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洋葱模型的高职生就业能力体系研究

2016-08-11 10:06刘红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要素持续影响就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以洋葱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形成了高职生就业能力体系的六个要素,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洋葱模型 高职生 就业能力体系 提升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大招生,致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的50%以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要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非常不容易,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要素持续影响就业,名目繁多的新职业层出不穷,就业环境日趋复杂,从而激励就业者注重职业的选择和岗位需要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即就业能力。

对于高职生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对工作的态度问题排在第一位,即缺乏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缺乏爱岗敬业和对用人单位的忠诚意识位于第二位;学习和适应能力差位于第三位;缺乏积极上进的心态为第四位。因此可以看出高职生就业能力明显不足。

一、洋葱模型

所谓洋葱模型,是把一个人胜任工作的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它是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对麦克利兰的冰山素质理论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而提出的。

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 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 态度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知识是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是个体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由此而见,洋葱模型将体现胜任能力的内外在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体系可以据此形成。

二、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体系

就业能力就是能够实现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社会需求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根据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我们认为,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应该呈现从外到内、从显性到隐性、递进发展的特点。因此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可从知识要素、技能要素、个性要素、社会要素、求职要素和持续进步要素六个维度细分如下:

1.知识要素

高职生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要素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是高职生后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转换工作岗位的支撑。学习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2.技能要素

高职生就业应该具备的技能要素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特长等。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是学生赖于生存的根基,也是洋葱模型中易于评价的部分,是外在的显性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知识测评、技能测试等方式了解。

3.个性要素

高职生就业所应具备的个性要素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价值观、品质、动机等。这些是洋葱模型中难于评价的部分,是内在的隐性的。高职生可以通过各种测试以及各种活动来了解自身的个性要素,用人单位也可以利用测试工具、面试手段等来挖潜高职生的个性要素,从而使得高职生能够人职匹配。

4.社会要素

社会要素包括社会感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感知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和态度。其中职业素养包括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态度的培养与获得能力包括自信、主动、乐观、包容等。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心理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抗压力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任务执行能力等。

5.求职要素

高职生就业所应具备的求职要素主要包括:环境分析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求职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推销能力。

6.持续进步要素

持续进步要素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

上述六大要素呈现螺旋式上升递进的关系。高职生首先要掌握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一、二要素),这是踏入社会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要对自身的个性和社会客观情况(第三、四要素)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这就是所谓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此基础上,权衡个性和社会情况,进行合理合适的求职择业(第五要素),做好自我推销等。最后,还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和目标定向,通过继续学习等达到持续可发展的进步(第六要素),这样才是获得了真正的就业能力,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所有这些能力都应该是高职生所应具备的,或者说是在高职学习阶段应该培养和提高的,而这些能力又并非是孤立的而常常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单靠一门课程或者一次活动等简单的形式难以达成,需要高职院校统筹考虑,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完整的就业能力体系见图2

三、高职院校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一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学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提高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二是要加强高职生职业规划的设计技巧,引导高职生拟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要通过建立一支专业性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加大对高职生职业生涯的培训指导力度,在高职生制定职业规划并针对规划中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科学的指导。成立就业指导专业教研室等方法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对高职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一是要帮助高职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二是要帮助高职生形成主动出击的竞争意识;三是要帮助高职生形成敢于挑战的自信意识;四是要帮助高职生提高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可以运用多种测试使高职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通过多种方式、各种活动加强高职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心态及行为,为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3.顺应市场环境,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高职院校必须要帮助高职生提高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特点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让高职生明白,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成倍增长且持续攀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客观上要求毕业生能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式变化,对自己的就业预期及时调整。不要把目光仅盯在自己家门口和工资高这些要求, 这样会与市场需求产生了鲜明地反差。因此要教育高职生把就业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和广大的西部地区,这样高职生会大有所为。

4.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多种模式培养

第一,高职院校要强化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教育机制,突出办学区域特色,专业特色,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合理调整与设置一些社会急需的,与产业结构调整匹配的,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的长短线专业。

第二,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实用性,着力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改变封闭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与市场接轨,采取 “订单式”办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招生对象、规模和教学内容。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重视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生通过参与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前开始用人单位的“试用期”,一方面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察,完成在校生的学校实习实训课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了解了用人单位文化,掌握了一定行业知识,返校后能有针对性进行查缺补漏,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学校要配备实习指导教师给予全程指导,多方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5.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把专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项学生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学校社团活动以及班会、团课、座谈会、讨论、演讲、春游、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多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将会迁移到今后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为将来从事岗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6.加大创新创业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召唤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必须抓住这一良好态势,下大力气做好高职生的创新创业工作。

第一,培养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基本层面的创业需要和动机,较高层面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以及最高层面的创业信念和世界观。学校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引导高职生创业的目的是发挥所学专长,为社会创造财富,做贡献。

第二,做好创新创业的教育。分三个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普及层次,100%高职生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适教育,内容包括创新精神的意义和作用,创业的意义和作用,测评自身是否具有创业潜质,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创业能力有哪些等等。

提炼层次,对10%有创业意愿的高职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深度教育与模拟实操。深度教育包括企业家具备的素质、创业所需具备的资源获得、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评估、创业计划书的写作等等。并采用参与企业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自设创业想法形成创业项目等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创新创业过程;

升华层次,对项目成熟的1%的高职生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包括帮助解决场地问题。帮助找风投,解决启动资金问题等等。同时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尽快出台学分替换的弹性学分制度,激发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第三,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可以由三方面人才组成:一是校内管理类、经济类教授专家;二是一些成功创办企业的企业家;三是财务类、风险投资类评估专家。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组成创业者联盟,学生可以在这个组织里学习、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艳娜等.经济发达地区高职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方翰青,谭明.基于适应性的高职生就业能力开发和提升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9)

[3]贺建邺,金本能.高职生就业质量现状与提升策略探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4]牛毅.高职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5]王春明.基于专业社团建设提升高职生就业力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5(4)

作者个人简介:刘红,女,1968—,湖北武穴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猜你喜欢
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辅导员如何引导高职生树立良好的婚恋观
高职生责任意识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