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骑兵俑的演变看战国至南北朝骑兵兵器的变革

2016-08-04 09:56蒲洋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丝绸之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战国兵器

蒲洋(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从骑兵俑的演变看战国至南北朝骑兵兵器的变革

蒲洋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中国古代的骑兵自战国产生以来,伴随着战争的发展,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改进。本文通过近年来出土的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的骑兵俑,结合原始文献,对这一时期骑兵兵器的变革作了探讨。

[关键词]骑兵俑;战国;南北朝;兵器

作为一个新型兵种,骑兵于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军队中。史籍中记录的中原地区最早组建骑兵的实例,应该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自此以后其他各国也相继组建起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史记·苏秦列传》:“燕‘带甲数十万,骑六千匹’;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魏‘武士七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①在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中,骑兵数量最多的是秦、赵两国,因为这两个国家与北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战争较多。但即使如此,骑兵在各国兵种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战车依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1 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战马俑

从战国后期到秦朝灭亡,骑兵的数量不多,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然袭击、迂回包抄、断敌粮道、追歼残敌等任务。同时为了加强主力部队的机动性,车骑往往组编在一起。这一时期骑兵的主要装备,可以从秦始皇兵马俑进行了解,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骑兵俑,大部分骑兵俑位于马的一侧,两腿跨立,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销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兵器(见图1),②在兵俑中并没有找到长矛和战刀,但却找到了箭头,这就说明秦朝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弩一类的远射兵器。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骑兵的马具比较简单,特别是没有马镫,因而士兵骑在马上时很难掌握平衡,所以远射兵器成为这一时期骑兵的主要装备。西汉建立以后,由于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军队的战略战术和军队的组成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骑兵数量的增加更为显著。汉代已经设有专门的骑兵长官——骑将、骑千人将、骑都尉、骑长等。③汉代的骑兵以轻骑兵为主,西汉政府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就出动过大量的骑兵部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军兵后食道。”④在以后的对匈战争中,骑兵更是成为汉军的主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卫青击匈奴“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元狩四年(前119)漠北之战,“汉军左校捕掳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⑤西汉前期骑兵的马具与秦朝时期大致,1965年在杨家湾汉墓出土了583件骑兵俑(见图2),⑥骑兵俑位于马上,目视前方,头戴圆形军帽,身着战袍,有的还披有黑色铠甲,一只手呈执缰绳状,另一只手呈持兵器状,由于没有马镫,双腿夹紧战马,双脚悬于空中,并且马鞍也比较简单。和秦代相比,西汉早期骑兵的兵器有所变化,西汉早期的骑兵已经使用以铁制戟为主的格斗兵器。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汉建立以前频繁的战争所起的推动作用,如在楚汉彭城之战中,项羽以3万骑兵远程奔袭,大败汉军56万,刘邦仅率数十名骑兵逃跑。“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⑦又如在垓下之战中,项羽以二十八骑斩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⑧这就说明在楚汉战争时期,骑兵的近距离格斗已较为普遍。

从文景时期到东汉,骑兵的马具和武器装备已经有了很大改观,马具方面主要体现在马鞍的改进。从战国至西汉中期,马鞍的形制比较简单,基本上呈长方形,横向分为两半,表面用皮革制作,内部填充羊毛,四周用线密密缝制,没有鞍桥。西汉末年,马鞍上增加了鞍桥和障泥,障泥用布帛、织锦制作而成,主要作用是遮挡尘土和防止骑兵佩戴的铠甲、武器磨伤马腹。武器装备方面,两汉时期冶铁技术发展迅速,为大量铁制兵器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西汉时期出现了彻底柔化处理的黑心可锻铸铁,同时还出现了高碳钢、中碳钢和锻铁制作的兵器,特别是炒钢技术的出现使炼钢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东汉时期冶铁叠铸技术由双孔浇铸发展为一孔浇铸,同时在炼钢技术上出现了铸铁脱碳成钢技术和“百炼钢”技术。⑨正是由于冶炼技术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时期的骑兵装备了大量的铁制兵器。两汉时期的戟与先秦时期有很大不同,两汉时期的戟呈“卜”字形,这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骑兵俑中有明确反映。此外,长矛和战刀也是汉代骑兵的主要格斗兵器,东汉后期公孙瓒在与鲜卑骑兵作战时,就以长矛作为格斗兵器,“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⑩远射兵器方面以弓弩为主,特别是弓箭便于携带,更是骑兵的主要装备,如西汉名将李广善射,曾率百余骑射杀匈奴“射雕者”,后被匈奴数千骑围困后,射杀匈奴将领。“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⑪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骑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就是“甲骑具装”的出现。“甲骑具装”就是人马都披重甲的重装骑兵。从战国至东汉末年,骑兵主要是指轻骑兵,重骑兵的数量很少,如在官渡之战时,“(袁)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这是曹操在《军策令》中提到的在官渡之战以前袁绍军队的情况,当时袁绍有步兵10万、骑兵1万,而马铠才有300具,可见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队中装备有马铠的骑兵的数量还是很少的。

南北朝时期,重装骑兵的数量迅速增加,并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马具的完善,特别是马镫的出现。马镫的主要作用是使骑兵在马上保持平衡,1958年在湖南长沙南郊金盆岭的一座西晋永宁二年(302)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骑马俑(见图3),⑫该俑昂首挺胸骑于马上,在障泥的左侧,有一个三角形马镫,这是世界上马镫出现的最早实例。

二是冶炼技术的进步。南北朝时期,在冶炼技术方面出现了灌钢法,所谓灌钢法就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⑬后,加热后经反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灌钢法的出现为制作质地优良的铠甲提供了基础。

图2 杨家湾汉墓出土骑兵俑

图3 西晋墓葬出土骑马俑

三是对前代马甲的继承。从商朝开始,车兵登上历史舞台,到西周时车兵成为军队的主力,为了有效保护战马,战马都披有皮革制成的马甲,至秦代马甲已发展相当成熟。骑兵出现以后,由于马具特别是马鞍过于简单,再加上没有马镫,所以原来战马身上的马甲被取消,而此时由于马具的改良和冶炼技术的进步,为战马重新装备马甲提供了可能。

四是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入主中原。魏晋之际,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史称“五胡乱华”。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先后建立起政权,北方少数民族本来就以骑兵作为其军队主力,入主中原后更是充分运用了中原王朝先进的冶炼技术大力发展重装骑兵,使“甲骑具装”成为这一时期军队的主力。

南北朝时期防护战马的具装铠,主要包括面帘、鸡颈、马身甲、搭后、寄生、鞍具及镫七个部分。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身披重甲的陶马,如在陕西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的陶马(见图4),⑮除了马腿以外,其余地方皆身披重甲。骑兵所使用的格斗兵器,多为铁矟和长刀,远射兵器依然是弓箭。如西魏将领耿豪就擅长使用铁矟和长刀,“九年,从太祖战于邙山,豪谓所部曰:‘大丈夫见贼,须右手拔刀,左手把槊,直刺直斫,慎莫皱眉畏死。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⑯

图4 陕西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陶马

综上所述,通过对战国至南北朝时期骑兵俑的研究可以看出,在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冶炼技术的进步前提下,同时在频繁的战争推动下,中国古代骑兵的兵器得到了不断改进。

[注释]

①④⑤⑦⑧⑪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②⑮刘永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③⑭杨泓:《骑兵和甲骑具装——中国古代军事装备札记之二》,《文物》,1977年第10期。

⑥⑫郭物:《中国古代战车战马》,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⑨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

⑯唐·令孤德棻:《周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中图分类号]K8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4-0057-02

猜你喜欢
战国兵器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