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著录考略

2016-08-09 01:26梁双龙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渠宝题跋著录

文/段 伟 梁双龙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考略

文/段 伟 梁双龙

导言:中国古代书画著录是一种目录性的书籍,它内容丰富,体例详备,清晰地记载了有关中国书画发展的状况,对中国古书画的鉴定、考证及作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官方书画著录、私人藏品著录和著者所见的作品著录3个方面入手,对古代书画著录的书目进行了详尽梳理。

书画著录,即记录中国书画作品的目录性著述。中国古代的书画著录,最早见于六朝的《太清楼书画目》,但已佚。目前可见的《贞观公私画录》是中国最早的书画著录。中国古代的书画著录书目大致可以分为官方书画著录、私人藏品和著者所见的作品等。

《清河书画舫》和《宣和书谱》

一、官方书画著录

官方书画著录,即是宫廷内府所藏,主要是指宫廷收藏书画的著录。宋朝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就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地记载宫廷书画收藏的著录。宣和二年(1120年),内府大臣奉敕撰《宣和书谱》,其编选名次、目次、书评与历代书史所载有所不同。《宣和书谱》20卷,其中,历代诸帝王书(晋至宋)1卷,篆、隶书(唐至宋)1卷,正书(三国 · 魏至宋)4卷,行书(晋至宋)6卷,草书(晋至宋)7卷,八分书(唐至宋)1卷。其后附制诏诰命,记载御府所藏墨迹。该书所收人物以姓氏、传记、书评、藏帖为序,于书史、书论、版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宣和书谱》宋有刊行,元初有抄本流传。元大德六年(1302)有延陵吴文贵参校众抄本之刊行本。后有《四库全书》《丛书集成》本。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中国书学丛书》本。北宋徽宗敕撰的《宣和画谱》20卷,成书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宣和画谱》体例严谨,按10个门类收载历代画家共计231人,依次为:道释49人,人物33人,宫室4人,蕃族5人,龙鱼8人,山水41人,畜兽27人,花鸟46人,墨竹12人,蔬果6人。每人一传,尤为详明。每门皆有叙论一篇,首先记叙该门类的画理及源流,其次评论历代画家的承传及优劣,再次依朝代分列画家,先作评传,传后则详载御府所藏作品件数及画目。全书所著录的作品共计6396轴。《宣和画谱》是官家著录中较为完备的一部,可以说是反映宋代绘画兴盛的巨著。其版本有《学津讨原》本、《津逮秘书》本和《画史丛刊》本。

自北宋以降,南宋的内府收藏虽然没有书画著录留世,却留下了杨王休在宋宁宗庆元五年所作的一个宫廷账目,即《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该书反映了当时官方的书画收藏情况。元明两代均没有书画著录存留,清代宫廷收藏记录无遗,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及其续编等著作存世。《秘殿珠林》初编始于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成于乾隆九年(1744年)五月,共24卷。凡清廷内府所藏书画名迹,汇成此书。并载臣工书画,石刻、木刻、经典、科仪等。其次序先释后道,其记载先书后画,每条详列原作尺寸、标题款识、碑记题跋等,载述较详尽。《石渠宝笈》初编24卷,清代乾隆皇帝命张照、梁诗正等人编纂,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此书为继《秘殿珠林》之作,所著录书画作品均为释道之外者。其编次方法大略相同于《秘殿珠林》。《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由王杰、董诰等人奉敕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该书收入初编未录及臣工新进的作品。体例依初编,唯不分等次,但卷首列有总目,著录作品皆详加记载,并对作者加以考证,较初编详尽完备。《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由英和、黄钺姚文田等人奉敕编,成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收入初续编后人藏的作品2000余件。其编写体例如续编,亦列总目,并列分目,便于检索。《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及其续编作为清代宫廷收藏书画著录巨著,其丰富的内容对于收藏史、艺术史、宫廷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渠宝笈》故宫博物院藏

二、私人藏品著录

私人藏品著录,即作者以著录家藏书画为主,且兼顾曾经看过的书画名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北宋米芾的《书史》和《画史》。《书史》记其目睹法书,详录藏书纸本印章、跋尾,兼及故事轶闻,或加评论。语语精到,后世宗之。《画史》又称《米海岳画史》《米氏画史》《襄阳画史》该书以随笔的形式评述了六朝、隋唐、五代及宋的绘画名迹。另外又兼及裱褙、印章、收藏和轶事记等。由于《画史》皆举其平生所见之画,品题真伪,考订伪谬,也得到“实为著录名画祖本”的称誉。二是明人文征明的《停云馆帖》。该帖为文征明选集,子文彭、文嘉摹勒。嘉靖十六年(1537年)刻第一卷,以后得佳墨逐次加刻,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完成。此帖摹刻精良淳古,不板不媚,为书家称道。初为木刻,后改为石刻。卷一晋、唐小楷,卷二唐摹晋帖,卷三孙过庭《书谱》,卷四唐名人书,卷五、六、七宋名人书,卷八、九元名人书,卷十、十一明名人书,卷十二文征明书。三是清代孙承泽的《庚子消夏录》。该书成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夏。全书8卷,所录内容主要为自藏晋唐至明代书画真迹,亦附有石刻及所见他人藏品。其著录方法对纸绢、印章等不甚重视,但有时也选择有价值的题跋。著者于行文中时常夹有议论和考据,见解颇为精到。四是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该书成于康熙三十二年,全书3卷,均系个人收藏。作者就其所见书画考订源流,详记绢素、题跋、图记、附加己见,其体裁较密,遂为上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所宗,成为清代流行之风气。五是大藏家安岐的《墨缘汇观》。该书成于乾隆七年(1742年)。全书6卷,即:正录4卷,续录两卷。体例分为法书、名画两类,分别依时代顺序著录。法书、名画各两卷,又分别附有续录各1卷。正录著录较详,附录唯记标题,略附数语而矣。所记书画作品始于魏晋,终于明末,颇多历代闻名的书画名迹。著者对书画题识、印章仅择要摘记,对宋以前书画每多考订,并论及艺术风格,持论简要精当。六是清末顾文彬的《过云楼书画记》。该书成于光绪八年(1882年),共10卷,所录皆个人所藏。书法止于明末,画迹则止于清初“四王吴恽”。七是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该书收录庞元济自藏画迹535件,自唐代至清代,分列卷、轴、册页3类,按时代先后为序,每种详记纸绢、尺寸、题跋及印章,凡题跋之高宽、铃印之位置、文字损蚀或论脱处,悉照原本备载。八是清孔陶的《岳雪楼书画录》。该书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全书5卷,皆记自藏书画。始于唐人写经,终于明末,选录亦不甚滥,尚多名迹,体例也仿自《江村消夏录》。

《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

《过云楼书画记》

三、著者所见的作品著录

著者所见的书画著录有以下几种:一是唐人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贞观公私画录》又名《贞观公私画史》,贞观十三年(639年)成书。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当时皇家和私人收藏的绘画作品290余件,记录内容包括作者、画名、本别、件数,并注明了质地、款识、来源和是否曾著录于《梁太清目》等。第二部分记录了47所寺庙的壁画,记录内容为寺名、寺庙所在地及画家姓名等。《贞观公私画录》是继已佚的中国第一部绘画著录《梁太清目》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绘画史研究和鉴定学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二是北宋米芾的《宝章待访录》。《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年)八月,分为“目睹”和“的闻”两大部分,所录84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很大。三是元人周密的《百烟过眼录》和《志雅堂杂抄》。《百烟过眼录》4卷,该书杂记撰者所见古器、书、画等,其中又以书画为多,是中国第一部以著录私家藏画为主要内容兼录南宋皇室部分藏品的著录著作。《志雅堂杂抄》多记年月日,是其自至元廿十六年(1289年)至三十一年(1294年)间所见藏家古物书画。两书体例不一,但所记之物件大致相同,可资参校。四是明人朱存理的《珊瑚木难》。该书记录其所见书画名迹,备录其中诗文题跋,有世所罕睹者均附录。随见随录成册,不分时代先后。每种有自评,并系以跋语。以出于文征明、文嘉、王樨登、王腾程四家收藏者为多。五是都穆的《寓意编》。该书记录作者所见书画真伪,及当时收藏名氏,凡60条,鉴别颇详。有并非真迹而素来著名者,亦录入,也有仅记书画品名,或云“余不曾见”,可待后来征仿。六是清初顾复的《平生壮观》。该书为顾复所见书画名迹,随笔记之,积35年著录成录。分书、画各5卷,卷一至卷五录魏至明末的名家法书,卷六为晋至五代画,卷七为北宋画,卷八为南宋及金人画,卷九为元画,卷十为明画,终于董其昌。依时代编次,略记纸绢尺寸,行款字数,布局位置。七是明人文嘉的《铃山堂书画记》。此书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文嘉奉旨查抄严嵩宅第时所做的书画登记册。铃山堂是严嵩的宅名。文嘉在严府清点了3个月,随清随记,后来又详细分类。从目录上看,所藏作品均为历代名迹。法书名迹有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父子,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人作品。名画则更多,从东晋顾恺之,至唐代阎立本、李思训、吴道子、王维,五代顾阂中、黄筌,宋李成、荆浩、关同等,元赵孟頫、黄公望等,明戴进、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等。作者对所收作品均加标注,标明收藏经过及真伪。八是张丑的《清河书画舫》。此书12卷。该书以书画家为纲,以其书画作品流传者为目,著录自三国钟繇至明仇英历代名书画家真迹,述其流传,录其题跋,注明出处,附作者小传,间有考证,纠正讹传。对名家名作兼有评论,内容系统丰富,论述精当,著录准确,是收藏家及鉴赏家的重要参考书。九是明人詹景凤撰的《东图玄览编》。该书4卷,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成书,记叙作者生平所见书画名迹600多种,卷末附录书画碑帖题跋,它不仅著录作品内容、款识、印章等项,又间有品评。而且对书画家及流派的笔墨技法进行评论,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录书籍。十是清人吴升的《大观录》。该书12卷,书画各半,皆著者生平所见,多有名迹。其体例则每于书画作品下,详记纸绢尺度、书法并记其行数字数,录其正文,绘画则记所绘情况与款识,后人题跋亦一一入录,但对印章不大记录,间或有评语。十一是清人吴其贞的《书画记》6卷,成书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记录自藏及所见清初苏州与扬州两地藏家所蓄真迹,详录其行款位置,尺寸大小、印记、纸绢、装潢,并注明所见年月。十二是清人吴荣光的《辛丑消夏记》5卷,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其书体例仿高氏消夏录,而精审过之,共著录书158件,其中唐4件,五代3件,宋38件,金1件,元58件,明44件,均为作者所见作品。

(元)马琬/秋林钓艇图

除了上述3个方面以外,笔者还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国古代书画著录的文献,因为没有查阅到确切的书目介绍,无法将其归类。这些书画著录的文献有:康熙年间缪曰藻的《寓意录》4卷,姚际恒的《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两卷,续1卷;雍正年间周二学的《一角编》两卷;道光年间孙星衍的《平津馆鉴藏书画记》1卷,潘世璜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1卷,张大镛的《自怡悦斋书画录》30卷,陶梁的《红豆树馆书画记》8卷,胡积堂的《笔啸轩书画录》3卷;咸丰年间韩泰华的《王雨堂书画记》4卷;同治年间蒋光煦的《别下斋书画录》24卷;光绪年间方濬颐的《梦园书画录》24卷,谢堃的《书画所见录》3卷,葛金烺的《爱日吟庐书画录》4卷,补录两卷,录4卷。

(明)丁云鹏/三教图

猜你喜欢
石渠宝题跋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石渠宝笈》藏品专题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吉林省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述略
《石渠宝笈初编》“附录”完稿时间与成因考论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