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原就读学校与培养质量相关性分析

2016-08-03 09:12张小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硕士生奖学金生源

张小民  李  婷  徐  玮

硕士生原就读学校与培养质量相关性分析

张小民李婷徐玮

分析了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类别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生源在研究生入学初试成绩和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方面差异显著,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差异不明显;总体上看随着研究生年级的升高,不同类别学校生源的质量差异逐渐缩小。认为在积极吸引优秀生源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学科影响力,营造学术研究氛围,落实个性化人才培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树立正确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观。

研究生生源;培养质量;质量观;研究生教育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多种措施,争夺“985工程”、“211工程”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以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但是,这些生源是否都能培养成为优秀的毕业生?来自一般本科学校和独立学院的生源能否培养成为优秀的毕业生?了解来自不同层次学校的生源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生教育具有长远意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研究,目的是理性认识考生来源和培养质量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观。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从2012年起,国家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设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开始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因此,本研究以某“211工程”学校2012年入学的硕士生为样本,考察2012级硕士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培养质量与考生来源关系,同时辅以2013级硕士生已经评选的两次奖学金统计情况为样本作进一步验证。

笔者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考生来源和培养质量的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的层次将考生来源分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以下合并简称“211学校”)、博士学位授权学校(以下简称“博士授权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学校(以下简称“硕士授权学校”)、一般本科学校、独立学院五个类别,构成列联表的列变量。培养质量以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评选结果为依据。学业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即综合排名前20%者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中间的40%研究生获得二等奖学金,后面的40%研究生获得三等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三个类别构成列联表的行变量。由于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人数少,单独构成一类时将会出现一些期望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统计检验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故将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并入一等学业奖学金人数中。

2.样本概况

2012级硕士生样本数据共1962人,其中男生占60.9%(1194人),女生占39.1%(768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占86.5%(1697人),其他人员占13.5% (265人);学科门类所占比例分别为:哲学0.9%(17人)、经济学1.1%(22人)、法学2.4%(47人)、文学0.7%(13人)、理学3.9%(76人)、工学83.2%(1632人)、农学0.7%(14人)、管理学7.2%(141人)。2013级硕士生样本数据共1982人,其中男生占63.3% (1255人),女生占36.7%(727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占82.3%(1632人),其他人员占17.7%(350人);学科门类所占比例分别为:哲学0.7%(14人)、经济学0.8%(16人)、法学2%(40人)、文学0.5%(9人)、理学4.4%(87人)、工学84.6%(1677人)、农学0.8% (15人)、管理学6.3%(124人)。2012级和2013级硕士生进入复试的分数线高出国家统一划定的初试线约10%,报考录取比例为3.9∶1。

二、研究结果分析

1.研究生的入学成绩与其本科毕业的学校类别显著相关,即学校层次越高其毕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成绩越好

一年级硕士生奖学金的评选主要依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表1是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获不同等级奖学金的情况,其中“学生数”是实际获得该类奖学金的学生在不同类别学校间的分布;占相应等级奖学金的比例,是实际获得该类奖学金的学生在不同类别学校间的比例分布。“期望的学生数”是获得奖学金与学校类别不相关时的平均数,即在仅考虑学生人数而不考虑学习成绩情况下的平均数。例如:表1中来自“211学校”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为48.7%,那么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获得一等奖学金的543人中,来自“211学校”的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学生数应为543×48.7%=264.6,即为“期望的学生数”。实证采用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称为“平均比例”)和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获各等级奖学金的学生数占各等级奖学金总人数的比例(称为“实际比例”),来对比分析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表1中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比例(平均比例)和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占各等级奖学金总人数的比例(实际比例),绘出一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对比图(见图1)。

由于绝大多数来自211学校的推免生均给予了一等奖学金,因此图1显示来自211学校的学生获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远大于平均比例;来自其他类别学校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均小于平均比例;来自硕士学位学校的学生获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差距较大。总体来看,211学校的毕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表现出色,硕士学位学校的毕业生成绩不够理想。相关性检验表明,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获得奖学金的等级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学校层次越高其毕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成绩越好。图2是2013级一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的对比情况。

可以看出,图2与图1具有相同的规律。综合两个年级的数据来看,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获得奖学金的等级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就具体学校类别来看,独立学院和一般本科学校生源在考研入学成绩方面的表现与博士学位学校生源相当。

2.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与其本科毕业的学校类别显著相关,学校层次越高其毕业生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越好,但相关性明显降低

表1 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获不同等级奖学金情况(2012级一年级硕士生) 单位:人

图1 2012级一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

图2 2013级一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

二年级研究生评选奖学金的依据是课程学习成绩、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情况等,但主要依据课程学习成绩。图3是根据列联表数据绘制的2012级二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对比情况。

图3 2012级二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

从图3可以看出,来自211学校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仍然大于平均比例,但与一年级相比,两者的差距明显缩小。来自其他类别学校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均小于平均比例。总体来看211学校毕业生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成绩优异。相关性检验表明,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获得奖学金的等级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图4是2013级二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的对比情况。

图4 2013级二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

可以看出,图4与图3相似,验证了211学校毕业生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成绩优异。就具体学校类别来看,独立学院和一般本科学校生源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表现与博士学位学校生源更为接近,硕士学位学校生源的差距同样偏大。

3.从研究生科研成果来分析,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仅在统计意义上有显著差异,实际相关性很小

三年级研究生评选奖学金的依据是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情况等,主要依据是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等成果。图5是根据列联表数据绘制的三年级硕士生获一等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对比情况。

图5 2012级三年级硕士生获各等级奖学金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

从图5可以看出,虽然来自211学校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仍大于平均比例,但与二年级相比,两者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来自博士学位学校、硕士学位学校、一般本科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与平均比例的差异并不明显。值得关注的是,独立学院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比例更接近平均比例。相关性检验表明,虽然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获得奖学金的等级在统计上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072,实质相关程度很低。

三、研究结论

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从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两个角度来看,来自“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生源的培养质量更高。一方面“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良好声誉,另一方面学生具有端正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所以这一群体具有很好的培养潜质,成为各培养单位争夺的主要对象。

结论二:从研究生取得科研成果的角度来看,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生源的培养质量差异不明显。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中超过七成来自非“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这些考生更想通过考研进入一所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1]。研究表明,全国优博论文作者的本科毕业院校并非都是顶级高校,在学科门类之间有着显著差异[2]。本研究显示来自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取得的成绩并不总是处于劣势,说明来自非“985工程”或“211工程”学校的学生,通过学校培养和个人努力完全可以成长为优秀的研究生。有观点认为“重点大学一样有不努力的学生,非重点大学同样也有勤奋的学生”[3],学历背景仅是一个参考标准,并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

结论三:随着研究生年级的升高,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实际比例越来越接近平均比例,即来自不同类别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趋同的趋势。说明在个人基础相当的条件下,学校的学术氛围、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等培养环节构成了优秀人才培养所需的重要条件。

四、几点思考

面对推免生这一优秀群体从一般高校、地方高校向重点高校、名牌高校集中,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新常态[4],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显神通努力争夺优秀生源。那么,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正确认识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观更具有现实意义。

1.不断提高学科影响力

当前,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更为理性,他们更关注学校的知名度、优势学科和奖学金设置情况[1,5]。学科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大学的实力和水平,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高知名度的学校必然有较多的一流学科,普通学校也可能拥有一流学科。一流的学科由于有著名的学者、浓厚的人才成长氛围、高层次的研究平台而受到学生的青睐。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一方面应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让社会广泛了解学校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扎实推进学科内涵发展,提升学科水平,增强学科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2.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除了学校营造宏观的学术氛围外,指导教师营造微观学术研究氛围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导师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研究生,坚持集体汇报研讨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体汇报研讨由导师主导,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导师对宏观方向进行把控,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二是师生间相互学习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相互督促研究进展。个别指导则是师生间的平等互动,着重对细节问题进行研讨。导师要身体力行,坚持亲自做科研,通过手把手的指导营造自由探索的学术研究氛围。

3.落实个性化人才培养

通过全面了解研究生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和职业目标,对他们有个基本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制定个性化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在课程学习方面,针对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生源的特点,可以要求补修基础理论课或专业基础课。在科研训练方面,首先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分配不同的研究任务,帮助其提炼不同的科学问题;其次对研究任务要求的专项能力提出要求,专项能力是完成研究任务所需的专门技能,如数据处理能力、程序编写能力等。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应贯穿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样本数据中来自非“985工程”或“211工程”学校的生源,占获得国家奖学金总人数的20%左右。通过深度访谈指导教师,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与来自高层次学校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研究生自身积极向上的学风和不懈的努力。2013年国家全面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两个着力点。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包括了招生管理、培养与学位授予、导师管理、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等全过程。因此,应淡化生源的本科学校背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始终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将来自不同层次学校的生源都培养成为合格的毕业生,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http://www.eol.cn/html/ky/ report/index.shtml.

[2]古继宝,彭莉君,张淑林.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与其本科毕业院校的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4-18.

[3]周溪皓.研究生录取,出身歧视为哪般[N].科技日报,2014-04-23.

[4]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http://www.eol.cn/html/ky/ report2015/index.shtml.

[5]徐琳,孙跃东.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与培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9 (3):55-59.

(责任编辑周玉清)

张小民,长安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西安710064;李婷,长安大学研究生院质量保障与评估办公室主任,西安710064;徐玮,长安大学研究生院质量保障与评估办公室讲师,西安710064。

10.16750/j.adge.2016.07.014

猜你喜欢
硕士生奖学金生源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赵燕磊
图表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