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研究①

2016-08-03 07:20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治疗

李 飞

(厦门市海沧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26)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研究①

李飞

(厦门市海沧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26)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接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疗效。方法:2014-09~2015-09小儿重症肺炎54例,经数字单盲法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疗法,共有27例;余27例进入研究组,施以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观察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日短,使用抗生素时间短,肺脏感染控制时间短,肺脏感染吸收率高,治疗有效率高,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佳,有效率高。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小儿重症肺炎比较常见,是由普通肺炎病情发展导致的,发病患儿除一般肺炎病症外,部分出现全身中毒及持续高热症状,病情严重患儿其他脏器受累,出现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抗生素药物为常用治疗方法,抗生素种类多,不同类型药物有不同运用效果,故正确选择抗生素及用药方案是治疗工作的关键。现取2014-09~2015-09本院小儿重症肺炎54例,总结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法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09~2015-09小儿重症肺炎54例,经数字单盲法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疗法,共有27例,病变位置:11例双侧(40.74%),7例右肺(25.93%),左肺9例(33.33%),女10例,男17例,均龄(4.21±1.28)岁,最大者年龄为12岁,最小者年龄为2个月,病程平均(3.3±0.2)d,范围1~5d。余27例进入研究组,施以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病变位置:10例双侧(37.04%),7例右肺(25.93%),左肺10例(37.04%),女9例,男18例,均龄(4.25±1.25)岁,最大者年龄为13岁,最小者年龄为2.5个月,病程平均(3.1±0.5)d,范围1~6d。组间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药物选择头孢噻肟钠、青霉素,其中头孢噻肟钠的用量是50mg/kg,一日2次,每隔12h静脉滴注;青霉素用量50mg/kg,一日2次,每隔12h静脉滴注,同时针对性给予电解质纠正、供氧、酸碱平衡、改善通气等治疗。

1.2.2研究组:药物选择美罗培南,用量是10~20mg/kg,一日3次,静脉滴注;逐渐改为一日2次,每隔12h静脉滴注;2~3d后,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好转情况,如体温平稳回落且病情趋于稳定,则更换窄谱抗生素。

记录两组的住院日、使用抗生素时间等,组间比较。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数据及CT,得出肺脏感染的吸收率,并记录肺脏感染控制时间,组间比较。评定对比两组效果。

1.3疗效标准

无效:经过治疗,患儿气促、发热及肺炎症状无好转;有效:经过治疗,患儿气促、发热及肺炎症状有所好转,但实验室指标尚未完全正常,改善明显;显效:经过治疗,患儿气促、发热及肺炎症状明显好转,且实验室指标完全正常;治愈:经过治疗,患儿气促、发热及肺炎症状消失,且实验室指标完全正常。有效+显效+治愈=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项目

对照组住院日(29.65±5.15)d,研究组住院日(21.35±3.26)d。研究组的住院日短,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时间(24.27±2.45)d,研究组使用抗生素时间(18.19±1.28)d。研究组使用抗生素时间短,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肺脏感染控制时间及吸收率

对照组肺脏感染控制时间(15.29±3.47)d,研究组肺脏感染控制时间(12.21±1.25)d。研究组的肺脏感染控制时间短,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肺脏感染吸收率(14.07±2.55)%,研究组肺脏感染吸收率(25.32±3.27)%。研究组的肺脏感染吸收率高,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疗效比较

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疗效比较[n=27,(%)]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为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此病病情重,且发病急,发病后并发症多,早期诊疗对促进患儿康复、减少死亡有重要意义[1]。患儿年龄小,其呼吸系统生理特点较成人特殊,加上机体免疫力低下,患病后易并发其他病症,如心力衰竭、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等,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健康生命受严重威胁。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机制较科学,应用后疗效显著,对治疗有很大意义[2]。此种疗法可快速控制病症,对致病菌活性进行抑制,有效控制病情。实践证实,治疗初期最佳药物宜为广谱抗生素,能实现感染全面控制,选择性覆盖病菌,对病情改善有很大价值。既往临床多给予抗生素升级治疗,初期使用温和抗生素控制病情,后根据具体病情及病症使用广谱抗生素,虽有良好效果,但大量实践证实,采用抗生素升级治疗此病,治疗周期长,感染控制有效性差,抗生素大量应用也可造成菌群失调,甚或导致耐药性[3]。相关资料显示,常规疗法无法良好控制感染,且抗生素的使用量较大,治疗周期较长,医疗浪费较严重[4];施以降阶梯疗法,选取最佳、科学、广谱抗生素予以治疗,在最短时间控制感染,风险降低,且治疗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滴注2~3d,待患儿体温平稳回落,病情稳定后,给予痰液病原学检验及分析,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抗生素应用合理。研究证实,根据不同时期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及感染程度等,采用有效、科学降阶梯治疗方案,对促进患儿恢复、降低用药风险、减少医治成本、缩短治疗时间等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与抗生素升级治疗对比,降阶梯治疗在初期给予能同时覆盖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广谱抗生素,有效快速的控制感染病症,抑制致病菌活性,对临床症状予以缓解,为改善及控制病情创造较好条件,也为临床进一步展开病原学分析及药敏试验提供时间;而后针对患儿病原学分析及药敏试验,选择窄谱抗生素,药物应用较科学、准确,能最大程度的防止药物滥用,提高用药安全性,提高用药效果。

在此文中,给予研究组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与常规疗法(对照组)作对比,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此病价值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住院日(21.35±3.26)d,对照组的住院日(29.65±5.15)d,前者短;研究组使用抗生素时间(18.19±1.28)d,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时间(24.27±2.45)d,前者短;说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效果确切,可缩短住院日,加快康复。研究组的肺脏感染吸收率(25.32±3.27)%,对照组的肺脏感染吸收率(14.07±2.55)%,前者吸收率高;研究组的肺脏感染控制时间(12.21±1.25)d,对照组的肺脏感染控制时间(15.29±3.47)d,前者短,表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可提高患者肺脏感染吸收率,感染控制明显。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研究组获得92.59%,其中治愈率40.74%,显效率33.33%,有效率18.52%;对照组获得81.48%,其中治愈率25.93%,显效率29.63%,有效率25.93%,前者高,证实抗生素降阶梯为有效疗法,方法可行。综上认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疗效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廖细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87-88,91

[2]倪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5):3261-3262

[3]张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2):80-81

[4]刘燕.小儿重症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116-118

[5]刘彦通.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151-153

作者简介:①李飞(198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主治医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146-02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小儿重症肺炎治疗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小儿重症肺炎40例护理经验总结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用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