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03 10:43岳彩贵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岳彩贵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推拿配合牵引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愈10例, 显效14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8例, 显效12例, 有效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深入研究。

【关键词】 针刺留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8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 好发于青壮年, 是指退变的腰间盘在外力的作用下, 发生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病变, 致使间盘组织向外突出, 由于髓核突出, 压迫到腰骶神经, 引起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疼痛, 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为研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采用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选60例患者均为本院中医科、骨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患者有腰痛或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腰椎活动受限、患侧下肢放射痛症状, 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第8版外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诊断标准[1]。60例患者中, 男49例, 女11例, 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47±8)岁。中医分型血瘀型15例, 寒湿型17例, 湿热型13例, 肾虚型15例。如患者伴有腰椎滑脱、腰椎椎体骨折、严重的心、肝、肾病变、严重的骨质疏松、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或有手术治疗指征者则不入选本组研究。患者入院后按是否接受针刺留针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 男25例, 女5例, 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47.5±8.2)岁, 血瘀型8例, 寒湿型8例, 湿热型7例, 肾虚型7例;对照组, 男24例, 女6例, 年龄28~71岁, 平均年龄(46.5±8.2)岁, 血瘀型7例, 寒湿型9例, 湿热型6例, 肾虚型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位、中医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给予推拿手法及牵引治疗, 应用牵引床采用间歇牵引, 牵引力大小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 以患者耐受为宜, 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患者俯卧, 在患侧腰臀和下肢以轻柔的滚法, 分别沿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经由上而下重复3次, 对背俞穴、秩边、环跳、委中、风市、承山、阳陵泉穴按揉, 每处穴位按揉1 min, 行双下肢后伸扳法, 使腰部过伸, 患者侧卧, 行腰部斜扳法, 患者再俯卧, 再在腰部及患侧下肢行滚、按、揉、拿、拍等手法约3 min, 整个治疗时间共为30~40 min, 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1. 2. 2 观察组 患者行针刺留针和推拿治疗, 推拿以按揉松脊、弹拨理脊、纵横捏脊、斜扳整脊、虚掌拍脊手法为主, 针刺以双侧委中穴、承山穴、悬钟穴、昆仑穴为主, 如为血瘀型配阳陵泉穴、湿热型配三阴交穴、寒湿型配阴陵泉穴、肾虚型配太溪穴, 针刺留针与手法推拿配合进行, 整个治疗时间共为约30 min, 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1. 2. 3 治疗前嘱患者不宜过饥、过饱、大渴、疲倦, 治疗时注意有无弯针、断针、血肿、晕厥等症。注意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腰腿部疼痛、腰部活动功能的改变。

1. 3 疗效评价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治愈:腰腿部疼痛消失, 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拉塞格征阴性, 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显效:腰腿部疼痛明显减轻, 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拉塞格征检查直腿抬高接近70°, 基本恢复工作;有效:腰腿部疼痛有所减轻, 腰部活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拉塞格征检查直腿抬高>30°, 不能胜任工作;无效:患者腰腿痛症状无改善, 腰部活动功能无改善, 直腿抬高无好转, 不能正常工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0例, 显效14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8例, 显效12例, 有效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症”、“痹症”、“痿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 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 或是由于肝肾不足, 外邪乘虚而入, 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 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 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松解神经根的粘连, 消除神经根的炎症, 从而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方法有很多, 包括手法、针灸、中药、牵引等[3], 中医针灸和推拿对其止痛和椎间盘的回纳以及局部炎症的减轻和气血经络的疏通有很好的效果, 针刺可以调节神经功能, 镇痛效果立时显现, 很好地起到缓解肢体远端的疼痛、麻木等神经症状[4]。针刺能调节阴阳偏盛偏衰,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 促进气血运行, 故而能起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功效[5, 6], 而留针则能增强针刺的作用和效果, 同时能便于随时刺激穴位。

留针法, 又称停针法, 置针术。进针以后, 将针留置在穴位内, 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出针。停留其间, 可以不行针, 静置久留, 也可以适当施以各种手法, 分为以下操作方法:①静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后, 不行针, 让其安静、自然地留置穴内, 静留以待气至。②动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 留置一定时间, 或在留针中间再施以手法, 行针后复留针, 叫动留针法。本法主要用于针后气不至者, 可时动针, 时留针, 直至气至, 气不至, 无问其数, 延长行针和留针时间, 直到气至后出针。③提留针法:将针由深部提至浅部, 留置于皮下, 过一定时间后出针, 叫提留针法。针刺后留针能够保持和增强针感, 延长针刺的治疗作用, 同时能促使得气, 起到温经散寒、扶助正气、驱散“隐伏”、“固结”之邪、调节气血、通经止痛的作用, 进而能增强疗效[7]。针刺治疗是否留针要依辨证而施, 根据患者情况、具体病症、季节及腧穴特性确定留与不留, 以及留针时间的长短, 留针深浅。

本组研究发现, 在推拿联合牵引与针刺留针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都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患者腰腿疼痛及腰部活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但在针刺留针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可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 较进行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者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应用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好, 能明显缓解腰腿疼痛,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 肝胆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54-75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1.

[3] 伊智雄.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9-284.

[4] 张吉. 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6-113.

[5] 颜海. 三线牵引与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2):188-190.

[6] 李宝吉. 针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24(3):167.

[7] 张永臣. 论留针.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2000, 7(1):50-52.

[收稿日期:2016-01-13]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