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8-08 02:14严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放射学良性螺旋

严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严峰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甲状腺结节病患者8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21例,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特点。结果 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CT强化多为均匀强化,少数为完整环形强化,而恶性结节多为瘤周强化残圈及半岛样强化,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根据CT影像特征进行准确鉴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鉴别诊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的转变,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递增[1]。早期准确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作用[2]。临床常用超声引导甲状腺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但穿刺活检为有创性检查,而常规螺旋CT分辨率不理想,MRI检查相对复杂,检查要求高,在临床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较为受限[3]。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甲状腺结节病患者8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21例。良性结节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0.7±5.2)岁。甲状腺肿54例、甲状腺瘤14例。恶性结节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2.5±4.4)岁。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甲状腺穿刺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自愿接受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无甲状腺手术史;无对比剂过敏史。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凝血机制、免疫功能异常;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64排东芝TSX-101A CT机及配套计算机影像工作站进行检查,对比剂注射采用Meorao全自动高压注射器。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注意事项,指教患者控制吞咽动作。CT扫描参数:扫描范围由环状软骨上缘至胸骨柄上缘,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3.75mm,层距3.75mm,螺距1.375,曝光量60mAs,回旋时间0.6s,矩阵512×512,首先进行甲状腺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右侧肘静脉注射碘海醇(300mgI/ml)80~100ml,速率控制3.5~4.0ml/s,后以相同速率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0ml,注射对比剂后25~30s 行增强早期扫描,3min后行增强延迟期扫描。将原始CT平扫影像及增强影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由本院放射科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CT诊断医师进行阅片诊断,并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点。

1.3 观察指标[4]对比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点及CT强化特征,主要观察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缘清晰程度、病灶位置、钙化以及囊实变等,并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强化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 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n)

2.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螺旋CT特征表现 甲状腺良性结节CT表现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呈弧形条片状钙化。甲状腺恶性结节表现为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且呈细点颗粒状钙化,多数无囊变,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目前临床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手段较多,超声、核素、CT等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病变的辅助诊断中均具有重要应用,但对于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手段仍较为单一,以超声引导穿刺病理活检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常用鉴别诊断方式,但穿刺活检的取材准确性可影响诊断结果,临床漏诊率在40%~70%,同时穿刺活检不宜重复多次检查,不利于动态监测患者实时病情[5,6]。随着CT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配套成像模式的研究使其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CT增强扫描已成为临床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加组织器官的自然对比度,能够更清晰的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及血供情况,能够进行定量、半定量描述生理功能的改变,进而掌握病变组织的具体实时病情[7,8]。目前CT增强扫描在脑部肿瘤及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技术研究与图像分析相对成熟[9]。

受早期CT设备分辨率及对比剂类型的影响,早期临床试验显示螺旋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并不被临床所重视,主要与甲状腺丰富的血供以及甲状腺对碘对比剂的吸收作用有关,甲状腺CT增强可见多处重叠,血管丰富难于辨别[10,11]。而本资料中应用64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其对血液供应丰富的甲状腺具有较高的成像效果,同时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更低。而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征分析可知,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缘不清、模糊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方式导致病灶与周围正常健康的腺体组织界限模糊,且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极易突破甲状腺包膜累及周围组织,导致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12,13]。虽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螺旋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显著强化的实性组织,而囊性病变区则不强化或不明显强化,但增强扫描中甲状腺良性结节周围多伴有完整的强化环,而甲状腺恶性结节由于生长方式与良性结节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恶性结节的强化环被破坏,即“强化残圈征”,而当肿瘤浸润生长完全穿透包膜侵及周围组织时表现为“蟹足状强化”,因此可将“强化残圈征”及“蟹足状强化”强化表现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CT增强扫描特征表现[14,15]。

1 詹松华,赵喜,谭文莉,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2):1720~1723.

2 蒋元文,李炳翠,孙国良,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放射学实践,2010,25(5): 493~496.

3 张正华,黄建强,韩丹,等.双源CT平扫硖值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52~55.

4 李恒国,卢绍辉,梁久平,等.甲状腺结节的CT灌注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9):831~834.

5 兰勇,龙晚生,易兰,等.甲状腺单发结节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放射学实践,2009,24(2):142~144.

6 高飞,程涛.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ll,14(6):596~599.

7 王运柱,李春林.甲状腺良、恶性肿瘤CT诊断价值探讨.安徽医药,2012,16(7):997~998.

8 周荣华,姚尉,李成杰.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四川医学,2014,35(3):394~396.

9 于军,于苋苋. 高频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43~244.

10 薛蕴菁,段青,孙斌,等.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30~33.

11 陆峰,马震. 多层螺旋 CT 与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2104,24(4):628~631.

12 李铭,郑向鹏,李剑颖,等.甲状腺结节的能谱CT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80~781.

13 Li M,Zheng x,Li J,et al.Dual-ener93'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thyroid nodule specimens:Comparison with pathologic findings .InvestRadial,2012,47(1):58~64.

14 陈富星,肖维华,胡燕标,等.甲状腺结节105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0):696~699.

15 邹文远,李胜,刘源源,等.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医学综述,2012,18(23):4045~4047.

201400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

表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螺旋CT特征表现[n(%)]

CT特征表现良性(n=68)恶性(n=21)部位左叶32(47.06)11(52.38)右叶36(52.95)10(47.62)直径<5mm18(26.47)3(14.29)5~20mm39(57.36)15(71.43)>20mm11(16.18)3(14.29)形态不规则10(14.71)18(85.72)规则58(85.29)3(14.28)边界模糊13(19.12)20(95.24)清晰55(80.89)1(4.77)钙化点颗粒状钙化19(27.94)13(61.91)条片状钙化49(72.06)8(38.10)囊变有30(44.12)17(80.96)无38(55.89)4(19.04)

图1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的CT影像表现

2.3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强化特征 甲状腺良性结节CT强化多为均匀强化,少数为完整环形强化,而恶性结节多为瘤周强化残圈及半岛样强化,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强化特征[n(%)]

强化表现良性(n=68)恶性(n=21)均匀强化39(57.36)1(4.77)完整环形强化25(36.77)2(9.53)瘤周强化残圈0(0.00)10(47.62)半岛样强化2(2.95)6(28.58)结节样强化2(2.95)2(9.53)

猜你喜欢
放射学良性螺旋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