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65岁中国农民的高粱秆,惊动了联合国

2016-08-04 04:57佚名
润·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天安门蝈蝈

佚名

高粱,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种植物,谷粒可供食用、酿酒或制糖。剩下的高粱杆一般会用作柴火、饲料,或直接扔掉。有个农民却把它发展成“中国一绝,世界无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就是徐艳丰。

11岁那年,徐艳丰看到老大爷手编的精巧的蝈蝈笼便走不动了,看到徐艳丰喜欢,老大爷就将蝈蝈笼和蝈蝈一同送给了他。回家后,徐艳丰反复研究,想着自己能不能做一个?仔细地对比、剪秆、挖槽,很快他就成功地做出了一个,还进行了精巧的改良。

14岁他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天安门,这一恢弘雄伟的建筑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幻想着如果用高粱秆做个天安门,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后来他在姥姥家发现的一幅天安门的年画让他欣喜不已,拿着年画,他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屋里,经常忘记了吃喝睡觉,村里人都笑话他是个疯子,父母也觉得这孩子怎么不务正业……

耗时3年7个月后,一个城墙、城楼、配楼、金水桥、华表样样俱全,每个门窗都能开合自如的天安门模型制作出来了。

1982年,日本长野县与河北省进行文化交流,徐艳丰的天安门模型因为雄壮精美又具有政治寓意,被选中作为国礼赠给了日本。他的作品在海外展出时立即引发轰动,徐艳丰一下子成了名人。

接着,徐艳丰又用了15个月的时间扎制了新的作品《佛香阁》。在中国美术馆门前,《佛香阁》刚拿出来,就被围得人山人海。一个老太太当场表示想高价購买,徐艳丰摇了摇头,说:“我不卖,我是献给国家的。”最终,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徐艳丰的作品通体上下均采用传统木工卯榫结构咬合在一起实现固定,结构既稳又紧,且门窗都能开合。每根秆的直径误差不能超过0.3毫米。他的作品经专家鉴定至少可以保存500年,这与他亲自种植的高粱有关。

高粱秸秆扎刻所需的秸秆要笔直饱满、颜色均匀,且有足够韧度,徐艳丰把自家仅有的几亩承包地都种了高粱。徐艳丰发现,村里原先种植的高粱杆较脆,杆子中间有个小空心,稍一用力就断了。为了使高粱秆更坚硬,颜色更均匀,徐艳丰自己摸索出了一套高粱杂交方法——用东北和华北的高粱杂交授粉,培育出了高粱杆更结实、更具韧性的“铁秆高粱”。

高粱扎刻因精美绝伦的工艺水平,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堪称“中国一绝,世界无二”。2007年,“永清扎刻”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创这项技艺的徐艳丰本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的称号,并多次携作品赴国外展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巨大的财富,“保护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传承下去”,如今只要身体允许,徐艳丰就会跑到高校建筑系传授这门技艺。让我们期待,乡土艺术迎来繁盛的春天。

(墨晗摘自《世界华人周刊》)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天安门蝈蝈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迎冬奥·美在逐梦
——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牧歌飞到天安门
会唱歌的蝈蝈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礼物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