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探析

2016-08-15 11:14张平仓蔡道明聂文婷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8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胡 波,龚 磊,张平仓,江 民,蔡道明,聂文婷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1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探析

胡波,龚磊,张平仓,江民,蔡道明,聂文婷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10)

水土保持监测;存在问题;生产建设项目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特点及监测新规程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分析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监测实施相对滞后、监测依据变化较大、监测技术参差不齐、监测设施损坏率高、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等。针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问题,从多元角度提出了新要求下不同阶段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与新水土保持法的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各流域机构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督与监测工作,进一步督促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使得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1]。然而由于生产建设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具有突发性、变化快、强度高、危害大等特点[1-3],新形势与新要求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水土保持监测现状

2015年6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办水保〔2015〕139号,以下简称《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监测的任务与内容,划分了监测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与监测重点(图1),规范了监测项目部组建、监测人员进场、监测成果要求等。该《规程》对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确保水土流失监测成果、促进生产建设单位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划分

1.2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科学的一个实际应用课题,监测的理论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刚刚起步,随着监测项目的急剧增加、项目规模的扩大,在监测自身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监测实施相对滞后、监测依据变化较大、监测技术参差不齐、监测设施损坏率高、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等(见表1)[1,4-7]。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与监测单位三方的协调与沟通。水行政主管部门因行政管理需要,要求生产建设项目有效防治工程水土流失问题;建设单位因工程施工管理与验收需要,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单位因上述二者的需要,成为在现场对施工单位的实时监督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多方职能执行中的参差不齐,会导致系列问题(图2)。

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2.1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分类

随着精密仪器、检验测试等行业技术的发展与交叉应用,目前水土流失监测领域的技术已可以实现点、线、面的一维、二维、三维等多元空间尺度的实时动态监测。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中监测技术仍以常规监测为主、新技术为辅。随着《规程》的颁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会逐步实现规范与标准化,以达到监测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实际监测工作经验,按照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可将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分为实时监测、调查监测和巡查监测3种(图3)。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和方法,通过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及监测费用组成,根据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表1中的关键问题。

表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2 监测问题与缘由

图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类

2.2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特点剖析

尽管目前监测领域中已有新技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一个可操作性强(对多方具有约束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多以传统、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监测技术方法和设施设备精度不高;新技术仅个别监测单位进行试验性应用,普及性差[4-5]。总结目前国内应用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其优缺点具体见表2、表3。

表2 水土保持常规监测特点[7-14]

表3 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特点[15-26]

3 结 语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因此需要从多层面支持与保障该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受目前监测体制与模式的影响,水土保持监测呈现责任与权利无法匹配的突出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才会真正达到为水土流失防治保驾护航的目的。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的选择,其实核心在于监测目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该按照项目类型、规模、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重心、关键目标、主要指标及数据精度,然后再界定水土保持监测的效益评价标准。总之,作为刚刚进入正轨的技术服务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任重而道远,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测单位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1] 陈三雄,牛志鹏. 新要求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0 (2):15-18.

[2] 曾红娟,李智广,杨胜天.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3):42-45.

[3] 李智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9-14,55,151-198.

[4] 董力行,王权.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几个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11 (10):10-11.

[5] 聂云举,汪斌. 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 价值工程,2014,33(28):96-97.

[6] 陈杰,齐实,王奇,等.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3):118-122,126.

[7] 许峰.近年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理论与技术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 19-21.

[8] 张建军,朱金兆.水土保持监测指标的观测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93-108,111-131.

[9]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6.

[10] 郭宏忠,于娅莉,黄建辉,等.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47-249,252.

[11] 李宏锋,何宏波,李艳平,等.山丘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要点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3(3):8-10.

[12] 吴炳方,周月敏.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方法[C]∥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武汉:中国宇航出版社,2006:180-187.

[13] 曾红娟,史明昌,陈胜利,等.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7(2): 95-98.

[14] 许晓鸿,常晓东,刘艳军,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57-58.

[15] 陈剑桥. 激光雷达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5-17.

[16] 赵永军,姜德文,袁普金. 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以西气东输项目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71-75,253.

[17] 赵辉,陈康,尹义莉.构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空间尺度体系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 (6):1-5.

[18] 张新玉,鲁胜力,王莹,等.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状及探讨——从长江、松辽流域监测调研谈起[J].中国水土保持,2014 (4):6-9.

[19] 邱超.GIS和遥感技术在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9(9):35-36,70.

[20] 周月敏. 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25-43,160-161.

[21] 潘世兵,李纪人. 遥感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8(21):63-65,59.

[22] 刘峰.利用REE示踪法研究坡面侵蚀冲刷过程[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7:6-12,51.

[23] 苟学强,吴杨.137Cs示踪技术在线性工程渣场选址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4(6):7-9.

[24] 吴景社,李勉,哈欢.上海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3(9):11-18.

[25] 王琳贤.镇江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和210Pbex双同位素法示踪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6,36.

[26] 贺秀斌,韦杰,张信宝.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监测中的多核素联合示踪技术[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4.

(责任编辑孙占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52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3-002-03)

S157.1

A

1000-0941(2016)08-0070-03

胡波(1980—),男,山东日照市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生态工程。

2015-09-28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