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傩文化研究状况的计量分析

2016-08-02 13:12杨迎曦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计量分析信息服务

杨迎曦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傩文化研究发文数量年度趋势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傩文化研究文献产出刊物多元、发文机构众多,出现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此项研究逐渐得到各级各类研究基金的资助,学科分布及研究层次亦出现跨学科、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民族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傩文化;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55-02

中国傩文化研究热潮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升温,迄今为止,依然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借助中国知网的相关信息与检索手段,对国内傩文化研究的历程、研究的侧重点、核心刊物、核心作者以及核心研究机构进行梳理,有助于较为客观科学地监测此项研究的动态信息,勾勒研究态势,且能够更好地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图情信息服务。

一、发文年度趋势分析

以“傩”为关键词、以“篇名”为检索项在中国知网实时检索,可以看到,1977—2016年5月期间,中国知网共收录有关傩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文献总数为2564篇。就实际的研究状况看,改革开放以前,1956年首次出现有关傩文化研究的论文。但20世纪50—70年代,总计只有4篇傩文化的论文公开发表,占发文总数的0.15%。20世纪80年代,总计刊发傩文化研究论文64篇,占发文总数的2.55%。

20世纪90年代,各刊物刊发傩文化研究论文总计495篇,占发文总数的19.77%,此阶段年均刊发此类论文49.5篇。由此可见,傩文化研究热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2000—2005年,相关刊物刊发傩文化研究论文总计340篇,占发文总数的13.58%,年均刊发56.6篇。由此可见,本世纪初的六年中,傩文化研究热潮依然持续,年度性发文数量明显高出上个世纪90年代。2006—2015年,刊发傩文化研究论文总计1608篇,占发文总数的64.24%,年均刊发160.8篇。此阶段傩文化研究热达到顶峰,尤其是2013年、2015年均刊发205篇,达到峰值。此种情形的出现,除了学术界本身研究力量的壮大以外,还与傩文化流行区域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将傩文化诸民俗事象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倾力打造、主办一系列傩文化研讨会有紧密的关系。

二、资源类型分析

就刊发有关傩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篇数达到5篇以上的刊物看,共计99种。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刊物包括:《民族艺术》刊发96篇,占发文总数的13.71%;《贵州民族报》刊发53篇,占发文总数的7.57%;《四川戏剧》刊发39篇,占发文总数的5.57%;《民族论坛》刊发37篇,占发文总数的5.29%;《中华戏曲》《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均刊发36篇,各占发文总数的5.14%;《民族艺术研究》刊发34篇,占发文总数的4.86%;《池州学院学报》刊发28篇,占发文总数的4.00%;《艺海》刊发27篇,占发文总数的3.86%;《中华艺术论丛》刊发24篇,占发文总数的3.43%;《戏曲研究》《大众文艺》(理论版)均刊发21篇,各占发文总数的3.00%。

就文献产出统计,期刊文献共计2069篇,占发文总数的80.69%;报纸文献共计237篇,占发文总数的9.24%;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共计117篇,占发文总数的4.56%;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共计151篇,占发文总数的5.88%。因此,学术期刊始终是刊发有关傩文化研究学术论文的主要阵地。

三、发文机构分析

据知网数据统计,刊发有关傩文化研究学术论文达4篇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总计有100个,主要分布于贵州、湘西、安徽与江西等傩文化活跃地区,其分布区域与傩文化之地域分布高度吻合。以发文数量排名,排名前十的核心研究机构共有11个,核心机构发文数量排名如下:贵州民族大学(含贵州民族学院)总计刊发傩文化研究论文66篇,排名第一;吉首大学发文40篇,排名第二;怀化学院34篇,排名第三;华东理工大学30篇,排名第四;池州学院29篇,排名第五;贵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均刊发28篇,并列第六名;遵义师范学院刊发25篇,排名第八;铜仁学院刊发21篇,排名第九;中央民族大学、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均发文19篇,并列第十名。因此,傩文化的学术资源丰厚程度是决定此类研究机构成立与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四、基金分析

目前所刊发的2564篇有关傩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其研究获得的主要资助包括国家社科金项目资助、省部级项目资金资助以及地厅级项目资助。其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论文72篇,获得教育部项目资助的5篇,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的1篇,获得省级科研项目资助的论文共计36篇,获得地厅级项目资助的共计31篇。由此可见,傩文化研究不仅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亦因其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得到了相关地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以资助学术研究的方式助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学科分析

截止2016年5月,有关傩文化研究的论文涉及学科领域共计42个。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类论文748篇,占论文总数的25.95%;旅游类论文448篇,占论文总数的15.54%;文化类论文385篇,占总数的13.36%;音乐舞蹈类论文377篇,占论文总数的13.08%;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类论文215篇,占论文总数的7.46%;宗教类论文142篇,占论文总数的4.93%;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类论文102篇,占论文总数的3.54%;民族学类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2.39%。

六、研究层次

通过比较分析,目前所刊发的有关傩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层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17个研究层次,其中发文最为密集、居于绝对优势的相关文献涵盖了四个研究层。其中,属于基础研究(社科)的论文共计1729篇,占论文总数的73.76%;属于大众文化层次的论文共计196篇,占论文总数的8.36%;属于行业指导(社科)层次的论文132篇,占论文总数的5.63%;属于文艺作品层次的论文104篇,占论文总数的4.44%。总体上看,此项研究的研究层次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七、作者分析

学术话题的研究群体主要体现在作者数量上,通过检索统计,目前刊发有关傩文化研究论文在2篇以上的学者总计100人。按照发文数量计算,排名靠前的核心学者共计10人。核心学者发文数量如下:庹修明(贵州民族大学)、陈玉平(贵州民族大学)均已刊发18篇,刘冰清(怀化学院)刊发14篇,孟凡玉(杭州师范大学)、黎国韬(中山大学)均已刊发10篇,陶思炎(东南大学)刊发9篇,蒲向明(陇南师专)、刘怀堂(湖北工程学院)、熊晓辉(吉首大学)各刊发8篇,李燕(湖南工业大学)刊发7篇。

基于上述诸方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傩文化研究已经广泛深入到此民俗事象的诸文化要素领域,此项研究在保持持续升温与高势位运行的同时,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的研究人才队伍。研究主题的设置出现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特征,文献产出亦有相对固定的刊物。当然,由于活态的傩文化活跃区域目前主要是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因此,无论是作者群,还是研究机构,亦相应地出现在上述区域抑或傩文化活跃区域的周边。

猜你喜欢
计量分析信息服务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