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豫剧大师马金凤的艺术人生

2016-08-02 10:42周之才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豫剧品格艺术

周之才

【摘 要】马金凤,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被公认为是20世纪舞台生命力最长的艺术家,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枪缘》《花打朝》等。本文从马金凤的艺术道路和为人品格两方面,对其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马金凤;豫剧;艺术;品格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27-01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又叫“河南讴”,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在豫剧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派别。常派代表人物常香玉,代表作有《花木兰》,唱腔特点是字正腔圆、激情奔放;陈派陈素真,代表作品《三上轿》,唱法古朴典雅;崔派崔兰田,代表作品《桃花庵》,唱腔含蓄深沉;马派马金凤,代表作品《穆桂英挂帅》,唱腔清脆刚健;阎派阎立品,代表作品《秦雪梅吊孝》,唱法细腻自然。这些流派的形成对豫剧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豫剧的推广和传播。作为马派的创始人,马金凤对豫剧做出的贡献更是意义非凡。

一、学艺人生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曹县,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戏班艺人崔合利。由于家境贫寒,6岁的马金凤便随父学艺,到周边各地演出卖唱,在与父同台演出了几大段整戏后开始崭露头角,被当地人称为“七岁红”。生活所迫,1930年马金凤乞讨到了河南开封,开始在马双枝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豫剧。几经辗转,9岁时又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改名卢金凤。后被继父赎出,改随父姓。1939年马金凤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向著名豫剧演员燕长庚、翟彦身学习演唱豫西调,14岁正式登台演出。马金凤十分重视对嗓子的练习,练嗓子时她用水罐子盖住脸,一练就是9年,终于练就了一副属于自己的金嗓子。

《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老师最重要的代表作,说起这部戏的由来,还得提到一位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宋词。建国后,马金凤和宋词合作,在传统剧目《老征东》的基础上整理改编成了《穆桂英挂帅》,1953年马金凤和剧团到上海演出这部作品,得到了梅兰芳先生的赞扬,并收马金凤为弟子。

1956年《穆桂英挂帅》在北京演出,轰动了首都剧坛,马金凤也被人民群众誉为是“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二、唱腔表演特点

马金凤嗓音清脆干净,唱法上真假声相结合,演唱时以大段叙述性的“豫东调”“二八板”唱腔最为擅长,舞台表演大气自然,严谨细腻。具有自然、大气、庄重、细腻,爽快、直接、明朗、清新的特点。《穆桂英挂帅》中,马金凤演的穆桂英,集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于一身,成功地塑造了“帅旦”这一新的行当。

三、保护嗓子

马金凤老师对于嗓子的重视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为了保护嗓子,马老师从不吃油腻、生冷等有刺激性的食物,烟酒更是不沾。为了演好戏,马老师吃饭坚持只吃六分饱,每天早上还要坚持练功、压腿,她说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蹦蹦跳跳,演起戏来手、眼、身等都能合乎要求和规范。

四、生活态度

在艺术上,马金凤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豫剧大师;在生活里,是一位知足常乐、心系祖国和人民的普通豫剧演员。她常说,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多做好事,保持一个好心情。在演出上,马金凤更是以身作则。她不顾高龄,率团到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哪里的群众需要她,她就去哪里。她经常深入工矿、农村、部队,为基层群众演出。一次演出中,她的嗓子有些沙哑,学生怕她顶不下来,劝她减戏,她说,演戏怎么能掺假?谁知她唱了一段后,嗓子又恢复了状态,遂顺利唱完了整段唱腔。

作为国宝级豫剧大师、“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马金凤从没有居功自傲。相反,在生活中,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自己能干的事从不麻烦别人。

豫剧的发展离不开像马金凤一样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从马金凤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真正的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操守和执着。传统戏曲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传承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是老一辈艺术家毕生的心血。在这里,本人也呼吁年轻人,希望大家能提高对传统戏曲的认识,抽出我们一点点听歌的时间去听听戏曲,这不是一种守旧和复古,而是继承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东西我们要守护和发扬,这才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本。同时,一定要铭记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没有他们,就没有当今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张晓瑜.马金凤画传[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范立方.豫剧音乐通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豫剧品格艺术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