器”。

培养干部“看家本领”造就“四铁”干部队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干部队伍的“四铁”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段时间以来,中央持续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的造就培养,不断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一大批好干部在各行各业不断涌现。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干部还存在与“四铁”要求不符合的现象:有的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原则信钱财,信仰迷失了方向;有的干部不敢担当、不会担当,遇见问题、矛盾绕着走,面对重大是非问题不敢亮剑;有的干部目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上,搞以权谋私……这些干部出问题,根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问题。

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迫切需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各级党校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提升能力素养,解决新形势下能力欠缺、“本领恐慌”问题,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迫切需要各级党校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强化党性意识,教育干部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境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坚守,还要有“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的能力和“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的干劲,用忠诚守望政治底线,用自觉守住道德底线,用敬畏守候纪律底线,确保从政路上从始至终的“零事故”。

党的事业继往开来,需要源源不断造就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坚持党校姓党,培养干部“看家本领”,造就“四铁”干部队伍,让党员干部在党校这个“大熔炉”里,理论上“饱餐”,精神上“洗礼”,思想上“充电”,行动上“加油”,让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光明。

猜你喜欢
姓党党性党校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践行“四向四做” 打造“党报姓党”的新闻铁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树立党的意识和坚持“党员姓党”
党报“姓党”的现实应有担当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中共中央党校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刘云山强调:坚持党校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