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

  • 石渠宝笈》著录与上海博物馆藏董邦达《葛洪山八景图》比较研究
    诗,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卷六九,属于大内旧藏。然而,董氏《葛洪山八景图》尚有另一版本传世,今藏上海博物馆,与石渠宝笈旧藏本差异之处很多。《葛洪山八景图》是董邦达现存作品中稀见的“实地取景”之作,[2]而同时有两个版本流传,则更为罕觏。两本存在什么关系,二者的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尚缺乏细致周详的说明,值得深入探究。一、《葛洪山八景图》两个版本的对比《石渠宝笈》旧藏与今上海博物馆所藏两本《葛洪山八景图》册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一)用色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0-17

  • 面向书画著录的文献循证与时空关联构建研究*
    案例实验:以《石渠宝笈》书画著录为例《石渠宝笈·初编》(以下简称为石渠宝笈)是清代官修的内府书画集成,被视为中国古代书画著录的集大成者。该书共四十四卷,对清故宫收藏的书画作品进行了全面著录,详细记载了书画作品的形制、题跋、款识等细节,在书画研究领域颇具史料价值。石渠宝笈原书体量巨大、领域背景复杂,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编著的工具书《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精粹》为依据[32],借鉴其作品收录列表确定实验数据采集范围;并以殆知阁古代文献数字化项目为数据源[33],对实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2年5期2022-10-10

  • 2021年古代书画拍卖TOP10
    日此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保存了清宫原样装裱。画卷长逾18米,人物众多、刻画入微,是乾隆时期清朝宫廷纪实绘画的代表作。献俘礼属清宫军事典礼,乾隆朝之前只见于文字记载,未有图像流传,故而徐扬此图意义非凡,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交价:1.4835亿元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时间:2021年12月12日此卷原贮清宫御书房,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列为上等。其长17余米,是公私所见周之冕花卉卷最长的作品。成交价:1. 2075亿元拍卖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时间:

    中国收藏 2022年2期2022-02-11

  • 但愿长久千古风流
    前赤壁赋》(《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原贮藏于北京故宫御书房),该卷为苏东坡手书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全篇608字。除文章开篇36字在流传过程中被损坏,由“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模仿苏轼书体补齐外,其余63行572字,均为苏轼手书。此卷是我国文学艺术史罕有的集名家、名篇、名帖于一身的名作,是苏轼成熟期思想面貌、文学成就、书法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从某种角度看,其间还包含了四个转变:作者苏轼人生的转变、辞赋文体发展的转变、王书流派发展的转变,以及家具、建筑发展带来

    书画世界 2021年8期2021-10-19

  • 浅谈传统书画艺术与数字沉浸式体验设计应用 ——以【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探究
    体观赏体验。《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型著录文献,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是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甄选了《石渠宝笈》中的《千里江山图》《西山雨观图》《浴马图》《韩熙载夜宴图》《月曼清游图》《货郎图》等数十幅最具代表性书画作品,结合和考虑了受众群体心理及大众传播的热点效应,其展览通过以下几点将数字媒体艺术在沉浸式体验与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2021-10-13

  • 我与故宫书画的缘分
    们的求知欲。《石渠宝笈》所著录古书画固然并不全真,老辈的鉴定意见也必有参差。但这些过程,锻炼了我思考、比较以至判断的能力,是我们学习鉴定极好的课堂。抗战爆发后,文华殿、钟粹宫的书画随大批文物南迁,幸而没有遇到风险损失。抗战胜利后,长春流散出的那批卷册又被画商贩运聚到北京。于是,故宫博物院召集老辈专家鉴定、选择、收购其中的重要作品。这时我已到中年,并蒙陈垣先生提挈到辅仁大学教书。同时,沈兼士先生又在故宫博物院委派我一个专门委员的职务:在文献馆看研究论文稿件、

    老年教育 2021年7期2021-07-28

  • 影响金代文化艺术史重要人物 ——王庭筠
    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珍藏”“沈度之章”。在清宫御府书画收藏目录《石渠宝笈》中,《花阴戏猫图》亦有著录,《石渠宝笈》卷十七录有条目“宋王庭筠花阴戏猫”,并将之评定为“画轴次等”“次等洪一”。《石渠宝笈》各编分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每类中又按照作品的珍稀程度分为上、下两等。至于上、下两等的品评标准,在《石渠宝笈》凡例中有明确论述:“是编所收皆古今名迹,虽或临本逼真亦概置之次等,题疑俱仍其旧,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2021-06-22

  • 说说书画印鉴藏中的学力 ——以史料和印章为例
    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鉴藏名印对于书画鉴藏而言,除了要求藏家具有财力、眼力、魄力、毅力、预判力外,还需要学力。书画印鉴藏中的学力,泛指对鉴定综合知识的掌握能力,比如对线条、笔墨、史料、纸张(绢、帛)、印章(泥)等的认识。线条是鉴定一幅书画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墨色(颜料)、鉴藏印、题款、印泥的氧化等因素对判断作品真伪也有辅助作用。例如颜料,清康熙时期的花青色像初秋的晴空,蓝得清透,如果看到这个颜色基本就可断定此作所属年代。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鉴别能

    老年教育 2021年4期2021-04-22

  • 关于石渠宝笈著录
    杨丹霞《石渠宝笈》以及《秘殿珠林》,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编纂的宫廷收藏的大型著录文献,书中涉及的文物主要为自晋、六朝、隋唐直至清朝当代的历代书法、绘画、碑帖、版本、缂丝等,其中《秘殿珠林》所收录的专为各类宗教题材的文物。两书各有初编、续编和三编,成书年代除了《秘殿珠林》初编成于乾隆九年,《石渠宝笈》初编成于乾隆十年之外,两书的续、三编分别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两书总数为二百五十五册,所收书画家(合作作品不计)名头共863人,其中《石渠宝笈》收录

    收藏家 2021年10期2021-01-17

  • 石渠宝笈初编》相关问题考述
    内廷翰臣编纂《石渠宝笈》,梳理清宫庋藏书画,对大量经典名作详加著录。由此在乾隆、嘉庆两朝共形成初、续、三编,客观上成就了我国书画鉴藏史上至为重要的文献之一,长期受到世人关注①。民国以来百余年间,各种石印、影印本先后一再出版面世,充分呈现出它在古书画研究领域的积极作用,也对现当代鉴藏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应该说,作为“不准发刻”的皇家书画帐册《石渠宝笈》在编纂、成稿、缮写过程中存在诸多错综复杂的细节,并形成了所谓稿本、正本、副本以及抄本等不同本子②。尤其是《石渠

    中华书画家 2020年11期2020-12-10

  • 石渠宝笈》藏品专题
    品达到鼎盛,《石渠宝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后又有续编、三编,跨越七十余年,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经过历史的变迁,《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书画藏品经历了聚散分合,在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大量书画珍品流入民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二百余幅《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在拍卖市场出现过,其中由中国嘉德经手的有99件。《嘉德经眼录•石渠宝笈珍品》是中国嘉德自1993年至2019年所“经眼”的《石渠宝笈》著录精品的集合,从1

    中国书画 2020年8期2020-12-06

  • 石渠宝笈》藏品的聚散及发现与回归
    ◇ 尹光华《石渠宝笈初编》有别于其他著录处,是对历朝名家作品以真赝、摹临及艺术水准分为上等或次等。上等者对其材质、尺寸、款识、题跋等著录甚详,并附有编者的考证,次等者则所记较略。编者的态度甚为分明。说起编者的态度,我相信在初编时期,不论是石渠馆臣还是乾隆本人,都曾努力遵循着乾隆在上谕中指出的先要“详加别白”,再定作品等级的基本原则。有一事值得一提,乾隆初登基时,他在青宫时的一批藏品随着他一起被带入紫禁城。据《清乾隆朝书画来源考》一文作者统计,共有38件。〔

    中国书画 2020年8期2020-12-01

  • 《三希堂法帖》:宝笈三希萃法珍
    的《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有乾隆亲笔御制诗一首可以说明阅古楼的价值与珍稀:宝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飞四面开屏障神聚千秋作主宾不杂嬴刘夸博廣略存魏晋要精真游丝灯影参元契大块文章沆瀣津原诗还有序言曰:三希堂法帖石刻既成,作延楼于琼华岛之西麓,嵌石壁间,用期贞固,因名曰阅古而系以诗。满清自入关以来,学习和提倡的也是汉族文化,特别是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之风很盛。清朝皇帝皆长于书画,康熙帝的书法就相当不错。乾隆也喜欢舞文弄墨,但是功底其实不如他爷爷,虽然这份儿

    新晨 2020年6期2020-11-02

  •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故宫博物院举办石渠宝笈特展。第三天,单霁翔刚往故宮一站,有个老人说:“你们故宫博物院怎么搞的,办一个展览会怎么像办一个运动会一样,天天叫我们跑呀?我都70岁了,可你们门一开,第一批我没跑进去。”单霁翔赶快承认错误:“我们一定办好这个‘运动会。”接着他就吩咐故宫工作人员赶制出20个举牌和1000个胸牌,分发给每一个进场参观的观众。1个小时之后,《石渠宝笈》“运动会”就顺利举办了“开幕式”和“入场式”,领队拿着举牌,后面的观众们戴着胸牌,一队一队地有序入场。因

    做人与处世 2020年9期2020-06-29

  • 2019谁在撼动艺市
    这其中著录在《石渠宝笈》里的则不超过10件,且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次上拍的这件王蒙《芝兰室图》是近20年来拍场上出现的唯一一件著录于《石渠宝笈》里的王蒙作品。Top 3文徵明《行书七言诗卷》手卷成交价:8322.75万港元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拍卖时间:2019年5月27日点评:此卷为日本澄怀堂美术馆旧藏,为文徵明晚年行楷,带有黄庭坚笔意,最终成交价超过估价10余倍。Top 4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成交价:7475万元拍卖公司:中国

    中国收藏 2020年1期2020-04-15

  • 每座博物馆都需要一位“单馆长”
    15年,举办“石渠宝笈特展”,“故宫跑”因此成为当年热词;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豆瓣评分高达9.3分;2017年,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2018年,推出《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2019年,成功举办“上元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故宫走出的每一步,都出人意料,又让人欢喜。让将近600岁的故宫“萌”起来,是一个极大的跨越!故宫的变化,绝不止于此:故宫的开放面积从2012年的30%扩大到现在的80%;买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21期2019-08-11

  • 乾隆竟然收了这么多赝品
    上的旷古巨著《石渠宝笈》,他的收藏之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他的眼光好像并不太好,许多学者发现他的藏品里有许多并不是原作,那么他究竟收藏了多少赝品呢?《富春山居图》乾隆收藏的赝品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了。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见到后爱不释手,使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招——到处盖章、题诗,连山缝也不放过。结果第二年又得到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而第二幅才是真品,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一边却又以不菲的价格将他所称的

    人生十六七 2019年4期2019-05-14

  • 乾隆朝君臣书画往来以故宫博物院藏千尺雪图为例
    卷七十四)据《石渠宝笈三编》著录,避暑山庄曾藏四卷千尺雪图:「高宗纯皇帝御笔千尺雪歌」、「董邦达画千尺雪」、「张宗苍画千尺雪」、「钱维城画千尺雪」。此四卷均作于乾隆癸酉(一七五三年)春,其中「高宗纯皇帝御笔千尺雪歌」作于癸酉新春,其余三卷均作于癸酉孟春。故宫博物院现藏三卷千尺雪图,一为弘历《盘山千尺雪图》,二为董邦达《西苑千尺雪图》,三为张宗苍《寒山千尺雪图》。三卷形制相似,前隔水处均钤「避暑山庄」朱文印,比之著录,即为《石渠宝笈三编》所记曾藏避暑山庄的「

    紫禁城 2019年3期2019-04-30

  • 乾隆竟然收了这么多赝品
    上的旷古巨著《石渠宝笈》,他的收藏之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他的眼光好像并不太好,许多学者发现他的藏品里有许多并不是原作,那么他究竟收藏了多少赝品呢?富春山居图(局部)《富春山居图》乾隆收藏的赝品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了。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见到后爱不释手,使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招——到处盖章、题诗,连山缝也不放过。结果第二年又得到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而第二幅才是真品,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一边却又以不

    人生十六七 2019年10期2019-04-08

  • 天禄琳琅 寸页寸金
    藏书楼,它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共同构建了乾隆皇帝的收藏体系。不过,同为清官旧藏,《天禄琳瑯》著录古籍的存世量和在市场上出现的比率都要比《石渠宝笈》低很多。据专家统计,从19 95年春拍中国嘉德推出了市场上首部天禄琳琅珍藏明版《欧阳文忠公集》至今,仅有37部天禄琳琅旧藏曾在市场上付拍,其受到买家追捧,频创佳绩也是必然的。可以说,作为历代宫廷藏书的巅峰,“天禄琳琅”已成为当前古籍善本拍卖的金字招牌。

    中国收藏 2019年1期2019-03-28

  • 他是大帝,他也有真性情
    人物之一当年《石渠宝笈》的概念被引入拍场,就是由他主导的。解读乾隆,他的视角比起常人更为深刻。“人们常说康熙大帝,我看也应该称乾隆大帝才对。”“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去评价一位历史人物,都要以史为镜。”“《石渠宝笈》背后是文化血脉,这样解释你就能理解乾隆的煞费苦心。”说来也怪,在采访完易苏昊先生的好几天里,笔者脑海中时不时地就会蹦出这样两句话一一“肩舆莫羡陶彭泽,此子翩翩亦可人。”这或许是应了“心有所思,便有所想”,因近来要做有关乾隆皇帝的策划。而这句话,恰恰

    中国收藏 2018年7期2018-12-28

  • 吉林省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述略
    续编、三编,《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收录清朝鼎盛时期内府收藏的书画珍品7700余件,涉及的书画家800余位,卷帙浩繁,蔚为壮观,是我们今天研究考证古代书画作品的重要依据和来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数封建社会统治者重视书画珍品征集与收藏者,既有开国兴邦的天子,也有亡国败家的皇帝,末代皇帝溥仪,就属于后者。辛亥革命后,已退位但仍居住在紫禁城内的溥仪,以“恩赐”其弟溥杰为名,将1285件书画手卷、68件书画册页盗运出宫,从北京的醇王府至天津的张园、静园作

    文物天地 2018年4期2018-09-28

  • 石渠宝笈初编》“附录”完稿时间与成因考论
    交重华宫续入《石渠宝笈》国朝人、列朝人上等字画手卷一百五十卷。传旨:“着照前七色袱子样配做袱子,刻字玉别子交南边成做,钦此。”(乾隆二十年)四月初三日,太监朱邦兴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重华宫续入《石渠宝笈》上等手卷三十卷。传旨:“着换各做袱子,刻字玉别子,照前七色袱子样交南边成做送来,钦此。”①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有人竟然据此误认为《石渠宝笈初编》一直处于“续入”状态,且撰奇文“戏剧性的一幕——《秋葵图》续入《石渠宝笈》年代考”,流传亦广②。显然,他们并不熟悉《

    中华书画家 2018年7期2018-07-20

  • 在这里寻找圆明园旧藏
    果一件带有被《石渠宝笈》著录标签的拍品流向市场,即便还未目睹其“真容”,闻者都一定会先“高看一眼”。對于今人来说,《石渠宝笈》著录是绕不开的一件收藏宝典。作为追寻清宫书画收藏的宝贵史料,从《石渠宝笈》联想到清宫收藏,有一处建筑不能不提,那就是圆明园。今天在北京,生活着这样一位“80后”,他土生土长于此,打小就对圆明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迷恋。从十几岁起,他几乎每月都会去圆明园逛一逛。2004年,他如愿进入圆明园管理处工作,“很用心,收集资料的能力特别强。”这是

    中国收藏 2018年1期2018-04-04

  • 《清明上河图》三大疑团
    辑目录,取名《石渠宝笈》,于是就在张择端真迹画卷的开头盖上“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算是给了真迹一个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明上河图》又称为“石渠宝笈三编本”,被专家们认定为张择端原作。“清明”“上河”两词含义有多种解读目前,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提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清明”乃“清明节之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清明”特指开封城内“清明坊”;第三种观点认为“清明”暗含“清明盛世”之意。持“清明节”观

    老友 2017年8期2017-09-19

  • 传米芾《云山》挂幅伪作考
    所应有?清代《石渠宝笈》卷三十八载“宋米黻《岷山图》”,曰:“素箋本,墨画,款识云:‘芾岷江还,舟至海应寺,国详老友过谈。舟间无事,且索其画、遂尔草笔为之,不在工拙论也。’左方上魏了翁题云:‘淡淡云林小小山,谁家茅屋隐松间。石桥雨过天台远,采药仙人去未还。魏了翁。’右方上有‘天籁阁’一印,下有‘神品’‘项子京家珍藏’‘杨嘉亹子’诸印。左方下有‘退密项墨林父秘籍之印’‘檇李项氏世家宝玩’‘祚明私印’‘潘纪鉴定真迹’诸印。轴高二尺八分,广一尺二寸。”按米芾题跋

    中国画画刊 2017年5期2017-07-02

  • 溥仪诸印及其钤盖方式浅论
    画目》可谓自《石渠宝笈》以来,“最后、也是最翔实的一个《清故宫旧藏书画目录》”3见徐邦达编:《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前言,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1月。。而此书中一些条目后标记的“一玺”或“三玺”,正是指所钤盖的溥仪诸印。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对溥仪诸印样式及其钤盖方式,举例试述如下(凡未标明书画作品收藏单位的,均为故宫博物院藏品)。“四玺”例1.《元乃贤咏古诗帖》4见薛永年、王连起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第二十一册,第2—3页。江西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7年0期2017-05-13

  • 中国文物纽约大卖“土豪”又来了?
    帝所有、出自《石渠宝笈》的六幅精美手卷总成交额高达1.23亿美元,而另一件商晚期制上古青铜酒器则以3720.75万美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世界拍賣新记录。回想起当晚的藤田美术馆专场“厮杀”,现场人士表示书画的竞夺中印象最深的,便是《石渠宝笈》记载为宋代陈容的《六龙图》水墨纸本手卷。这件作品刚一开拍就被从100万美元直接叫到了1000万美元,随后的加价速度极快,最后在电话委托和场内买家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经过16分钟的竞争,最终场内买家以4350万美元敲下,加上佣金

    中国收藏 2017年4期2017-05-13

  • 精工富丽 格调典雅
    强不息”。经《石渠宝笈续篇》著录。该图构图繁复,虽是篱边野景,却灿若文锦,饶富贵典雅气象,是南宋著名画家朱绍宗的代表作。佚名《青枫巨蝶图》页(图10)纵23厘米,横24.2厘米,绢本设色。画一只赭黄色巨蝶飞舞于嫩绿色枫树之上,鲜红色瓢虫伏于枫叶之上。对角构图,蝶、枫叶、瓢虫均以细线勾勒,笔若游丝,敷以红、绿、黄三色,对比鲜明。图中无款。钤鉴藏印“大观”、“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及乾隆、嘉庆御览印共六方。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该图

    收藏界 2016年9期2016-11-30

  • 踵事增华—从历代书画庋藏到《石渠宝笈》
    代书画庋藏到《石渠宝笈》◇梁江中国最早涉及艺术鉴藏的记录出自《尚书》。其中《顾命》所述彩玉、雕玉、越玉、漆器、大璧、琬琰、天球、河图等,都是周王内府藏品,清代阮元《十三经注疏》曾作考注。《左传》有关先秦宝器的各种记述不下五十处,《公羊传》《韩非子》《吕氏春秋》也说到其时玉器、青铜、图画乃至作伪的状况。至汉武帝刘彻,“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这是可知最早的宫廷收藏库和皇家创作院。诚如唐人张彦远《历代名

    中国书画 2016年6期2016-09-10

  • 石渠宝笈》鉴定风格之观察 以晋唐五代作品为中心
    刘子琪《石渠宝笈》鉴定风格之观察 以晋唐五代作品为中心刘子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集中于中国古代画论、中国书画鉴定及近现代中国画史。著有《〈南田画跋〉校注与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著录的发展经历了以品评为主,至品赏与目录式整理兼而有之,再到明清时期鉴定真伪、保留藏品信息为主,区分高下优劣为辅的综合性著作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鉴定技术的进步作为支撑。分析《石渠宝笈》内部系统在鉴定风格上的转圜和新风向,可窥清

    紫禁城 2016年5期2016-06-28

  • 几经辗转的皇家珍册
    今日。著录于《石渠宝笈》的《百种牡丹谱》是蒋廷锡在内廷儤值时所画进呈雍正睿赏的作品。全套牡丹谱两百开整,以“元、亨、利、贞”为名分列四册,皆得乾隆、嘉庆、宣统三帝鉴藏预览,并有“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等诸方鉴藏之印以证源流。诸如此套《百种牡丹谱》一般尺幅之大,品种之多的两百开煌煌巨制,则完全可以称得上二十年拍场之仅见。蒋廷锡(1669年至1732年),字扬孙,又字酉君,江苏常熟人。少有学行,由举人供奉内廷。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特赐进士一体,殿试选庶

    中国收藏 2016年6期2016-05-14

  • 丹青流芳《石渠宝笈》著录的钱维城《洋菊图》卷
    研究丹青流芳《石渠宝笈》著录的钱维城《洋菊图》卷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明清女性绘画史和清代宫廷绘画研究钱维城字宗盘,号稼轩、幼庵、茶山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明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进士钱一本族的后裔,与他同族的还有钱霖、钱养浩、钱安世、钱济世钱名世、钱枝衍、钱枝起、钱人龙、钱人麟钱维乔、钱伯埛、钱履坦等,均是常州文化史上的知名人士。钱维城的父亲钱人麟字服民,号铸庵,在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年)考中举人,同年得子钱维城。钱人麟官浙江淳安、萧

    紫禁城 2016年9期2016-03-24

  • 石渠宝笈中收录的外国画家作品
    □聂崇正石渠宝笈中收录的外国画家作品□聂崇正Foreign Artists’ Work Collected in Shiqu BaojiNie ChongzhengShiqu Baoji is a collection catalog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in Qing Dynasty , which includes some foreign painters’ work.This article specific

    收藏家 2016年1期2016-03-23

  • 杨丹霞:《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书画
    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是以康雍乾三朝的宫廷收藏为基础的著录书,说白了就是一个宫廷收藏书画的帐本。《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从乾隆到嘉庆时期,一共编了三次。本次讲座主要介绍关于它收藏的书画来源、著录书画的编撰体例、收藏书画的概貌,以及围绕着它著录的书画,乾隆和他的臣工们进行艺术鉴赏和书画创作等等情况。当然也包括嘉、道之后,特别是溥仪时期,《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向民间、向海外流失甚至散佚的情况。清代内府收藏书画集大成的体现,就是这套《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文物天地 2015年11期2016-03-09

  • 吾自小年便爱画马 ——从《石渠宝笈》特展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画马 ——从《石渠宝笈》特展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常保立茹茹公主墓墓道西壁壁画篆者,传也!篆者,引文也。万人齐聚故宫武英殿看《石渠宝笈》特展,您知道武英殿是怎样的历史之形成吗?只有接近历史的亲历者,才能最大限度的了解历史。一、鉴赏鉴定之辨什么人找什么画,什么画等什么人。你所看好的那张,恰是当下的你自己,神准!赏分高下,鉴定真伪。在高下动态中赏鉴的古人,比我们今人量化模式下所谓的鉴定高多了!《石渠宝笈》是梁武帝、唐太宗、宋徽宗至清高宗弘历的四大内府秘藏宝鉴之一,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6期2015-12-05

  • 另一种方式看故宫《石渠宝笈》特展
    种方式看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中国古人最美好的精神情感在优秀的书画作品里面都有,这些情感和精神能够照拂今天的人,就看有没有灵性能够悟得到,这才是看展览、看这些图录最重要的意义。清晨的故宫尚且保持了一丝原有的宁静,故宫出版社书画室主任朱蓝女士带着《人物》记者从东华门进入故宫,沿着宫墙来到位于故宫东南角的办公区,倚墙而栽的一行“宫墙柳”在风中扬起枝条,朱蓝说,到了冬天,树的枝桠更好看,因为和宋代绘画里那种的线条非常相似。因为是办公区域,鲜少有游客经过,不远处武英

    人物 2015年10期2015-11-07

  • 珍宝重聚 石渠生辉
    宫博物院提供《石渠宝笈》于当代意义深远。其详述、慎思、细品古代书画,教我们解读经典,摸索历史文化;石渠之宝今日于故宫殿内同堂共现,更让我们体会护宝、赠宝人的良苦用心……“石渠”,本是汉代宫廷珍藏图书的建筑。清乾隆、嘉庆时期,内府书画收藏臻于鼎盛,著录非宗教类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应运而生。其历经七十余年的编定,参酌吸收古代宫廷和私家著录之长,堪称集书画著录体例之大成者,且有著录数量多、品类多与孤本绝品多三重优势。最为我们熟知的“世界名作”《清明上河图》便著

    中国收藏 2015年10期2015-11-05

  •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明上河图》全卷打开
    月8日开幕的“石渠宝笈特展”是尤为令人瞩目的书画类大展,近200件珍品将悉数亮相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其中包括《游春图》、《清明上河图》、《伯远帖》、冯承素摹《兰亭序帖》等重量级书画国宝。近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在本次展览中是近10年以来首次全卷打开,堪称盛事。“石渠宝笈”是什么?这个收藏专业领域的词汇伴随着今年的故宫大展,逐渐热了起来。“石渠”一词出自《汉书》,西汉时,皇家图书的典藏与编校机构设有“石渠阁”、“天禄阁”,在后世流传中,将“石渠”、“天禄”指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37期2015-09-11

  • 登峰造“笈”:比展出的国宝更耐玩味
    容国宝特展,《石渠宝笈》这个有着200余年历史、也有点拗口的古老名词,也得以第一次在人民群众间一举成名天下知。政治标准第一为什么要编纂《石渠宝笈》,仅仅因为收藏多得数不过来?即便为了昭示清王朝作为汉文化登峰造极的集大成者,以勤政著称的爱新觉罗子弟,本人又最爱惜羽毛的乾隆,就不怕背上“玩物丧志”的嫌疑?毕竟中国历史上,身兼艺术家一职的皇帝,李后主、宋徽宗,包括后半个唐玄宗,都没有好下场。乾隆九岁入上书房,自小受到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可谓熟读经史,对于六百余年

    新民周刊 2015年40期2015-09-10

  • 石渠宝笈”特展开启故宫鉴藏之门
    陶禹舟在“《石渠宝笈》特展”开展前,于大多数人而言,故宫大抵是:朱门金殿,雕栏玉砌,庭院深深几如许。在“《石渠宝笈》特展”开展后,许多人开始发现,故宫还可是:金石珠玉,书画典籍,琳琅满目无重数。90年前,故宫博物院匾额的挂起,让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光环在公众视野中完成了一次祛魅。今天,“《石渠宝笈》特展”的举办,则让故宫作为博物馆的特质在社会认知中达到了一次飞跃。在刚刚过去的这个9月,一幅画和一场展览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朝觐”之举,当《清明上河图》和“《石渠宝

    新民周刊 2015年40期2015-09-10

  • 编与读
    话题,但因为“石渠宝笈”特展而成了社会热点,观众为了一睹《清明上河图》真容排队超过6小时,甚至还形成了一个热词叫“故宫跑”。真不知该为大众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而高兴,还是为他们只知《清明上河图》“轧闹猛”而忧虑。确定“石渠宝笈”特展和故宫90周年为封面,已是9月底,马上是“十一”假期,采写时间非常紧张。幸好有北京的同仁亲临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本刊又有记者非常熟悉相关内容,如数家珍,并提供《石渠宝笈》典藏篇和编纂篇两本皇皇巨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1

    新民周刊 2015年41期2015-09-10

  • 信息技术经验之塔的倒塌
    周年所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特就特在这些绝世展品均已是千年老人,每次展出一个月后,至少要回库房睡觉休息三年。而能够一次性地看到这么多的真迹同时现身,实在是难得一遇。千年珍品自身的神韵及难望其项背的艺术价值,还有不同朝代名家收藏者的刻章、题跋,以及每个展品身后颠沛流离的多舛命运扑面而来,这种激动真是无以言说。但这次看展给我带来的触动远不止于此。以前去名胜古迹旅游,或者去博物馆科技馆看展览,只有到达现场,才能开始参与活动,聆听讲解,进行感受与体验。可是在这次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2期2015-09-10

  • 从《石渠宝笈》看三代帝王品位
    画著录相比,《石渠宝笈》具有著录数量多、品类多与孤本绝品多三重优势。鉴定、欣赏、装褫、铨次,共同构成古代书画的收藏传承体系。《石渠宝笈》的意义在于对古今书画的详述、慎思与细品,为后人解读经典、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提供了有益帮助。若无几代皇帝对书画的欣赏与鉴赏,恐怕是很难成此煌煌巨著的。而事实上,皇家对书画的重视与珍藏,代不乏人,所遗憾的是,经历年战乱损毁,许多汉唐时代的收藏不复再见。而就从《石渠宝笈》里的收藏来看,宋、明、清三代帝王的书画品位与造诣,

    新民周刊 2015年40期2015-09-10

  • 故宫“庆生”游客看什么?
    众的视野中。《石渠宝笈》特展展览时间: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地点:武英殿书画馆、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看点:本特展分为武英殿及延禧宫两个展区,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详细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递藏经历,同时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中征集、保存、维护书画所取得的成就。《石渠宝笈》特展展览时间: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地点:武英殿书画馆、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看点:本特展分为武英殿及延禧宫两个展区,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详细介绍作品

    新民周刊 2015年40期2015-09-10

  • 书画著录中的虚与实
    密,乾隆时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二书多仿之。后来著录之家,以其易于仿效也,遂以为定式。其弊也,不讲考证,不重真赏,而徒以钞胥为能。于是著录之书,几于汗牛充栋,而芜杂遂不可问矣。”余绍宋这话基本上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江村销夏录》之前著录体例尚不完善,《江村销夏录》之后体例定了,但这体例本身就有问题:不讲考证——所录书画到底是不是真的?信不信由你。《江村销夏录》在流传过程中,陆续有人指出其中的鉴定疏误,争议不少,但更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还在后头。《江村销

    读者欣赏 2013年10期2013-09-20

  • 状元好笔墨 至今飘幽香
    根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统计,仅在《续编》一书中,即收录有钱维城书画作品121件,其中绘画95件,书法26件;而《三编》之中共收录有钱氏书画作品87件,其中绘画70件,书法17件;两书累计收入钱氏书画作品208件,绘画藏品则高达165件,可见清代宫廷对其书画的珍视。当然,清宫收藏和著录的这些作品也仅是钱维城一生所创作书画的一部分,另外还应有一些未能入藏清宫,或者虽进入清宫甚至加盖了鉴藏印章,但最终却未被著录和收藏。因此我们看到,在全

    收藏 2013年5期2013-09-12

  • 书画著录中的虚与实
    密,乾隆时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二书多仿之。后来著录之家,以其易于仿效也,遂以为定式。其弊也,不讲考证,不重真赏,而徒以钞胥为能。于是著录之书,几于汗牛充栋,而芜杂遂不可问矣。”余绍宋这话基本上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江村销夏录》之前著录体例尚不完善,《江村销夏录》之后体例定了,但这体例本身就有问题:不讲考证—所录书画到底是不是真的?信不信由你。《江村销夏录》在流传过程中,陆续有人指出其中的鉴定疏误,争议不少,但更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还在后头。《江村销夏

    读者欣赏 2013年10期2013-05-14

  • 乾隆帝书画鉴赏题识研究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版本,上海:上海书店影印版,1988年版。《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为《续修四库全书》版。以下注释版本从略。)第二题诗、书画论,题诗则书前代名家作品较多,如《王原祁峭石乔柯图》上书唐人五律一首,《赫奕山居图》上书元人七律一首,《赫奕红树秋山图》上书董其昌七言截句,《赫奕秋林晚霭图》上书唐人五律一首,《赫奕溪桥结庐图》上书董其昌七言截句,②以上5件见《石渠宝笈》卷九,第450页、第45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3期2013-03-27

  • 嘉德 董其昌力作拍场待赏
    录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0册《石渠宝笈三编》2064页(上海书店出版社),前隔水钤“石渠宝笈”、“宝笈三编”,本幅钤“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清内府诸印,可证曾为清代帝王赏玩之物。清代帝王好尚收藏,自康熙以来,对董其昌尤为推崇,康熙亦称赞道:“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非诸家所能及也。”清人“馆阁体”即本于赵孟,远宗王羲之,而以董其昌为楷模。董氏书画在清朝上下,影响甚广,遂臣工陆续进呈,乾隆、嘉庆时

    中国收藏 2012年10期2012-11-20

  • 09秋拍宫廷艺术专场接踵而至
    实绘画佳作是《石渠宝笈》中有明确记载的作品。《石渠宝笈》是清代宫廷所藏书画作品的目录,书中详细记载了作品的名称、质地、尺寸、款识、前代鉴藏印记、题跋以及清内府印记、乾隆皇帝过目的题跋诗文。纵观当今拍场,不难发现,近些年拍出天价的古代书画作品大多都被《石渠宝笈》著录过,像今年春拍所出现的宋人日题萧照的《瑞应图》和清代著名宫廷画家董邦达的《雪后悦心殿诗意图》两件拍品,分别以5824万元和795.23万元的高价成交;春拍中以6171.2万元成交的宋徽宗《写生珍禽

    收藏·拍卖 2009年12期2009-12-28

  • 三希堂与《三希堂法帖》
    》首先要知道《石渠宝笈》。因为《三希堂法帖》是从《石渠宝笈》中派生出来的。大家知道乾隆皇帝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的书画活动,早在做皇子时在指导老师启蒙下已经开始。即位后,他在命编《石渠宝笈》谕中曾说“朕少年时间,涉猎书绘。登极后,每缘几暇,结习未忘,弄翰抒毫,动成卷帙”。《石渠宝笈》是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编撰完成的,它包揽了内府所藏书画、碑帖等,它收罗之广,规模之大,以往书画卷册无法比拟。但该书面世后,许多文人学士觉的此书博大厚重,不便使用。另外,在编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09年2期2009-04-26

  • 乾隆与三希堂法帖
    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它问世以后,深受人们重视,至今不衰,主要原因之一是此帖取材丰富,收集了天下名家法书,(它共收集魏晋到明末的一百三十五家的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它在全名中所以要冠以《石渠宝笈》字样,就是因为这些书法作品,都是从乾隆皇帝于乾隆九年(1744)命内直诸臣将宫内所藏书画“详加辨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编成的一部书画目录《石渠宝笈》的珍品中精选出来的。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二年(1747)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0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