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中卡夫卡的犹太民族认同

2016-08-02 13:07刘尚琪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

刘尚琪

【摘 要】《城堡》是卡夫卡的经典之作,它浸透了卡夫卡对犹太民族的认同,在曲折的人生中不懈地追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城堡》;卡夫卡;犹太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I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44-01

卡夫卡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是老大,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其中一个弟弟早夭。卡夫卡的童年是孤独的,妹妹们与他存在隔阂,而父亲是一个身体健壮、脾气暴躁而又极其专制的一个人,他对卡夫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如《致父亲的一封信》中所说的那样,卡夫卡一方面非常敬佩他,一方面又极其厌恶甚至想要摆脱他。对父亲的这种抗拒如同他对犹太民族的抵触一样,正是由于犹太人的身份带给卡夫卡无法言明的痛苦,激发着他去追寻自我的意义,才产生了《城堡》这一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个人意义上的追寻当然取代不了群体的民族意识,但卡夫卡作为一个艺术家,将人民痛苦的生存体验投射到作品中。卡夫卡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犹太身份呢?这一问题探索起来很复杂,原因是卡夫卡对犹太人及犹太教的看法是变化的:从抵制到接受,但并未呈现出完全认同自己的犹太身份。尽管如此,卡夫卡仍然不能摆脱自己的犹太身份。毕竟卡夫卡的家族是犹太民族,犹太民族的文化语境是卡夫卡思想根深蒂固的文化基础,尽管卡夫卡想努力摆脱掉这个民族对他的影响,但并未如愿。当然,我们这里的犹太民族并不是指犹太教的信仰,而是指卡夫卡生活的根基所在,也就是卡夫卡与生俱来的背景和文化。

《城堡》的开头讲述K要去的城堡山笼罩在一片神秘的黑暗之中,K站在村口久久地伫立,可是眼前白茫茫一片。这一场景正是说明了卡夫卡对于犹太民族的未来绝望之情,他看不到自己的前路在哪里,犹太身份带给他更多的迷惘和惆怅。卡夫卡作为犹太人的生活体验是很深刻的,他预言:这个多难的民族未来将会出现大量的牺牲,甚至会有毁灭性的打击。小说中,每一次K快要接近城堡的时候,总有人来阻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残酷的现实越来越多地出现在K的面前,而K的身份并不合法,他只是一个暂住者,没有进城堡的权力。对于这种尴尬的弱者身份,卡夫卡深知这个多难的民族有巨大的不安,是世界众多民族中少有的集体性不安。这种内心上的不安更多地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安,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有关犹太民族的这种心理了,他们认为极少有东西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只有握在手里的东西才真真切切地属于自己,这在小说中的体现是K的两个老助手,他们本来和K是认识的,见了面却说从未见过,而且对土地测量也闻所未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和K作对,K进入城堡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我们不得不承认,卡夫卡的预言是准确的,他从自己的个人体验中清晰地看到犹太民族悲惨的未来。德国作家黑塞认为卡夫卡是一位天才预言家,他极其敏感地洞察出这个伟大民族的灾难性遭遇,卡夫卡对于犹太民族的认同是充满痛苦的人生感悟。卡夫卡总是能将他要表达的意图用隐喻的方式传达出来,他的创作力度是如此卓越,然而他自己却没有察觉到。‘犹太人”这个词并没有在小说中出现,而且在卡夫卡的其他小说或短篇小说中也并未出现,然而我们可以看出卡夫卡想要在《城堡》中展示的既伟大的而又极具悲剧性的图景。

法国著名的批评家罗杰·加洛蒂曾指出:卡夫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与犹太人社会决裂的犹太人。卡夫卡在小说中对犹太民族认同抒写得淋漓尽致,从《城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民族认同既是有形的存在,也是无形的存在,正是卡夫卡对民族归属感的敏锐感受力带我们走进犹太人的世界。卡夫卡在进行犹太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是痛苦的,他要将犹太人的身份撕裂开来,预示犹太民族的苦难,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参考文献:

[1]维利·哈斯编,叶廷芳,黎奇译.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179.

[2]克里玛著,崔卫平译.布拉格精神[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72.

[3]罗杰·加洛蒂著,吴岳添译.论无边的现实主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12.

[4]米兰·昆德拉著,唐晓渡,刘晓东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11.

[5]马克斯·勃罗德.无家可归的异乡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81.

[6]克劳斯·瓦根巴赫.卡夫卡传[M].周建明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262.

猜你喜欢
卡夫卡城堡
夜深人静
《卡夫卡传》
春天的城堡只是一种向往
城堡的一生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