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背景下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2016-08-04 06:21朱东南陈育中
改革与开放 2016年7期
关键词:决定五年制师资队伍

朱东南  陈育中

《决定》背景下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朱东南陈育中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已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需要大批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从事物联网的基础开发和维护工作,这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需求分析等要素,对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新的探索。

五年制高职;物联网;师资队伍建设

一、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

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1]

物联网技术涉及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通信等众多专业领域,并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有其鲜明的特点,形成了属于各个专业的独有的物联网技术。

由于物联网技术融合了多个学科,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无法掌握与其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应学习符合专业特点的物联网技术。[2]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面向物联网产品、平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从事物联网产品的生产、检测、维修;物联网系统的调试与维护;辅助物联网系统开发等基础性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岗位技能,具有学习专业领域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表1所示。

表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职能分析表

二、物联网专业师资结构需求分析

为实现表1所示的人才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包含相关电路的原理分析、电路设计、软件编写与调试、通信协议的了解等多方面内容,对专业教学团队的人员及其知识面的构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以南京高职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为依据,一个年级两个班(60-80人)的教学规模,应配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1名、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6名、企业兼职实训教师8名。要求学科带头人对专业发展的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产品研发,并对新课程的开发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科带头人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整个团队工作进行串联协调;“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覆盖弱电、强电、硬件、软件等多个方向,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企业兼职实训教师应该是企业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将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小知识点,为学校教师和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的实训环节中。[3]

三、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通过“双十”提优工程,重点打造60个市级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全市职教教师科研能力和技能水平。南京高职校6个团队获得立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为首批立项建设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成员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双师结构+双师素养”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1.合理的进修、培训机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合理的进修、培训机制相配合。南京高职校在实践中,充分注重机制建设,实施教师“升降结合”政策。“升”即重在学历、职称和水平上的三位一体、并行并重。要求团队教师到高等学府学习专业前沿技术,提升自身学历;要求团队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新的教学项目并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提升自身职称;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钻研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降”就是要求团队教师到企业一线实习,掌握企业开发产品的整个流程,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2“.校企合作,师资互嵌”提升教师“实践性”教学水平

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急需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这需要企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师资互嵌”。学校每年选派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习,同时把企业一线技术工程师引入校园参与课程教学。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培养的步伐。当然,不能简单依靠这种“工程师请进来,教师派出去”的模式,还需要从内在出发进行资源整合,创建校园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为学生和团队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平台,最终实现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四方共赢。

3.实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目前,各高职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校内专职教师,如何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

要形成“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教师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让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和建设中来;让专业教师主持或参加学校、市、省和国家的科研课题;鼓励教师教学之余编写教材及撰写论文;支持教师参加物联网相关的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全面提高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有效途径。[4]

四、结论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感网结合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发展物联网的时机日趋成熟。物联网技术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人才培养迫在眉睫。[5]五年制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师资队伍,才能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和培育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1]李坡.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1 (1):18-22.

[2]王珏.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施[J].软件,2012,33(9): 138-139.

[3]曾宝国.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 118-119.

[4]杨力,荆友枫.高职院校“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2):48-51.

[5]桑潇.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76-177.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07.051

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实践研究》(编号:L/2013/276)、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楼宇智能化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实践性研究》(编号:L/ 2013/28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决定五年制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