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16-08-11 10:06李颖汪玉芳李超颖朱玲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难当代大学生措施

李颖 汪玉芳 李超颖 朱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近年来人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关注度越发高涨。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超常规发展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大学生本人的问题,更是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综合性问题。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才供需失衡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社会人才需求比例失调成为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不景气,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缩减,从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也随之大大减少。各企业采取收缩战略,减少对人才的吸取,甚至许多单位取消招聘计划。然而高校每年对大学生的年毕业生人数招收人数却是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毕业人数也就随之增加,是就业形势也就愈加严峻。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00万,十年后的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00多万,2014年毕业人数甚至突破700万,2015年相比14年又增长20万之多。在社会人才需求量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人数逐年增加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2.用人单位不合理的人才选择标准

(1)盲目追求高学历和名校。社会和用人单位错误的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毕业的学校名气,导致非985、211工程这样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就业难,三本难于二本,二本难于一本成为毕业生亲身感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知识和能力两者并不能等同。用人单位注重以高学历为中心的做法,使得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脱颖而出。

(2)对经验的设置。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节约人才培养成本,缩短用人培训时间,加速上岗进度,对引进人才自身所带的经验要求就颇高。这一条要求就成为毕业生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我国很多高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虽然设置实验实训课程,但远不能形成很好的实际工作经验。

(3)用人单位对性别区分。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导很多单位不愿意主动去招收女性。招聘单位认为女生对于她们的工作岗位来说会有一定损失。女性带薪休假的特权,让用人单位认为她们可能在某些关键时刻掉链子,因此对于男生的几率就大,对于一些女生来说就显得不公平了,减少了她们找一份好工作的几率。这种性别的歧视会进一步增加女生的就业难度。

3.国家制度和政策的障碍

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和企业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人才分布也出现较大的区别。大量的毕业生涌往一线发达城市,出现多人抢一岗,相对与此,发展中城市和偏远地区就出现多岗空无一人的情况。加之就业信息不畅,导致很多的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就这样白白丧失。

4.大学生自身问题

(1)缺乏担当。现在的毕业生几乎都是90、95后的一代,在家是独宠的一代,心理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责任感,缺乏担当。学无所成,怨学校;考试挂科,怨老师;犯错受罚,怨制度;孤立无援,怨父母;就业困难,怨时代。这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从来只有责怪,没有反思,这样的处事,让用人单位又如何敢聘之用之呢?学生退化的不仅仅是责任感,更是最基本的生存本领。

(2)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只是盲目的跟着大众走。别人认为热门的行业也就跟着别人的路线走,丝毫不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落后。认为只要是大学毕业,就应该走在前端,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对于单位的性质、行政的级别和规模、中心的地理位置及待遇等等对于毕业生及家长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想去大城市到好的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择业取向。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措施

1.增加就业岗位

针对每年不断增加的就业人数,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从而扩大用人比例。劳动力需求总量主要取决与经济增长创造工作岗位的数量,工作岗位的数量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因此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2.调整高校结构,提高教师水平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传统高校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变,高校只管招揽和教育,不管就业这样的方法就显得行不通了。高校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高校学科的结构和专业的设置进行及时的调整,切实实行产学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需求招收专业学生,对于不合理的专业减少或者不招生。与此同时,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不能将知识局限在课本上、课堂上。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拒绝培养眼高手低的非应用型人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刻不容缓。要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培养就业意识,时刻保持就业理念,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做好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备。

在形成就业理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创业的意识。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高校将创新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想结合,设置相应的就创业指导机构,给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平台和帮助。使学生不会因为就业或其他压力而“逼”自己去创业,应该把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化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选择之一。

3.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高校毕业生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就业群体,在就业群体中应该是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的一部分。就业单位应该给与更多的机会。同时,企业单位应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高校可以定向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也大大缩短了毕业生上岗的时间,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4.学生自身的改变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跟风求职,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的,要正确并准确的进行自我剖析,发现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从而在求职的过程中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将高收入作为唯一的指标,要高瞻远瞩,做好职业的长期发展规划。除此以外,高校毕业生应做好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准备。

(2)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所以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个方面的能力。

(3)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应用型人才,拒绝眼高手低的毕业生。正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应该多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利用假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后期的职业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通过社会和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适当解决,使得学生力量在社会中得到最大的释放,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2]娄玉华,赵鹏大.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R].巴黎:1998

[4]温云峰,石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就业难当代大学生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阅读练习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