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2016-08-06 09:15邓正正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职业素质构建

邓正正

摘要:介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模块的组成、特点,从施教方和受教方两方面,详细论述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方法及措施,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教学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91-02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和用人单位除了需要高技能人才外,更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除具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职业技能等基本和专业性职业素质外,还应具备继续学习、职业迁移和创新、创造、创业等发展性职业素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中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要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展机制,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近几年,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得到高度重视,构建素质培养体系成为重要课题。在此情况下,亟需把学院各部门及每位教师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基本性职业素质。基本性职业素质是一种普适性素质,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身心品质,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这些素质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所必备的。

2) 专业性职业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包括从事某一具体专业或职业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工作能力与操作技能。这些素质是学生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关键要素。

3) 发展性职业素质。发展性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造的思维能力等。这些素质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变迁,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程度和成就大小的重要要素。

2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模块

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大学期间的不同阶段,并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因此,把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分成三大模块,即基本性职业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和发展性职业素质,并把这三大模块分配到3 a的学习中,分阶段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一年培养学生的基本性职业素质,即培养职业道德和身心品质等。职业道德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等;身心品质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这一阶段实现的载体为思想政治课、入学教育、军训、学院团委、学生社团、基础课老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统一培养高职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的目标,并由学院团委负责,把基本职业素质分成不同的环节,分配给各相关部门及教师。

第二年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素质,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意识、培养专业兴趣等。职业意识包括团队意识、沟通意识、责任意识等。这一阶段实现的载体为专业老师、企业专家、专题性讲座、职业技能大赛等,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环节、职业技能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途径予以实施。同时,应开设创新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每年在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同时,可以开展有创造性的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个环节由各系主任统一规划和负责。

第三年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职业素质,即创新意识、企业文化等。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及岗位的轮替,通过发展性职业素质来适应。多数高职院校在这一年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熟悉行业和岗位需求,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实习的同时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及竞争意识,加快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这一年的职业素质培养由各系主任联合对外联络处、各企业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企业文化等。

3 构建职业素质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效果的考评上,与专业技能教育相比,缺少实际有效的评价体系。在构建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中,必须充分考虑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个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核心人物,即施教方,另一个为受教方。

3.1 施教者评价体系

施教者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教育者是否科学合理地完成规定的职业素质教育任务。这里的施教者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处、各系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对外联络处等。由教务处和教育教学督导室负责对各有关施教者实行监督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以后评优、评职称的考核依据。

3.2 受教方评价体系

系主任联合企业人力资源部根据每年部署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建立年级职业化素质考核标准。组织形式为系主任安排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通过学生在课堂、实习实训、职业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宿舍等表现,给予数量化的考核,学生毕业时给予其综合评价。

4 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能否适应教育改革趋势和市场的变化要求,高职人才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是否高度重视和有效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建设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提出的。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素质高低决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有义务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通过高职院校统一部署,合力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在学院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职业素质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