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心系千古 神畅无极

2016-08-09 01:26文/白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京人物画画家

文/白 冰

王西京:心系千古 神畅无极

文/白 冰

艺术家简介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一级美术师,第九届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等光荣称号。

王西京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画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探索和艺术造诣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一幅幅气韵通畅、节奏跌宕,富有民族风范、时代气息的经典作品,将他一步步推向了艺术创作的巅峰,也为我们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画卷添上了绚丽一笔。

品读王西京先生的创作,可以看出,作为一位当代的人物画画家,他对人的关注胜于一切。他的笔下凝聚了民族与西方,融会了浪漫和现实,历史的风云和生命的气息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和谐、完美的交融,释放出一种精神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照相技术普及之后,人们对形象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像”,即不仅仅是“形似”,最关键的是要把创作对象的精神气质概括到笔墨上,表现在具象的人物中。可以说人物画创作能达到这一高度,就是大手笔、大笔墨、美术大家了。

钟魁嫁妹图

玉楼醉春图

王西京的笔墨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力量,这份力量时而显示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一点非常动人。《<长恨歌>诗意》《东坡诗意》《魏武观海》《听涛图》等作品里,画家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刻画人物或题材本身,而是致力于将之放入一个时代的语境中,重新解读历史人物,反映人物的命运、人格的力量及历史的气息。在满纸烟云的画卷上,畅达地表现着自己对于国画笔墨的继承和对笔墨趣味的诗性构造。《远去的足音》《阿Q画押》,反映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心灵呐喊。

王西京作品中对线的运用非常精彩,他能深度地体察到画面意境中线条的运动,传达出一种韵律感、节奏感,简约而饱满,飘逸又潇洒。画面的构图体现出画家苦心孤诣的思考,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情态。人物的形神动态则刻画得入木三分,以有形的笔墨传达出无形的人的内在精气,其气韵通达,不让前贤,可谓画心又刻骨。画家总能从容、睿智地进入古今人物的精神层面,沟通古今,坐看风云,不动声色地打动观者的心灵。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万劫而不灭,显现了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渗透到王西京的骨髓里了,使得他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文化使命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悟性。他将这种认识倾注到他的绘画创作中,着力讴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品节和风尚,传达着一种自信、高洁、旷达、疏放和自然淳朴之美,充满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爱国情怀。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迄今为止,王西京已经创作了300多位历史人物的画像。有评论家赞叹:“王西京创造了一个奇迹,将一系列表现重大题材的‘写实’作品和一系列表现古典题材的‘写意’作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集于一身,尽显他的艺术才华。”纵观当今画坛,这的确令人不由得为之鼓掌。王西京就是期望通过这种艺术创造,为这些英雄人物立像树碑,艺术地再现他们的形象和精神,努力将这些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永载史册,这是一种大境界大作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位画家能够绘制出这么多历史和现代人物画像,毫无疑问,王西京的人物画创作已是我国绘画艺术长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辱使命,前赴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把他们的形象创造出来,始终是王西京的志向和夙愿。这些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主义形象始终是王西京努力表现的题材。所以在新时期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王西京善于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历史先贤,也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托到所描绘的人物身上。在创作中,画家注重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追求,提炼英雄人物的民族气节,使之能够传扬和感染人们的思想,也让人们在追思现实和历史的时候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这方面影响较大的作品有:黄帝、秦始皇、班超、苏武、曹操、李世民、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王西京创作的以西安事变为题材的作品《兵谏一九三六》,画像上两位对中华民族的

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张学良、杨虎城,气宇轩昂、英姿豪迈,表现了两位民族勇士在祖国危难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重大抉择,让任何人读之阅之,都会感慨万千。特别是那震撼人心的《远去的足音》,这幅画取材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描绘了谭嗣同等六君子因变法失败而壮烈牺牲的场面。在这幅史诗般的画面上,以身赴难的六君子,或抓胸跺足,仰天长啸;或嘴唇紧抿,目光坚毅;或以手抚面,陷入深思。体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这种艺术概括,不仅引起后人对先烈们的追忆,而且画面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

周总理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最能够凝聚人心,推动历史发展的莫过于承载着那个时代精神的文化杰出英才了。正是这些文化巨匠的辛勤努力,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得以源远流长,正是这些文化巨匠的不懈追求,使得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因此,王西京把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创作,一大批历史文化精英在王西京笔下得以光鲜起来,形象地站到人们的视野里。从古代开始,有老子、孔子、庄子、屈原、华陀、班超、司马迁、蔡文姬、李清照、李白、杜甫、苏轼、石涛、王羲之、李时珍、郑板桥……近代以来,他创作了张大千、鲁迅、茅盾、于右任……这些精英人物或秉笔直书,“为天地立心”,或才情超然,“为往圣继绝学”,这一个个历史人物都被画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讲述那一段历史的精彩和艺术的真谛,从而缔结起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他画郑板桥,总是“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画的苏轼,临长江而立,“大江东去”的豪迈随心而出;他画的李白举杯邀月,似醉似醒,将一位胸怀高远的文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王西京在创作这一类历史文化巨匠的时候,特别注重研读他们的作品和阅历,善于从这些人物的个性出发,表现出最能代表这个人物的瞬间状态,摄住他们的精神内涵和大美。这应该是历史人物创作者难度较大的方面,抓不住人物这些独特个性,就无法让人感知和认同这个人物的唯一性,就只能在题款上注释以弥补绘画表现力的不足。而王西京的这类创作却是最为精彩的华章,不但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精神气质,而且贯通着时代的符号,还倾注了画家自己的感情,因此我们认识王西京的人物画创作尤其要对这一类的人物画予以强烈的关注,更要对这类人物画的创作予以应有的评价和认识。应该说,王西京以他精湛的艺术创作树起了一组琳琅满目的中国人物画艺术群像,这是一个难得的史诗般的创造,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

毫无疑问,王西京创作的这一大批具有重要人文价值的人物画,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画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为中国艺术长廊增添这么多的形象人物画,的确不仅是开一代画风,更是一个奋斗的启示,阅读了他的这一系列史诗般的作品,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就是他对形象的把握是那么真切,他对艺术的见解是那么深入,他对生活的体验是那么自然。

时至今日,王西京先生对于笔墨性情的把握可以说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着力于刻画人物之魂、历史之气。他既继承了中国古典人物画的传统,又灵活借鉴了西万油画的绘画技巧,使其有机地协调。而他也成为当代人物画界不可多得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实力派画家,影响波及海内外。

中国美术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又为各国人民所推崇,这是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画家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王西京对于中国人物画创作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具备一个优秀人物画家所应有的真诚和善意,以及对人情的洞察、思辨能力,并能从容不迫地以自己深厚的艺术内在功力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为中国人物画的精神世界开拓出富有探索意味的空间,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杜甫诗意

猜你喜欢
西京人物画画家
听海
凿壁偷光
酷炫小画家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编辑部的故事
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夭折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