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成长:凯特·迪卡米洛作品主题分析

2016-08-02 13:05刘景平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

刘景平

【摘 要】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作品在世界青少年文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纽伯瑞获奖作品《傻狗温迪克》为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了作者凯特·迪卡米洛作品中宽容、救赎与仁慈的主题以及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纽伯瑞;儿童文学;成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39-04

一、引言

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作品在世界青少年文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充满了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成长主题,也是成长小说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家们通过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向读者们展现着各个时代青少年的成长。

成长主题不仅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文学界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1]。在成长小说中,作者往往通过对主人公曲折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一代青少年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大爱中成长,是多部纽伯瑞文学奖作品共同的精神内涵,也是世界青少年文学追寻的永恒主题。2014年6月29日,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纽伯瑞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凯特·迪卡米洛曾在获奖感言中说:“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是用作品去拓宽人的心灵。我们努力让每一颗心都能容纳世间生活的悲喜;容纳复杂、变幻、充满矛盾的人性世界。我们所做的努力是让每个人都学会去爱这个世界[2]。”

二、作者创作经历及作品出版获奖情况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凯特·迪卡米洛于1964年3月25日出生在美国费城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凯特的父亲是牙医,母亲是教师,她还有一个哥哥,即后来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库特·迪卡米洛。凯特从小身体不好,患有慢性肺炎,五岁时,母亲为了让她有一个好的休养环境,便带着一双儿女移居佛罗里达州中部,气候温暖的克莱蒙城。从此,父亲就一直没有回到他们身边,凯特便和母亲、哥哥在克莱蒙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凯特·迪卡米洛的创作生涯就是她追寻梦想的过程。1987年,凯特·迪卡米洛在佛罗里达大学获得了英语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做过游乐场的售票员、植物园的花木种植员等多份工作。虽然那时她的工作和写作都没有关系,但她心里总怀着一个写作梦。1994年,30岁的凯特在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图书批发公司里找到一份新职业,做儿童图书分拣,于是她独自迁居明尼苏达。在工作中,她偶然读到了纽伯瑞奖获奖作家克里斯多夫·柯提思(Christopher Paul Curtis)1996年的获奖作品《沃特森一家去伯明翰》,这部作品深深影响了她。此后,她便决心为儿童写作,并将梦想付诸于行动。

那年冬天,凯特独自生活在严寒笼罩的明尼苏达州,没有宠物陪伴的日子,让她心中的孤独感与日俱增,无时无刻思念着温暖的故乡。于是,在这份强烈的思乡情中,她创作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傻狗温迪克》[3](Because of Winn-Dixie)。一个偶然的机会,凯特·迪卡米洛在工作中结识了烛光出版社(Candlewick Press)的一名图书销售员,从此便与这家出版社有了不间断地联系,她把《傻狗温迪克》的手稿投向了烛光出版社,2000年,这部作品得以出版,凯特的创作生涯从此进入了繁盛时期。

凯特·迪卡米洛幼年起失去父爱,单亲家庭的生活使她一直在写作中探索抚慰、救赎与接纳的主题以及友情弥合心灵创伤的力量,她作品也因为充满爱的主题而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并赢得世界文学领域的多项荣誉奖项。2000年,她的作品《傻狗温迪克》获得了儿童图书委员会为当年杰出青少年文学作品颁发的约赛特·弗兰克奖;2001年,该作品获得美国儿童文学界最权威的纽伯瑞文学奖银奖;2003年,又获得密苏里州学校图书馆协会颁发的马克·吐温优秀儿童文学奖;2005年,《傻狗温迪克》被20世纪福克纳电影公司的华裔导演王颖(Wayne Wang)拍摄为电影《都是戴茜惹的祸》,陆续在全世界各大影院公映;2007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将这部作品列入《全国教师推荐的100部学生必读儿童文学佳作》。

凯特·迪卡米洛孜孜不倦地为儿童创作,继《傻狗温迪克》之后,她还创作了《麦西·华特森系列故事》(2005-2011)、《德卡邬·德拉弗系列故事》(2010-2016)、《高飞》(2001)、《浪漫鼠德佩罗》(2003)、《爱德华的奇妙之旅》(2006)、《魔术师的大象》(2009)、《富罗拉和超级松鼠尤利西斯历险记》(2013)、《夜莺雷米》(2016)。其中,《高飞》获得了2001年美国青少年文学国家图书奖;《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获得了2006年波士顿号角图书奖;2003年和2014年,《浪漫鼠德佩罗》与《富罗拉和超级松鼠尤利西斯历险记》再次登临纽伯瑞奖台,均夺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的桂冠。2014年,因为凯特·迪卡米洛对美国儿童文学做出的诸多贡献,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她“年度国家青少年文学大使”的荣誉称号。

在凯特·迪卡米洛的众多作品中,《傻狗温迪克》不仅是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爱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题。

三、作品介绍

《傻狗温迪克》讲述了小女孩欧宝在十岁那年夏天经历的一段成长故事。

欧宝三岁的时候,妈妈就抛弃了她和爸爸。自从那时起,她便与当牧师的爸爸过着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一年夏天,由于爸爸工作地点的变动,欧宝便随爸爸搬到纳奥米小镇上生活。在陌生的环境里,欧宝没有朋友,她常常想念妈妈和曾经的伙伴,悄悄藏起了对父母分离的怨恨,性格也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

一天,欧宝在小镇的温迪克超市里买菜的时候,无意中认领了一只脏兮兮、爱笑的可怜流浪狗,并把它带回家,给它取名为“温迪克”。从此,小狗温迪克便成了欧宝形影不离的伙伴。

温迪克喜欢与人交朋友,欧宝里有了它的陪伴,性格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认识了布莱克纪念图书馆的管理员芬妮小姐,听她讲了许多故事;他们走进了一家宠物小店,认识了喜爱音乐的奥蒂斯;他们在小花园里认识了善良仁慈的格洛丽亚老太太,和她每天在一起读书、讲心事……在和新朋友的相处中,欧宝渐渐地学会了适应新环境,她心底对找不回妈妈的怨恨也被一点点化解。

一个夏夜,欧宝和格洛丽亚老太太在小花园里举行了一个聚会,邀请了爸爸和镇上所有的好朋友参加。可是,就在聚会才开始不久,夜晚的天空忽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害怕雷声的温迪克在慌乱中跑丢了。在狂风暴雨里,爸爸和欧宝四处寻找温迪克,但都没有它的音讯。爸爸想劝说伤心的女儿放弃寻找,回家耐心等待伙伴的归来,但欧宝执意不放弃,在和爸爸的争执中终于把心底的怨恨说了出来。但在一场深入肺腑的交流之后,欧宝终于明白:其实爸爸比妈妈更在乎她,她还拥有爸爸加倍的爱。

故事的最后,父女俩终于在格洛丽亚老太太家找到了在椅子下躲避雷声的小狗温迪克。参加聚会的所有朋友在奥蒂斯的吉他伴奏之下唱起了欢乐而神圣的教堂祈祷歌。经历了那个夏天之后,欧宝终于完成了从孤僻、脆弱到宽容、坚强的成长。

四、作品中的成长元素分析

(一)作品的主人公

凯特·迪卡米洛塑造了出生于逆境,处于弱势的主人公形象,并从自知视点(First Person)[7][8]“我”的视角来叙事,仿佛她在讲自己的故事。迪卡米洛的父亲是牙医,母亲是一位教师,五岁时母亲带着她和哥哥南迁之前,父亲曾对他们承诺过“处理完医院的事情就去和你们团聚”,可是,父亲却一直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迪卡米洛曾说过:“儿时我们一直在他要回来的谎言里生活了很久。”她对父亲这份失望与悲伤也投射进了作品中。在《傻狗温迪克》中,小主人公欧宝是一个三岁时就被妈妈抛弃,跟着爸爸四处搬家,一心渴望着妈妈回家的女孩。

提到小时候在单亲家庭里生活的痛苦,凯特·迪卡米洛说:“那是你总想试图去填补的缺口。”因此,她笔下的主人公虽然出生于不完美的家庭,但心中却总怀着改变现状、不懈追寻爱的希望。失去母爱的欧宝在陌生的小镇每天都极度地想念妈妈,可是妈妈却从没有回来过,她也无法融入新的群体。于是,她总盼望妈妈能回到身边,盼望着能获得友谊,来填补这份缺失的亲情。欧宝总爱向上帝祷告:“妈妈一定会很高兴听到温迪克抓老鼠的故事,她一定会笑……我跟上帝说我在纽奥米市只认识几个教会里的小朋友,很寂寞。而且展怀教会也没有什么小朋友,只有邓拉普、斯蒂威两个长得很像却不是双胞胎的兄弟,以及老皱着眉、好像闻到臭味的阿曼达,还有小不点儿汤马斯,她才五岁,还是个小小孩儿。他们当中没有人想跟我做朋友……”,这时的主人公还是一个对在现实的不完美中沮丧无助、在精神上渴望依赖的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

希望是凯特·迪卡米洛笔下主人公改变命运的动力,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意外的变化,也会经历迷茫与思考,最终醒悟、认识自我并走向内心的成熟[5]。迪卡米洛把主人公内心成长的过程描写得活灵活现,孤独的欧宝偶然发现了爱笑的流浪狗温迪克,她收养了它。小狗温迪克从此成了欧宝亲密的伙伴,也成了欧宝心灵成长之旅的起点,它就像欧宝和成长旅伴们之间的介绍人,让欧宝遇到了引路人芬妮小姐和格洛丽亚太太,遇到了好朋友奥蒂斯老板、斯蒂威兄弟、阿曼达、小不点儿汤玛斯,也让她拥有了珍贵的友情,重新认识了父亲加倍的爱。从迷茫到适应,欧宝从一个孤独、没有长大的小女到逐渐打开心灵、面对现实到最终的成长,迪卡米洛把主人公性格的这一变化动态而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成长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与熏陶,教育者依凭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见识,帮助青少年积极认识社会、认识自我,逐步构建自己的角色意识和价值观念。迪卡米洛在《傻狗温迪克》里,塑造了引路人父亲、芬妮小姐和格洛丽亚太太三个形象,他们在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和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欧宝的父亲是贯穿整部作品的第一位引路人。迪卡米洛笔下的欧宝父亲是一位牧师,虽然整部作品中父亲只是辅助欧宝成长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作品中父女之间简练的语言和对白却被赋予了宽容与接纳的宗教精神。

欧宝希望爸爸能够收养流浪狗温迪克,爸爸起先反对,但在慢慢感受到女儿对伙伴的需要时,他还是同意了;温迪克在雷雨中受到惊吓,爸爸花了很大精力才让温迪克平静下来,并把屋子收拾好,事后却安慰女儿:“我们要确信暴风雨来的时候,它不会跑到外面,不然它会走失。我们要确保他的安全。[7]”;当欧宝向爸爸埋怨邻居总爱笑她时,爸爸只是平静地告诉她:“我相信他只是想和你做朋友。”“有些人喜欢用比较奇怪的方式来交朋友。”[7];欧宝问爸爸怎么不告诉它阿曼达失去弟弟的伤心事时,爸爸告诉她:“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拿别人家的不幸当闲聊的话题,所以我不跟你讲这些事。”[7]父亲是仁慈的化身,他把宽容和理解潜移默化地注入女儿的心灵。情节收尾处,父亲终于对欧宝说出了发自肺腑的话:“感谢上帝!你妈把你留给了我。”[7]这句话终于使女儿醒悟,明白父亲对她加倍的爱。至此,父亲这个隐藏在背后的引路人形象才完全地展现给了读者。

另一位引路人是图书馆的管理员芬妮小姐。在描写她的形象时,作者加入了童话式的幽默想象和隐喻手法。欧宝喜欢每天和温迪克到图书馆里听故事、读书,因此,管理员芬妮小姐成为了她在小镇上的第一位好朋友。黑熊读《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成了芬妮小姐和欧宝友谊的开始;她还给欧宝讲了曾祖父从战后家破人亡的废墟中如何独自站起来,开办了制糖厂,生产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里德莫斯·洛丹糖,这种糖能让人同时能尝出甜蜜和忧郁的味道。芬妮小姐把自己收藏的洛丹糖送给了欧宝,欧宝和芬妮小姐分享了自己的烦恼和甜蜜,逐渐打开了心扉。因为有了洛丹糖,欧宝也听到了每个好朋友的心事,并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渐渐找到了自我认同。芬妮小姐用图书馆的故事和“洛丹糖”帮助欧宝从孤独中站起来,勇敢地和新的世界交流,作者用这两个带有美国式幽默的童话元素,把引路人对欧宝内心的抚慰和鼓励形象化。芬妮小姐在抚慰和鼓励欧宝的同时,也告诉了读者:当你感到孤独或无助的时候,就静静地阅读身边的世界,千姿百态、五味杂陈的生活会让你的心渐渐变得宽容,心中的烦恼便自然消逝。

如果说与芬妮小姐的相处让欧宝学会了享受孤独,那么格洛丽亚太太在主人公欧宝的成长中,便是宽恕的化身,她把谅解世界的“魔力”点点化入欧宝的内心。迪卡米洛用很多笔墨描写了格洛丽亚太太的形象,因此,她也是主人公成长中的一位重要的引路人。

欧宝和温迪克偶然闯进了一个神秘的小花园,他们遇到了怪老太太格洛丽亚。欧宝每天都和温迪克到小花园里找格洛丽亚倾诉心里话,向她讲了很多心事,也把芬妮小姐的故事讲给老太太听;格洛丽亚也和欧宝讲自己的故事,带欧宝去看自己种下的过错树。当欧宝对坐过牢但仍善良乐观的宠物店小老板奥蒂斯有偏见时,格洛丽亚告诉她,每个人都在为追寻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应该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别人,不去纠结于过去的不完,她告诉欧宝“你不能用别人以前所做的事来评判他,要用他现在所做的事来评判他。你要从他弹奏的美妙音乐和他对动物的爱心上来看奥蒂斯,因为那是你现在所认识的他。”[7]后来,欧宝也渐渐知道了奥蒂斯的故事,明白了他的善良、辛酸以及对音乐的执着,也接纳了这位新朋友。在与格洛丽亚相处的日子里,欧宝还是会想到妈妈,但她想到的却是“不管我的妈妈在哪里,她是不是也有一棵挂满了瓶子的树……对她来说,我是不是一个代表着她过错的幽灵,就像有时候对我来说她也是个幽灵一样。”[7]格洛丽亚告诉欧宝:“我们无法抓住任何想要远走的东西,我们只能在拥有的时候爱它。”欧宝在这句话中顿悟,彻底放下了不可能再回来的妈妈。我们能感受到欧宝已经长大了,她终于从盼望妈妈回家的精神依赖中一步步走了出来。

(三)成长的仪式与顿悟

凯特·迪卡米洛笔下主人公的成长带有仪式性,最终获得对自我和世界的新认识的这个过程,也有点类似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欧宝从不能适应新环境、内心孤僻、极度思念过去,到后来遇到了温迪克、遇到成长的伙伴和引路人,并在引路人的指引下,逐渐打开心扉、学会接纳,最后,她终于原谅了自己曾经不完美的家庭,懂得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这是一个夏天的成长过程。其中,在格洛丽亚花园中的聚会是一个重要的成长仪式,它位于小说中情节发展的高潮,是欧宝的性格在经历了无数量变的成长过程之后发生质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为暴风雨中的顿悟埋下了伏笔。

凯特·迪卡米洛把顿悟置于成长仪式的最高点,使人物的情感在矛盾冲突中升华,逐渐上升到作品的主题层面。温迪克跑丢以后,欧宝和父亲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它,父亲劝女儿放弃寻找,回家等待,但女儿却执意要找到温迪克才回家,父女俩在这个问题上引发了争执,又由争执引出了欧宝埋藏在心里的怨恨,她问父亲为什么不找回妈妈。在矛盾冲突的至高点上,主人公欧宝积压的怨恨得到了宣泄,她发自肺腑的倾诉也深入父亲的内心,父亲也对她敞开了心扉。欧宝终于明白,原来爸爸曾经多次努力去寻找妈妈,曾经祈祷过、梦想过,希望让妈妈回家,但妈妈仍然没有回来。她终于明白了爸爸的努力与无奈,懂得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圆满,于是,她放下了对不完美家庭的怨恨,反过来用格洛丽亚的话安慰爸爸:“我们无法抓住任何想要远走的东西。我们只能在拥有的时候爱它。”[7]此时,欧宝已经经历了一次成长的洗礼,她接受了母亲不会再回来的现实,懂得珍惜身边爱她的父亲;父亲也明白了伙伴在女儿心中的份量,并改变想法,答应和女儿继续去寻找丢失的温迪克,他说:“我们继续再找……感谢上帝!你妈妈把你留给了我。”[7]这是最让迪卡米洛感动的一个情节,也是女儿顿悟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历了一个夏天的成长,作品中的每个人都明白了珍惜现在的重要,主人公欧宝也终于从友情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小说情节发展至此,作品最终升华至爱的主题:宽容、接纳与珍惜。

五、结语

凯特·迪卡米洛认为,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我们一样复杂,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需要从反映长大成人的真实作品中找到自我定位。真实的作品让我们明白:世间每个人都在用光明战胜阴暗的旅程中踟蹰跋涉,我们既要走出社会的阴影,也要走出心灵的阴霾,但这并非孤旅,从作品中,我们能找到心灵的伙伴,并与他们共同面对现实、在光明中勇敢前进[9]。因此,虽然迪卡米洛的作品主要是儿童文学,但它却和成年人的文学作品一样,不仅包含了对社会及人心阴暗处的真实写照,也包含了人性深处的救赎、宽容与仁慈。

逆境中的仁慈具有弥合心灵创伤的力量。在生活模式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往往带给人们更多的迷茫、困惑和痛苦,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法改变的现实,都会有不同的伤心与苦楚,像欧宝这样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经历着被遗弃、孤独、失落、怨恨的“问题少年”,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并不少见。成人世界的阴影投射进他们幼小的心灵,形成了一道道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难关。爱的缺失与冷漠让一些孩子找不到自己可以相信的东西,于是,他们可能会偏激地去对待这个世界,只有爱的关注才能逐步弥合他们心灵的创伤。

从迪卡米洛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迪卡米洛在用博大的心怀引导不幸的孩子们去笑看世间百态生活,在成长中慢慢学会接纳人性中的光与影,学会自己付出努力去追寻内心的美好与希望,从残缺的世界中找到应该珍惜的东西,逐渐学会去爱整个世界。迪卡米洛用爱去帮助青少年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建立信仰、健康地成长,因此,她的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借鉴与激励的作用。同时,也正因为这份博大的情怀,凯特·迪卡米洛的作品才具有了人文的魅力,能跻身于世界儿童经典文学之列。

参考文献:

[1]芮渝萍,范谊.成长在两个世界之间——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研究概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9):188.

[2]Kate DiCamillo. Newbery Medal Acceptance Speech[J/OL].http://www.ala.org/alsc/sites/ala.org.alsc/files/content/awardsgrants/bookmedia/newbery-14.pdf,2014-6-29.

[3]凯特·迪卡米洛著,傅蓓蒂译.傻狗温迪克[M].天津:新蕾出版社,2011.

[4]Ninth Book of Junior Authors & Illustrators Sample Profile:Kate DeCamillo[J/OL]. The H.W. WilsonCompany,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902111212, 2011-9-10.

[5]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3-4.

[6]Kate DiCamillo. Because of Winn-Dixie[M].Massachusetts:Candlewick Press,2009.

[7]Rebecca J. Lukens. A Critical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M]. New York:Pearson,2012.

[8]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9]Kate DiCamillo. Newbery Medal Acceptance Speech[EB/OL].http://beth-shulman.livejournal.com/54416.html,2010-8-31.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
约翰·纽伯瑞:儿童文学之父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刊首语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把云南儿童文学打造成“中国地域儿童文学第一品牌”的思考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