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滩风井过流砂层旋喷帷幕治理技术

2016-08-15 07:48高晓耕
现代矿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立井风井砂层

高晓耕

(1.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井研究院;2.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郭家滩风井过流砂层旋喷帷幕治理技术

高晓耕1,2

(1.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井研究院;2.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郭家滩风井表土层薄、流砂层结构松散、富水性强的问题,为有效治理流砂层,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旋喷工艺,形成井筒帷幕。井筒帷幕设计两圈旋喷桩,每圈桩数均为65个,内圈桩圈径9.8 m,桩径600 mm;外圈桩圈径为10.7 m,桩径为650 mm,引孔工程量1 768 m,消耗水泥506 t。结果表明,井筒旋喷帷幕能较好地加固与封堵流砂层,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加快施工进度。

关键词立井流砂层旋喷帷幕

冲积层井筒施工时常遇到流砂层,流砂层对应力变化异常敏感,微小的应力变化就能导致流砂层黏性急剧降低。若控制不当,井筒开挖扰动时常导致片帮、井底冒砂、井壁掏空等问题[1],严重时可造成井筒偏斜,甚至危及地面建筑物。由于井筒穿越流砂层施工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影响井筒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关键因素[1]。目前井筒穿越流砂层的施工方法有普通施工方法,包括板桩法、降水法;特殊施工方法,有冻结法、 钻井法、 沉井法、帷幕法等。冻结法是目前井筒不稳定表土层施工的首选方法,冻结壁可有效防止水或流砂涌入井筒,施工安全性好,但投资较大[2-3];钻井法利用泥浆洗井、护壁和排渣,井筒钻成后再预制井壁下沉,该技术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存在设备昂贵和后期泥浆处理的问题;沉井法利用刃脚插入土层, 工作面不断破土排渣, 依靠井壁自重下沉,但不适用于地层存在孤石的情况,该法工艺简单、占用设备少、投入费用小,但井筒垂直度不好控制[4];帷幕法一般通过旋喷桩,相互咬合,形成稳定隔水帷幕。普通施工法工期长,难度大,一般仅在流砂层较薄时采用[5-6]。近年来,常宏、徐继民等[1,7]介绍了金属井圈背板法在井筒穿越流砂层的应用情况,指出金属井圈背板法结合注浆技术可明显节省施工费用、缩短施工工期。

1 工程概况

郭家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0.0Mt/a,井田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方案,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及回风立井4个井筒。回风井井筒垂深350m(含水窝),井筒净径7.5m,荒径8.8m。井筒共穿越7层含水层,其中表土层萨拉乌苏组和风积沙含水层富水性强,预测涌水量33.62m3/h,且透水性强,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存在流砂现象,是井筒施工的难点[8]。另外,风积层及萨拉乌苏组充水强度受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强烈,雨季会明显增大。考虑井筒表土层薄,采用冻结法等特殊工法投资大,普通法降水困难且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为保证凿井顺利通过,在井筒外围施工高压旋喷桩帷幕,起到封堵外围涌水及侧向加固的目的。

2 表土层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条件

回风立井自上而下穿越地层有第四系、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白垩系下统洛河组、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地层。表土层与旋喷施工有关的地层情况见表1。①风积层主要为细砂,分选中等,上部稍湿,下部潮湿含水,初见水位1.10m;②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粉细砂层,含植物腐殖质,局部颗粒稍粗,富水性强,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存在流砂现象;③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为黄土,具可塑性,含少量粉细砂颗粒,上部见少量钙质结核,下部黏土含量稍多,以柱状及长柱状为主(场区内部分位置见粉砂土,位于黄土下,呈灰黄色,成分以亚黏土为主,含少量粉砂,饱含水);④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可塑性强,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少量呈透镜状。

2.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及含水层的纵向分布结构,表土层含隔水层组划分为:①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及全新统风积砂孔隙潜水含水层(Q3s+Q4eol);②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弱含水层(Q2l);③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隔水层(N2b)。抽水试验表明,第四系松散砂层透水性强,富水性弱~中等;土层富水性弱,但上部黄土层局部含砂量较大,并伴有砂层透镜体,储水条件较好。井筒位置处于低洼处,自然水位为1.85m,原始地坪接近水位线。回风立井采用“大井法”,表土段含水层预计井筒涌水量见表2。

表1 回风井井筒表土层地层

3 旋喷帷幕设计

3.1旋喷深度

由检查孔资料可知,富水流砂层底界为11.60m,下部为黄土层。考虑施工安全,设计旋喷>帷幕进入隔水黄土层2.0m,旋喷桩底部深度13.60m。同时由于上部均为风积砂,且自然水位深度较高,设计旋喷桩顶部深度为自然地表(场平标高)以下0.5m,由此确定旋喷桩长度为13.10m。

表2 回风立井井筒涌水量预测

3.2旋喷桩布置

井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净径7.50m,壁厚650mm,理论开挖荒径8.8m。本工程井筒帷幕采用二重管旋喷法施工,根据地层条件和高压旋喷技术特点,考虑井筒开挖断面,为保证流砂层治理效果,井筒帷幕旋喷桩布置如图1所示。井筒帷幕共设计两圈旋喷桩,插花布置,桩与桩之间相互咬合,以保证帷幕封堵效果。内圈桩圈径9.8m,单桩桩径600mm,桩间距473mm,数量65个;外圈桩圈径10.7m,单桩桩径650mm,桩间距517mm,数量65个;两圈桩间距为450mm。施工时,根据实际桩体位置、成桩质量等,可在特殊位置增设桩。

图1 井筒帷幕旋喷桩布置(单位:mm)

4 施工工艺及保障措施

4.1施工工艺

旋喷浆液采用水灰比1∶1的水泥浆,选用P.O42.5硅酸盐水泥,大规模施工之前,在场地内选择合适位置进行2~3根旋喷桩试喷,以确定施工初始参数(表3)。井筒帷幕旋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施工程序包括:定位及倒空孔施工、制浆与旋喷作业、特殊部位复喷、冲洗及桩顶回灌等。

表3 回风立井井筒旋喷参数

4.2质量保障措施

旋喷桩施工过程应严密控制,确保帷幕交圈和帷幕厚度:①先平整场地,钻杆应垂直,确保实际桩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大于50mm,钻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防治钻孔坍塌,必要时可采用泥浆循环护壁;②喷射过程中,旋喷压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压力出现骤然下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必须停机检查原因,待排除故障后方可恢复工作,防止出现桩径不够或者断桩现象,确保桩径容许偏差小于50mm;③喷射结束后,及时利用冒浆充填,直到孔口浆液不再下沉为止;④对于旋喷桩底部深入黄土层部分,采取降低上提速度和复喷措施,即底部0.5m上提速度降低5cm/min,50cm后旋喷管下放至孔底,以设计速度复喷,提升100cm后再下放50cm进行复喷,如此往复,直至上部细砂层位。

图2 井筒帷幕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

5 结 语

针对郭家滩表土层薄,存在富水流砂层的特殊条件,通过布置两圈相互咬合的旋喷桩,在井筒开挖

荒径外形成封闭的井筒帷幕,成功解决了风井过流砂层的施工难题。施工成桩130根,总引孔工程量1 768m,消耗水泥506t。工程前后施工时间不到一个月,施工速速快,不影响建井工期,消除了井筒施工安全隐患,对类似工程流砂层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宏.竖井掘进过流沙层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矿业,2014(7):187-188.

[2]朱明诚.立井工作面承压水流沙层保浆旋喷注浆帷幕支护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7(4):47-49.

[3]李永忠,撖宇靖,张磊.低温大断面立井冻结法施工技术[J].现代矿业,2014(7):182-184.

[4]茹新华.立井井筒过第四系流沙层沉井技术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1-3,8.

[5]魏军贤,梁国栋.立井过流砂层施工技术[J].建井技术,2005,26(3):26-28.

[6]陈志文,王广彬.立井过流砂层板桩法施工技术[C]//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2009:408-414.

[7]徐继民.金属井圈法过流沙层井筒施工技术[J].煤炭工程,2007(9):42-43.

[8]田亚飞.郭家滩煤矿含(隔)水层特征及井筒充水因素[J].陕西煤炭,2015,34(1):103-105.

(收稿日期2016-04-26)

高晓耕(1981—),男,副研究员,硕士,100013北京朝阳青年沟东路5号天地大厦402室。

猜你喜欢
立井风井砂层
葫芦素煤矿主立井冻结单层井壁壁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超大绳端载荷立井装备设计探讨
滨海厚砂层地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异形及圆柱形立井可变调节井圈的设计及应用
行车对数和位置对活塞风井通风特性的影响
一种煤矿立井吊运超大、超重部件的方法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
基于活塞效应的地铁隧道风井设置优化方法
富水砂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及其失稳风险的分析