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协同策略内涵及发展研究

2016-08-08 02:16佟艳芬钱海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研究

佟艳芬,钱海军

(1.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2.珠海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珠海 519000)

TPACK协同策略内涵及发展研究

佟艳芬1,钱海军2

(1.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2.珠海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珠海 519000)

如今网络进入Web2.0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有效整合。教师TPACK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教育技术领域未来研究的热点。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外,还应该关注教学理论及方法与技术的“整合”。教师TPACK的发展需强调教师的主体性,通过TPACK三种知识要素的交叉与结合,灵活地解决学科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TPACK;内涵特征;发展;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教育正在产生新的发展方向,出现新的需求。教育系统内外不断地进行新的能量交换,导致技术与教育将进一步双向融合。人是机器的驾驭者,教师是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亦是技术与教育整合质量的决定因素。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依赖于技术和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和整合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效。

AMTE(美国教师教育者联合会)认为,若教师具备将技术与课堂经验、知识的整合能力,则技术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有效学习。对于任何教育而言,信息技术应该是一种与教育方式“相互融合”,而非“叠加”的技术基础。TPACK框架则在技术与教育整合方面满足了这种需求。信息时代,知识生产与进步的需求显著增长。教师具备TPACK能力是在这个时代教师自身知识建构与岗位胜任的体现。教育技术领域对于教师TPACK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与前沿问题,构建、丰富、优化、实施教师TPACK发展策略,成为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与研究重点。从看待学习的观点出发,教师TPACK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应是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过程。从学习理论的观点出发,“对已有知识的传承、传授、灌输的学习”与“依托于个体努力与社会协作的学习”显然无法满足教师TPACK的发展。结合上述两种学习观点,以“协同开发共享的创造性学习”的理念,通过协同知识建构的方法,促进教师TPACK发展,满足教师知识建构,更好地将技术纳入教师知识体系,为教师TPACK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二、TPACK内涵特征与发展需求

TP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该词汇由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2005年在舒尔曼(Shulman)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因为单词“TPCK”皆由辅音字母组成,不利于拼读和记忆,最终由AACTE(创新与技术委员会)以便于拼读和记忆为原则,将其英文名称变为:Technological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即TPACK,新词的原意不变。

TPACK框架包含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个要素,五个复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境脉因素 (Context)。以系统理论的观点,TPACK框架内,各要素处于一种松散耦合的“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动态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

图1TPACK框架

(一)TPACK内涵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TPACK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为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管理体系,应该关注技术的“整合”与信息化“教与学理论及方法”。教师TPACK的发展需强调教师的主体性,通过TPACK三种知识要素的交叉与结合,灵活地解决学科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文献和实证研究表明,对TPACK框架的不同解读则会产生不同的TPACK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两种:(1)Niess、Valanides、Angelina等认为,TPACK应被视为一种独立并能单独发展的知识体系。信息技术是支持学科教学知识整合的辅助工具,这种工具已然属于学科教学知识的一部分。TPACK则作为PCK的一种“特定”形式出现。(2)Koehler 和Mishra的研究则表明,TPACK是TK、PK、CK、TPK、TCK与PCK之间七个核心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TK、PK 和CK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些成分具有“融合促进性”,其有效发展能够促进TPACK的发展。这种观点强调整体性和各组成元素概念界定的必要性,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支持第二种理论观点,认为TPACK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以学习教学知识、技术知识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将特定学科和特定主题的实践活动协调与整合,进而形成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创造性知识体系。

(二)TPACK发展需求

本研究认为,TPACK具有复杂的多特征性。这种能够整合学习教学知识的全新模式具有系统性、情境性、学科相关性、个体性、实践性、设计性、创新性、动态发展性等诸多特征。基于对TPACK理论观点的理解和特性分析,本文提出TPACK的发展需求路径。

(1)基于系统性特征的发展需求

TPACK作为一种能够整合学科教学知识的全新知识框架,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原有教学模式对获得TK、CK、PK等知识具有决定作用,却无法通过TK、CK、PK的相互交叉作用丰富TCK、PCK、TPK等知识。文献研究表明,教师TPACK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清晰界定TPACK系统各个成分的概念,理解各元素在系统中的作用与必要性。并从整体性发展的观点去构建TPACK知识体系。

(2)基于情境性特征的发展需求

国内、外针对TPACK七因子结构测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TPACK各元素量表中添加限制性意义的题目,即情境性语句,使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测查,得出有效识别TPACK七因子。因此,考虑到TPACK七因子之间的高度关联性与重叠性,需要基于情境性特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此帮助增强教师TPACK课程设计能力。

(3)基于学科相关性与个体性特征的发展需求

TPACK发展是创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环境,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具体学科课程的教学问题。教师的认知水平、专业发展、个人风格受到自身教学经验、教学经历和教学境脉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呈现明显的个性化标志。对于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学科的主题、不同学科的课程,每个教师的TPACK内容则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核心与实质就是TPACK具有明显的学科相关性和个体性特征。

(4)基于实践性与设计性特征的发展需求

TPACK发展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实践性活动。教师围绕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交互活动与主题积累,发展和完善各种境脉下的TPACK。从技术的层面分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要教师具备思考和运用技术的方式和思维,技术是学习的推动者。技术整合教学属于复杂和结构不良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刻理解技术、教学、内容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具备灵活的教学决策能力,转变思维,逐步从技术消费者向技术设计者转换。教师解决真实的与技术相关的问题,在“参与”和“制作”的过程中发展TPACK,必然要在课程设计中体现技术性。这种实践性活动的研究促进了TPACK框架的发展。技术是TPACK发展的外向路径。掌握技术思维的方式,基于课程学习内容、目标、手段等几个方面开展TPACK制品设计,让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多面的TPACK知识,设计TPACK制品。这种设计过程具有循环迭代性。教师TPACK发展伴随着TPACK制品,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改良和优化,以获得有效提升和增强。

(5)基于创新性与动态发展性特征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的革新始终不断向前发展,TPACK知识体系亦处于不同更新、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之中。教师对技术的运用应从机械被动地使用到灵活主动地使用,进而发展到创新性设计。合理有效地掌握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方式,实用、适用地开展技术与教学整合是教师TPACK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平时的授课活动中,将多媒体或多种教学设备的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性互动,都是将TPACK引入教学的形式。在TPACK越来越多地融入教师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将TPACK的内涵概念与实际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DB/OL].[2013-10-01].http://www.moe.edu.cn,2013-10-01.

[2]焦建利,钟洪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核实,2010(1):39-45.

[3]Koschmann T,Ostwald J,Stahl G.Shouldn't we really be studying practice?[EB/OL].[2013-08-01].http://gerrystahl. net/publications/conferences/1998/icls98/ICLS20Workhop.html.

[4]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5]AACTE.Handbook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CK)for Educators[M].NewYork:Routledge,2008:9.

[6]Koehler M J,Mishra P.What i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J].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9,9(1):60-70.

[7]EklundJ,KayM,LynchH M.E-learning:EmergingIssues and Key Trends[DB/OL].[2014-05-15].http://pre2005. flex_iblelearning.net.au/research/2003/elea.ning250903fin al.pdf.

[8]Mishra P,Koehler M.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EB/OL].[2013-11-09].http://www.tpck. org.

G645

A

1673-0046(2016)5-0067-03

本文系广东省广东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基金项目“TPACK视阈下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师培训及协同学习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1419)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